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虎年馬上就要到了,這幾天看新聞,有些媒體直接帶頭标題黨,說啥《反差萌!虎作姓氏的時候,念”貓“……》,并且在文章裡面煞有介事地說:”一個冷知識,虎作姓氏的時候并不讀作hǔ,要念作貓māo!“
其實這完全就是假科普,充分說明了目前新媒體行業從業者的良莠不齊。
”虎“姓,的确是中國一個比較少見的姓氏。但是少見并不意味着曆史短。
恰恰相反,虎姓在中國姓氏史上,也算是很久遠的姓氏之一。
虎姓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帝喾高辛氏時期。當時有八位非常著名的賢臣号稱”八元“。這八個人也被稱為”帝俊八子“,或者是引用為”舜命八元“,曆代都是賢臣的代表。
”八元“中,有一位賢臣叫做”伯虎“,伯虎一族的後代為了紀念祖先的功績,于是幹脆以虎為姓,稱為虎氏,這是虎姓最早的來源之一。
圖注:帝喾,高辛氏畫像
《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到了周朝,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姬奭的後代中出了一個名叫姬虎的,在周厲王時期驅逐了為非作歹的周厲王,和周公共同執政,有護國之功。
後來姬虎的封國被犬戎所滅,他的後代為了感念祖先的功勞以及懷念故國,就幹脆以虎為姓,這是虎姓的又一大來源。
可以說從周朝以來,曆史上稍有點名氣的虎姓名人都是這兩支的後裔,他們的姓氏都毫無疑問地讀作”hǔ“!
比如漢代就有一位合浦太守虎旗。
就這樣,虎姓作為中國的一個姓氏一直延續到了元代,又迎來了一個虎姓源流。
在元代,因為成吉思汗西征,有許多其他民族的人都加入到大元政權之中,比如撒馬兒罕人虎歹達、康裡人虎秀思,這些人後來都幹脆以自己名字的漢譯首字為姓,改姓為虎。
《元史氏族表》載:贍思丁三子為忽辛、納速刺丁四子為忽先,其後裔有以忽為姓者,也有改為虎姓者。
還有人是通過官職名稱改姓為虎的。
比如雲南昭通地區《虎姓家譜》載:“吾祖奉請來朝。唐王親封虎威将軍……故由此子孫永遠姓虎。”
這裡是因為他祖先被封為”虎威将軍“,所以後代以官職為姓,改姓為虎!
大家想想,難道”虎威将軍“不讀作hu,難道要讀作”貓威将軍“嗎?
那麼虎姓到底有沒有讀貓的?這個也的确是有,不過更是小衆之中的小衆了!
我查到在一篇文章中說道:
在四川省南部縣的五靈鄉岐山壩村第八組,這裡有個地方叫作虎家灣。這個虎家灣要讀作māo家灣,在這裡居住的80多個村民都姓虎,互相稱呼時也讀作“貓”。除了這個虎mao家灣,在南部縣的其他鄉鎮,虎姓村民還讀作“虎”字本音hǔ。
我想問一下,我的讀者朋友裡有沒有四川南部的朋友,請教一下,這個說法是否屬實?
還有一個說法是,雲南昭通地區部分姓虎的要讀作貓。
但是我又查了一下,根據記載1987年,雲南省昭通市民委對昭通地區的回族姓氏進行了調查,共有姓氏70種,但沒有貓姓。
最後一個虎姓讀作mao的說法來自于甯夏大學1981年出版的《回回姓氏考》,這篇論文裡面提到一句”唯成都虎姓,音不讀虎而讀貓,不知何所自。“
圖注:《回回姓氏考》原文截圖
根據常州新聞客戶端采訪常州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蘇慎的報道,裡面提到了幾個關于為啥虎姓要讀作貓的傳說,我把這幾個傳說也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為相傳虎姓祖先認為貓是老虎的師父,比虎厲害,所以自稱為“貓”;
還有一種說法是虎姓人的祖先曾在雲貴川做皮貨生意,生意場上忌諱說“與虎謀皮”,為此就說自己姓‘貓’;
還有傳說是因為老虎會傷人,喊“虎某某”會讓人覺得害怕,不吉利,就把“虎”讀成“貓”。
但是不管怎麼說,絕大部分的虎姓都讀作虎而不是貓。
這事甚至還驚動了《咬文嚼字》的主編。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介紹稱,念“māo”是少數例外的讀法,一般都讀“hǔ”。比如,在湖北的部分土家族聚集區,有時就會把“虎”叫成“māo”,特别是上了年齡的人,他們一般不讀“hǔ”。包括一些生活用具,比如“斧子”他們都叫成“貓子”(在當地方言裡“斧”和“虎”同音)
大家看到了吧,本來是一個小衆姓氏中非常小衆的方言讀音問題,有些媒體為了蹭虎年的熱點都以偏概全,覺得自己掌握了了不得的知識點,結果恰恰證明了自己的姿勢水平還需要多學習。
筆者以史為鑒初中時期的語文老師就姓虎,不管是這位虎老師的長輩還是同輩,或者是虎老師的愛人,還是我們這些學生,見到他都要尊稱一聲虎老師,要是叫他貓老師,恐怕少不了挨一頓揍,而有些新媒體人,就缺這個。
文/以史為鑒
圖/網絡
參考資料/
中華百年伊斯蘭姓氏起源
《回回姓氏考》甯夏大學學報
《戶籍虎姓人,常州一共就5個》常州新聞客戶端
《明明是“虎”,偏要叫“貓”,虎(māo)姓是從哪來的呢?》族譜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