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11月11日大盤午評

11月11日大盤午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4:41:12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方麗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表現可謂“一波三折”。先是3月中旬,恒生指數一度下跌至18235點,随後市場迎來反彈。4月下旬至5月上旬,港股再次遭遇調整;此後港股橫盤了近兩個月之久,并于8月步入震蕩向下區間。

截至9月2日,恒生指數收于19452點,比6月底的高點22449點跌去近3000點,跌幅超13%。

11月11日大盤午評(大跌3000點可以抄底了)1

那麼,年内港股深度回調的原因是什麼?掣肘港股走勢的因素有否改善?當前港股市場是否具備配置價值?對港股後市怎麼看?港股市場中哪些闆塊最具投資潛力?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六位基金經理。他們分别為:

南方香港成長基金經理 王士聰博時港股通紅利精選混合基金經理 趙憲成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選基金經理 王超富國港股通互聯網ETF基金經理 蔡卡爾中歐港股通精選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經理 羅佳明彙豐晉信滬港深、港股通雙核基金經理 程彧

多位基金經理表示,今年以來港股回調主要受到國内外多方因素的擾動。目前,港股估值已到中長期底部區域,已是全球主要市場中估值最低的市場之一。掣肘港股走勢因素逐步邊際改善,短期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港股将維持底部震蕩态勢。進入四季度後,伴随着全球流動性變化和中國經濟底部回暖,或将看到相對明确的反攻機會。

國内外多方因素擾動導緻港股疲軟

中國基金報:截至9月2日,今年2月以來,恒生指數震蕩下行,跌幅超過20%。年内港股深度回調的原因是什麼?

趙憲成:今年以來港股回調主要受到國内外多方因素的擾動。海外方面,一是俄烏沖突加深全球通脹、美聯儲激進加息,導緻美債利率大幅擡升、人民币貶值、外資流出,導緻外資占據主導的港股市場受創;二是中概股監管争議引發退市恐慌,持續抑制港股風險偏好。國内方面,疫情持續擾動,經濟下行壓力大,地産、消費持續承壓。而由于港股銀行、地産、互聯網、消費、醫藥行業占比較高,導緻港股持續回調。

王超:今年以來,港股深度回調主要受到地緣政治沖突、歐美高通脹以及國内疫情等因素的沖擊,港股估值與盈利雙殺,風險偏好明顯下降,恒生科技指數深度回調,而且波動率明顯加劇。

第一階段,年初至3月中旬,俄烏沖突的影響持續發酵,疊加“中概股退市擔憂”,引發大國博弈、金融和經濟制裁的潛在風險,疊加海外滞脹風險、美聯儲持續鷹派等因素,港股出現大幅回調。

第二階段,二季度以來,港股震蕩磨底。主要因為國内疫情反複,經濟複蘇力度疲弱,地産風險階段性升溫,市場對中國經濟基本面預期較為悲觀,疊加美聯儲加息之後海外風險持續釋放,港股行情持續受到壓制。

王士聰:我們認為,港股的主要影響因子有2個:第一是中國順周期行業的基本面。港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消費、醫藥、TMT、地産等行業,都是順周期行業,今年3月開始,受制于疫情對于消費力的影響,以及地産周期的持續下行,整體中國宏觀經濟受到一定的壓力,也壓制了港股大部分公司的基本面表現。第二,香港是離岸市場,受外資的資金面影響較大。受制于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升溫、俄烏沖突、中美關系出現波動,原本主導港股市場的外資資金有一定程度流出,流動性也出現了下降,兩者對港股的估值有一定壓力。

蔡卡爾:港股市場從2月開始震蕩下行,主要源于部分超預期事件的發生,例如外圍沖突、全球能源危機、疫情以及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等。與此同時,美國通脹風險仍存,加息預期上行導緻美債利率躍升,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擔憂;中概股退市問題亦是因素之一。此外,港股屬于一個全球定價的市場,并有一套相對完備的做空機制,當各種不利因素疊加時,容易出現恐慌情緒,波動也會順勢放大。

羅佳明:2022年以來,港股市場在經曆了2021年深度調整後,再次由于全球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而下跌。具體主要體現為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體現為上市公司的盈利由于國内疫情管控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影響持續受到較大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在流動性方面則受到美聯儲加息縮表和“俄烏沖突”導緻權益風險偏好下行的影響持續吃緊,從而影響公司估值。在企業盈利和公司估值雙重挑戰之下,整個市場投資也顯得尤為艱難,目前正處于人氣較低的時期。

