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水稻病蟲害和防治方案

水稻病蟲害和防治方案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1 05:05:28

水稻病蟲害和防治方案?關于水稻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養活一方人的水稻,以及水稻病蟲害的基本識别與防治,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水稻病蟲害和防治方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水稻病蟲害和防治方案(水稻病蟲害的基本識别與防治)1

水稻病蟲害和防治方案

關于水稻

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養活一方人的水稻,以及水稻病蟲害的基本識别與防治。

想聽完整語音講座,在公衆号中回複關鍵詞:“第一期講座語音”,收聽完整語音!

病害基本識别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引起,具有傳染性,且病原體多種,如真菌、細菌、病毒、線蟲或寄生性種子植物等。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引起,如營養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過量,低溫的凍害和高溫的灼病,肥料、農藥使用不合理,或廢水、廢氣造成的藥害、毒害。

發生規律:侵染性病害開始一般隻在少數植株上發生,而後再由少數植株向四周蔓延,發展速度慢,方向性強。生理性病害特點是突發性、即病狀在一個較短的時間裡幾乎同時出現,表現為起病急,病程短。

普遍性:非侵染性病害成片或成塊地上同時發生,看不出明顯的發病中心和由發病中心向外蔓延的迹象。

相似性:非侵染性病害受害植株幾乎同時在同一部位的相同器官出現相同或相似的病狀。

真菌性病害

主要症狀是壞死、腐爛和萎焉,少數畸形。植株上一般都産生白粉層、黑粉層、霜黴層、鏽孢子堆、菌核、黴狀物、磨菇狀物、棉絮狀物、顆粒狀物、繩索狀物、粘質粒和小黑點,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到。

細菌性病害

細菌通過植株的氣孔、傷口等處侵入,初期病斑水漬狀或油漬狀邊緣,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膿外溢,發病後的植株一般表現為壞死、腐爛或萎蔫。斑點、腐爛、壞死、萎蔫、腫瘤大多數是細菌病害形成。

病毒性病害

其最常見的症狀是花葉、黃化、矮縮、畸形。特點:1)田間病株多是分散、零星發生,沒有規律性;2)昆蟲傳播的病毒病,其發生特點與昆蟲的活動規律緊密相關;3)田間病毒病往往複合感染的現象,症狀與單一感染的不同。

線蟲病害

分布範圍廣、寄主種類多。特點:葉片上均勻的出現輕微至嚴重褪色,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根短、毛根多或根上有病斑、腫大或結節整株生長減慢,植株矮小、瘦弱,甚至全株萎蔫、死亡。

水稻蟲害識别及其防治二化螟

本地幼蟲越冬→蛹→成蟲→卵→幼蟲→群集在水稻葉鞘内取食,造成枯鞘→2齡後→ 開始轉株為害或蛀入稻株内部為害在國内一般發生1~5代。

防治方法:

·灌水滅蛹;

·選用抗蟲品種;

·噴藥滅蟲:盛孵高峰期後5~7天打藥;

·12%馬拉·殺螟松、35%水胺硫磷、1.8%阿維菌素、20%氯蟲苯甲酰胺(無人機施用)。

表現形式:

初孵幼蟲先侵入葉鞘集中為害,造成枯鞘,到2~3齡後蛀入莖稈,造成枯心、白穗和蟲傷株。初孵幼蟲,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幾條幼蟲集中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為害,至3齡幼蟲後才轉株為害。

三化螟也在當地越冬,生命同期同二化螟,但其危害方式與二化螟不同,幼蟲孵化後侵入水稻不久,即在葉鞘和莖節間适當部位作“環狀切斷”,把大部分維管束咬斷,斷環形成不久,由于水分和養分不能流通,幾天内就出現枯心,因此,防治三化螟枯心的時間應比防治二化螟的時間提早,一般在盛孵期打藥,在全國一般發生2~7代。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同二化螟!

表現形式:

幼蟲蛀食稻莖杆,苗期至拔節期可導緻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可導緻“枯孕穗”或“白穗”,以緻顆粒無收”。

稻縱卷化螟

南嶺以南以幼蟲或蛹越冬,主要在再生稻、稻樁及禾本科雜草中越冬,具有遷飛特性。全國一般發生2~11代。以幼蟲綴絲縱卷稻葉成蟲苞,幼蟲居其中取食葉肉,2齡期卷尖,3齡期束葉,3齡後食量大增,4~5齡頻繁轉苞。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防貪青;

·釋放赤眼蜂、噴灑殺螟杆菌、青蟲菌等;

·在幼蟲2齡高峰期施藥滅蟲:1.8%阿維菌素、30%乙酰甲胺磷等。

表現形式:

以幼蟲為害水稻,綴葉成縱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葉肉,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節期受害,分蘖減少,植株縮短,生育期推遲;孕穗後特别是抽穗到齊穗期劍葉被害,影響開花結實,空殼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稻飛虱

稻飛虱僅在我國南方少數地區能越冬,有遠距離遷飛習性,卵→若蟲→成蟲,都以成、若蟲群集于稻叢基部,用刺吸式口器吸食稻株汁液,拔節至孕穗期受害後,稻叢基部黑褐色,稻株矮縮,往往不能抽穗或形成“包頸”的空粒穗,抽穗後受害,則影響谷粒飽滿,嚴重時成團枯萎。早稻以第3代為害,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以第5、6代為害較重,一般在9月底至10旬中旬。該蟲發育曆期短,繁殖力強,發生發展快,世代重疊,危害大。

防治方法:

吡蟲啉、啶蟲眯、噻蟲嗪、25%吡蚜酮(無人機施用)。

表現形式:

稻飛虱屬同翅目飛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飛虱、白背飛虱和灰飛虱三種。危害較重的是褐飛虱和白背飛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飛虱為主,後期以褐飛虱為主;中晚稻以褐飛虱為主。灰飛虱很少直接成災,但能傳播稻、麥、玉米等作物的病毒。

水稻病害識别及其防治

稻瘟病

病菌主要是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稻草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的來源。當日平均溫度達12℃以上時,濕度适宜則形成分化孢子并着落在稻株表面,在15~32℃條件下萌發,侵入稻株内,經過潛育顯示症狀,葉片上出現病斑後,即可産生分生孢子,借助風力再次浸染其它葉片或稻株。

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并定期輪換、不同品種間隔種種植;

·種子消毒和處理帶病稻草;

·加強栽培管理;

·發病初期用藥防治:75%三環唑、井•烯•三環唑等。

表現形式:

主要為害葉片、莖稈、穗部。因為害時期、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谷粒瘟。苗瘟發生于三葉前,由種子帶菌所緻。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卷縮而死,濕度較大時病部産生大量灰黑色黴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瘟在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生。分蘖至拔節期為害較重。

稻曲病

稻曲病又名僞黑穗病、綠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種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

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

·避免病田留種,深耕翻埋菌核;

·發病初期:20%氟矽唑咪鮮胺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農用抗菌素120)防治,或用2%福爾馬林或0.5%硫酸銅浸種3-5小時;

·抽穗前:18%多菌酮粉劑;

·水稻孕穗末期:14%絡氨銅水劑、5%井岡黴素水劑。

表現形式:

該病隻發生于穗部,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絲塊漸膨大,内外穎裂開,露出淡黃色塊狀物,即孢子座,後包于内外穎兩側,呈黑綠色,初外包一層薄膜,後破裂,散生墨綠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兩側生黑色扁平菌核,風吹雨打易脫落。河北、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區時有發生。

細菌性條斑病

帶病谷種和稻草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随流水傳播到秧苗,然後從葉片的水孔、傷口等侵入維管束,也可從變态氣孔侵入細胞間隙内,病菌侵入後大量繁殖産生症狀,條件适宜時,再放出病菌進行第二次侵染。

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 ;

·加強檢疫和種子消毒 ;

·加強栽培管理;

·發病初期:農用鍊黴素、 86.2%氧化亞銅水分顆粒劑等。

表現形式:

主要侵害葉片,病斑初呈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斑點,後逐漸沿葉脈方向擴展。擴展時受葉脈限制,病斑呈細線狀或短虛線狀,黃褐色。田間濕度大時,病部表面有蜜黃色菌膿溢出,呈露珠狀,幹結後呈黃色樹膠狀小粒,形如虛線,不易脫落。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的黃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塊。病害流行時,葉片卷曲,完全呈一片白色。該病在水稻生長前、後期都易感染;病害嚴重時能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不能抽穗。

白葉枯病

發病規律與防治方法同細菌性條斑病

表現形式:

白葉枯病主要發生于葉片及葉鞘上。初起在葉緣産生半透明黃色小斑,以後沿葉緣一側或兩側或沿中脈發展成波紋狀的黃綠或灰綠色病斑;病部與健部分界線明顯;數日後病斑轉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遠望一片枯槁色,故稱白葉枯病。

水稻黑條矮縮病

一種由飛虱為主要傳毒介體,在我國南方稻區廣為發生流行的一種水稻病毒性病害。該病發生流行與灰飛虱種群數量消長及攜毒傳播相對應。晚稻收獲後,灰飛虱成蟲轉入田邊雜草和冬播大小麥危害與越冬,後期遷入早稻秧田和本田傳毒侵染。病害的季節性流行是受灰飛虱種群數量消長,特别是秧苗期帶毒灰飛虱種群數量關系最密切。

防治措施:

·消滅傳染源,除去田間雜草;

·切斷傳播途徑,防治飛虱。

表現形式:

水稻黑條矮縮病在水稻整個生長期内都可能發生,發病越早,危害越大。秧苗期,感病葉片僵硬直立,葉色墨綠,根系短而少;分蘖期植株明顯矮縮;拔節期嚴重矮縮,莖稈基部表面有縱向瘤狀乳白色凸起;穗期,不抽穗影響産量。

水稻幹尖線蟲病

又稱白尖病、線蟲枯死病。分布在國内各稻區。苗期症狀不明顯,偶在4-5片真葉時出現葉尖灰白色幹枯,扭曲幹尖。感病種子是初侵染源,以成蟲、幼蟲在谷粒穎殼中越冬,幹燥條件可存活3年,浸水條件能存活30天。

防治措施:

·選用無病種子,加強檢疫,嚴格禁止從病區調運種子;

·種子進行溫湯浸種;或0.5%鹽酸溶液浸種72小時;或40% 醋酸乙酯乳油,浸泡24小時;或80%敵敵畏乳油浸種48小時,浸後沖洗催芽。

表現形式:

侵入後水稻葉尖形成特有的白化,随後壞死,旗葉卷曲變形,包圍花序。花序變小,谷粒減少。濕度大有霧露存在時,幹尖葉片展平呈半透明水漬狀,随風飄動,露幹後又複卷曲。有的病株不顯症,但稻穗帶有線蟲,大多數植株能正常抽穗,但植株矮小,病穗較小,秕粒多,多不孕,穗直立。

綜合防治技術

1.加強檢疫

2.農業措施:

品種、種植制度、處理帶病菌的稻草、打撈菌核、灌水滅蟲、加強栽培管理等。

3.物理措施:

誘蟲燈殺蟲、黃色闆粘蟲 。

4.生物措施:

稻田養鴨(魚)治蟲、以蛙治蟲、生物農藥Bt乳油

5.化學措施:

選好藥、用準藥、統一用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