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知不可為而為之方有所為

知不可為而為之方有所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12:44:09

知不可為而為之方有所為?成都七中(林蔭校區)高2015級文科實驗班張聖瓓,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有所為?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知不可為而為之方有所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1

知不可為而為之方有所為

成都七中(林蔭校區)高2015級文科實驗班張聖瓓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海又冰天,愁窮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蘇武維護漢朝尊嚴的舉動,有些固執,又有些卑微。其打動人心處,在于這份固執和卑微。

說其卑微,是站在漢朝的角度。遙想着冰天雪地中茕茕孑立的身影,不禁有些悲哀地猜想:盡管回國後“号稱祭酒,甚有寵之”,巍巍大漢對蘇武似乎仍有些輕視。

由李陵的勸降語和信件可略知一二:“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啊,大臣無罪夷滅者數十家”、“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好大喜功如漢武帝,在靡靡之音和绮麗文辭中鋪張浪費;專斷蒙昧如漢武帝,一言不合就滅了李陵九族、處司馬遷以極刑。

蘇武的堅守,太遙遠也太渺小,渺小到輕輕一問便斷定蘇武已身故,渺小到一身正氣也抵不過阿奉小人的媚骨。

說其固執,是因為蘇武的堅守。李陵的好言相勸,不抵一句誠懇的“君勿複再言”。這種堅守是深知國家有不可愛的一面後,依舊對其投桃報李的大義。

它由一種本能的身份認同和民族情感所激發,因而比“忠勇”的責任意識更加深厚而持久。

在我眼中,李陵是忠勇的,為國效力、拼死殺敵;卻不得不在山窮水盡後投降,用餘生的歉疚彌補未竟的責任。

蘇武之于國家的愛,不具原則性,不應具體條件的改變而改變行為,并願意為這份持久的堅守承擔任何後果。無人問津也好,痛苦曆盡也罷,他自用旄旌盡落的節杖,固執地撐起大漢的威嚴,也撐起自己純粹而堅定的愛國心。這份單純之至的愛,因其微小,更顯珍貴。

蘇武的愛,是在19年的孤獨中,在與歲月的厮磨中逐漸顯現并逐步深化的。這樣的氣節,因時間和空間跨度之長,擁有了瞬時滅迹無法達到的生命力與震撼力。

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蘇武不僅“憂國”,還以自己的卑微,在茫茫荒漠中築起屹立不倒的民族精魂。19年的隐忍,19年的重量,落在蘇武單薄的肩膀上,襯以萋萋荒草,隻會引發悲憫、感動和懷想。

大漢不缺一個垂垂老矣的蘇武,蘇武卻賦予奢侈的王朝另一種高貴的人格。也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吧,那持節牧羊的背影,那不怕徒勞的守護,依舊持久而深刻地感染着今人,哀哀不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