程彧:我們認為回調的核心原因是港股盈利動能的弱化。今年以來,尤其是二季度疫情影響了國内經濟生産活動及消費需求,同時地緣沖突推高了上遊商品價格,使得制造業成本快速提升,導緻年内對企業盈利預測在不斷下修,市場對于恒指今年盈利增速的預期已經從年初的9%下修至-2%。

同時,流動性收緊對港股的負面影響也較為顯著。二季度美聯儲加息路徑變陡峭,同時開啟縮表;而過去6個月期間全球主要央行進入緊縮周期的占比已經逼近70%的曆史高位。

此外,地緣政治問題加重國際投資者對于中美關系的擔憂,港股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降低,外資流出較為明顯。

以上幾方面負面因素共振,再疊加人民币兌美元近期加速貶值,引起年内港股的深度回調。

港股估值已到中長期底部區域是全球主要市場中估值最低的市場之一

中國基金報:如何看目前港股估值水平?是否已經位于曆史底部?是否是全球“估值窪地”?

王士聰:表觀上看,港股目前的估值大緻處于曆史較低的10%分位數水平。但是,我們一直認為,不論是港股、A股還是美股,投資于低估值都不是市場的主要邏輯,投資者一直都是投資于“成長”,逆周期時投資于軍工、新能源等新“基建”行業,順周期投資于消費、醫藥、TMT、半導體等順周期行業。

同時,我們一直認為,投資于港股,也不應僅僅是投資于低估值,而是“投資中國優秀公司”組合的必選項之一。目前,有三分之一上市的中國資産在香港市場上市,尤其是部分新興行業的龍頭公司聚集在港股市場,如新消費、創新藥、TMT、物業等。因此,我們提示大家應當更多關注香港市場具備長期成長性的子行業,并進行适當的長期配置,尤其是,當這些順周期行業的估值仍處于曆史相對底部區域時。

趙憲成:縱向對比,恒生指數的PE已經達到了10年間的低點。橫向對比,恒生指數當前PE為7.6倍;滬深300當前PE為15倍;标普500目前PE為19.3倍。此外,滬深300與标普500均處于10年PE估值的中間水平;這意味着,當前港股的估值兼具絕對和相對優勢,既處于曆史底部,也是全球股市的估值窪地。

王超:港股無論是和自身對比還是和其他主要市場對比,其估值都處在相對低位。截至8月底,恒生指數、恒生國指PE TTM分别為7.6倍、6.4倍,處在近10年來的20%分位以下,PB分别為0.84倍、0.72倍,處于曆史底部。風險溢價也仍然在8%以上的10年來高位。

橫向對比來看,同一時間,國内萬得全A的PE TTM大概在10年來的40%分位,美股标普500的PE TTM大概在10年來的35%分位,對比之下,港股具備較高的配置吸引力。

蔡卡爾:港股估值已到中長期底部區域。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恒指預測PE(彭博一緻預期)為10.5倍,位于2005年以來的15%分位數,恒生指數市淨率水平為0.84倍,恒生國指市淨率水平為0.72倍,分别位于2014年以來的2.2%分位數。此外,風險溢價也處于非常高的水平,用市盈率TTM倒數-10年期美債收益率衡量的恒生指數風險溢價,位于 2011年以來均值的2倍标準差附近,顯示出較高的配置比。

羅佳明:回溯1981年以來,港股曆史大幅回撤,此輪回調周期較長、幅度較深,風險釋放相對充分。港股市場目前處于較為低位的區域,在行情全面走好之前,還需要經曆一個反複磨底的階段。低位的一些特征有:1)再融資金額處于低點;2)年報靜默期過後,港股公司重啟回購;3)4 月回購金額重回曆史高位。市場低位為長期優質資産提供布局機會,自下而上挖掘高質量标的,與卓越企業家同行。

程彧:恒指目前PE估值低于均值以下一倍标準差,PB估值低于均值以下1.5倍标準差,處于過去十年的曆史相對底部區間,是全球主要市場中估值最低的市場之一。而展望明年,港股盈利增長預計是全球主要市場中較快的,目前風險溢價接近均值以上一倍标準差,從以上指标來看具備較大吸引力。

掣肘港股走勢因素逐步邊際改善後續港股有望迎來上行

中國基金報:掣肘港股走勢的因素有否改善?對港股後市怎麼看?

趙憲成:當前掣肘港股走勢的因素主要有:1)美聯儲加息導緻的美債利率上行,以及衍生的人民币彙率貶值、外資流出問題;2)疫情乃至極端天氣等因素擾動下,國内經濟基本面持續偏弱;3)中概股監管等對風險偏好的壓制。

對于美聯儲加息,盡管8月26日Jackson Hole會議上聯儲主席鮑威爾再次堅定了抗擊通脹的決心,帶動近期美股美債波動。但在美國通脹開始逐步見頂,美國經濟衰退迹象愈發明顯的背景下,美債利率上行空間大概率有限。與此同時,中期内,當前市場預期美聯儲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停止加息并在下半年降息,全球流動性拐點有望出現,港股市場面臨的分母端壓力也有望逐步緩解。

對于國内經濟,盡管疫情仍在擾動,但大概率不會重演二季度的大規模蔓延。與此同時,近期國内“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随着20大的召開,國内經濟政策預期更趨穩定,疫情防控政策也将随着疫情毒性的減弱會最終走向開放,房地産政策也在積極保障交付,穩定預期。

對于中國政府對互聯網公司的強監管,我們已經在今年4月看到了政策轉暖的迹象;8月26日中美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有助于市場修正此前的悲觀預期,未來或能取得進一步進展。

因此整體來看,盡管短期内港股或仍将震蕩,但随着近期掣肘港股走勢的因素逐步邊際改善,後續港股有望迎來上行。

王士聰:正如剛才所說,目前制約港股的因素主要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和外資的資金面,我們認為,當前這兩個因素都處于邊際改善的狀态,并且可以至少持續2-3個季度。

第一,6月開始,中國經濟邊際恢複,這也可以從剛剛公布的中報中得到驗證。8月中下旬港股和美股中概股上市的主要互聯網、消費、創新藥公司開始公布中期業績,互聯網公司中頭部電商、短視頻、O2O房産租賃平台均大幅超預期,消費公司普遍表示6-8月環比逐月變好,部分創新藥公司也公布了強勁的新藥銷售表現,并且,各公司對于三季度和下半年的指引也均相對樂觀,體現了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複蘇的良好趨勢。

第二,資金面方面,前期由于俄烏沖突和中概股審計問題,外資對于中國資産已經大幅低配,在美國加息預期重燃背景下,未來一年中美基本面大概率出現相反走勢,這使得外資資金本就伺機而動、加倉中國資産。近日,中美也達成了中概股審計問題的初步協議,如果相關問題在年底前可以徹底解決,我們認為,這也會進一步加速外資對于中國資産的長期信心。

王超:整體來看,部分抑制港股風險偏好的因素有所改善,但是國内經濟複蘇力度和海外流動性緊縮仍是影響港股走勢的核心因素。

3月以來中概股退市風險是影響港股風險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期中美監管合作取得進展,降低港股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受中概股退市影響引發流動性沖擊的風險。

短期來看,國内經濟數據仍偏弱,但是下半年,經濟複蘇的趨勢較為清晰,而且國内經濟複蘇意味着中報可能是港股盈利最差的階段。

8月底,鮑威爾在Jackson Hole會議上鷹派言論,以及8月美國經濟數據超預期,均加大了市場對于加息的擔憂。短期來看,全球能源價格高漲,通脹仍處于高位,11月中期選舉在即,抗通脹仍是美國政府的核心。

展望後市,國内流動性仍會維持放松,來支撐經濟基本面的修複。海外方面,在歐洲能源危機的推動下,全球通脹仍在高位,美聯儲大概率不會放慢加息步伐。短期疫情的反複仍壓制着市場的風險偏好,疊加海内外均步入政治敏感期,市場波動有所放大,港股市場大概率呈現震蕩行情。

蔡卡爾:目前來看掣肘港股走勢的因素可能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全球流動性沖擊;第二是中國經濟增長動能。

首先,美國及歐洲等主要經濟體的加息将對全球資本市場産生直接的流動性沖擊。目前來看,港股市場資産價格已提前反應了這部分影響,但其後續是否會出現進一步影響仍存不确定性。當前,全球通脹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近期美聯儲主席的鷹派表态也表示未來通脹可能仍是美聯儲貨币政策的主要關注點。一定程度而言,預期美聯儲的政策從緊縮走向寬松,或将在明年出現相對明确的信号。

其次,由于港股中主要權重股的業務多在内地,所以我國經濟複蘇将直接影響港股市場整體業績表現。當下,疫情反複對經濟活動仍帶來一定擾動,尚未見到消費複蘇顯著強勁的迹象,同時房地産行業表現低迷,短期看增長仍存不确定性,市場現階段預期的經濟複蘇彈性或需耐心等待至四季度。

因此,短期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港股将維持底部震蕩态勢。進入四季度後,伴随着全球流動性變化和中國經濟底部回暖,或将看到相對明确的反攻機會。

羅佳明:首先,我們對中國經濟在未來1-2個季度逐步回升抱有樂觀态度。因此,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環比和同比增速都有望迎來邊際改善。其次,美聯儲大概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進入這一輪加息周期的尾聲,對于全球權益市場來說,也是對估值和資金層面重大的利好。盡管未來依然面對不确定性,我對中國經濟中優質的公司和卓越的企業家精神有信心。

程彧:我們認為短期仍面臨較多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對盈利動能的影響,以及中美關系對風險偏好的影響。但我們認為中期拐點或即将來臨。随着國内經濟複蘇,上遊成本壓力減緩,我們看好港股有望迎來盈利上修拐點。同時,美債10年期利率已充分反映今年加息預期,9月之後預計迎來向下拐點。

看好科技、能源、穩增長等相關領域

中國基金報:港股港股市場中哪些闆塊最具投資潛力?

趙憲成:一是港股具中國發展代表性的新經濟标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二季度确認業績底部,我們認為這些公司或将成為港股潛在反彈的錨。二是港股的高股息公司分紅回報非常有吸引力,以電信運營商、電力運營商、銀行為代表;三是生物制藥、CXO闆塊具有最高的性價比。業績下修程度不高,增速預期較高,但是前期估值下降幅度較大。四是成長明确的産業,如新能源車闆塊。五是“疫後複蘇”闆塊,疊加品牌溢價龍頭如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與社服。

王士聰:當前時點,我們看好:1)細分行業格局穩定、仍處于成長中期的互聯網子行業,如短視頻、部分平台電商和垂直電商。2)處于成長中期、産業互聯網、有出海邏輯的消費行業公司,如體育服飾,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供應鍊解決方案提供商。3)具備成為未來一體化國内制藥龍頭、或具備出海潛力的創新藥公司,和醫療服務公司。4)仍處于成長中早期的新能源企業。

王超:短期來看,市場偏震蕩,國内經濟複蘇較弱,以及海外加息的情況下,市場波動可能會放大。配置上建議關注具備防禦屬性的高股息闆塊,如電訊及公用事業。

長期來看,以下幾個闆塊具備長期投資潛力。

1)目前處于估值底部的互聯網闆塊具備配置性價比。從政策來看,有三方面積極的變化。第一是從政治局會議的表态看,平台經濟的監管政策有所緩和,健康發展穩就業是主旋律。第二是,政策大力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港股互聯網的估值修複值得期待。第三是,中美就審議事宜達成合作協議,減緩了中概股退市風險。

2)生物醫藥闆塊。過去一年的産業和資本遇冷,逐步消化了此前行業過熱催生泡沫,創新藥行業無序擴張受到控制;階段調整後,創新藥行業的高專業技術壁壘、差異化競争産品、積極實現國際化的企業将迎來價值回歸。

3)新經濟方向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鍊。行業短期維持高景氣;長期智能化是趨勢。

蔡卡爾:首先,港股市場中包含了不少相對稀缺的優質品種,在A股市場較難找到替代标的,例如互聯網、電子領域的制造業龍頭、消費領域的品牌服飾等。這些細分闆塊在全球都有一定競争力,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同時,目前國内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以能源科技革命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更是新經濟的典型代表,在未來3-5年有望迎來較快的增速,這其中就包括新能源車、光伏等。在A股和港股均有相應标的可選,投資者也有望能共同分享我國經濟轉型的紅利。

羅佳明:就具體投資機會而言,我較為看好三大方向:一是上遊類資産,如能源;二是穩增長相關資産,如地産鍊、汽車、消費等領域;三是科技類資産,如互聯網和生物醫藥等相關闆塊。

在港股市場要做好投資,必須買中國經濟裡有代表性的頭部公司,以做股東的心态,争取公司成長帶來的股權增值。曆史可鑒,每一次港股大幅下跌都深且透,在低位區域入場也可能為未來帶來較好的潛在回報機會。目前港股處于相對低位,又是國内資金海外資産配置大方向,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8月31日,恒生指數估值處于近五年10%分位下,存在較好的布局優質股權的機會。

程彧:我們看好:第一、看好受益于上遊商品價格回落及終端需求回暖的制造業,關注汽車自主崛起的機會;

第二、看好高增長的新能源行業,關注電動車及光伏産業鍊;

第三、看好受益于政策轉暖、經濟複蘇及運營效率提升,如新經濟中互聯網、新消費龍頭的盈利與估值修複;

第四、看好受益于供需格局改善,如傳統行業中的公用事業行業的龍頭公司投資機會。

港股配置性價比凸顯四季度或将看到相對明确的反攻機會

中國基金報:港股市場深度回調,眼下是否是低位布局港股的良機?是該恐懼還是貪婪?

王士聰:最近一年,市場上流傳出很多針對“港股”的段子,也有很多人認為全球脫鈎是必然趨勢,我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沒有變化,中國公司出海的資金需求、海外投資者對于高回報資産的追求都沒有變化,近一年更多是基本面下跌和情緒惡化的自我循環,而目前基本面已經出現反轉的基本迹象,我們相信,随着中國宏觀經濟的逐漸複蘇、風險逐漸消除,外資資金也會逐漸因為追求收益而回歸,因此,我們現在更加“貪婪”。

趙憲成:總體來看,當前港股市場的機會大于風險。一方面,分子端,港股基本面随着國内經濟同步觸底,下半年回升是大概率,确定性較強的盈利回暖有望成為支撐後續港股走強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海外流動性沖擊最大的階段也在逐步過去。結合當前的低估值,後續估值修複也有望成為帶動港股走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看好港股中長期布局。

王超:受經濟增長與政策等諸多不确定性壓制,港股市場整體情緒持續低迷。短期來看,考慮到國内外諸多不确定性仍會在四季度對市場造成擾動。一方面,在房地産需求二次探底以及疫情持續擾動影響下,國内增長前景仍然面臨挑戰;另一方面,海外市場流動性仍在收緊,疊加地緣局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我們預計短期港股市場仍偏震蕩。

中長期來看,目前港股市場的估值處于底部區間、疊加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以及海外資金逐漸回流,具備長期配置價值。

蔡卡爾:從配置視角來看,經過兩年的深度調整,眼下港股估值已進入長期配置區間,特别是一些優質資産賽道,例如互聯網行業,估值已進入相對底部區間,對于持有期在1年以上的投資者,或可提前布局靜待市場回暖。短期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港股将維持底部震蕩态勢。進入四季度後,伴随着全球流動性變化和中國經濟底部回暖,或将看到相對明确的反攻機會。

羅佳明:首先,今年很可能是過去十幾年以來最艱難的港股市場階段,這個階段大家覺得沒有信心、覺得很痛苦都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距離上一次這麼痛苦已經過去14年。

其次,我們還要對中國經濟裡面最優質的企業家,和中國經濟裡面最優質的的商業模式,要有一些長期信心。隻要中國新經濟、優質企業和這些卓越的企業家、勤奮的老百姓能夠繼續創造價值,那麼不管這個公司是在港股還是A股上市,都一樣能夠給股東帶來價值。我們做投資還是要基于價值投資有這樣的信仰。

展望未來,我們對中國經濟于下半年逐步回升抱有期待,優質公司的盈利或亦有望環比改善。同時,我們認為下半年或将逐漸看到美聯儲此輪貨币緊縮的終點,壓制港股市場估值的最大因素也将随之減弱。

程彧:我們看好在市場波動下港股的長期配置價值。首先從盈利動能看,我們認為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企業關注高質量成長,降本增效成果初顯,盈利中期拐點已至;從估值水平看,港股處于曆史相對底部區間,橫向比較看,投資者的持有機會成本低。盡管短期仍有可能遭遇一些不确定性和市場波動,但站在當前時點我們看好港股的核心資産的長期投資價值,配置性價比凸顯。

利用多元化投資工具配置

中國基金報:港股遇曆史低位,普通投資者如何借道布局? 以及投資者如何利用新的投資工具把握恒生科技相關投資機遇?

趙憲成:目前,恒生科技自2021年2月下跌時間已經達到1年半,下跌幅度已經超過60%。無論是時間和空間都已經具備了充分的空間。

普通投資者參與港股的渠道主要有三:一是港股證券賬戶,缺點是投資規模受換彙額度限制;二是港股通,缺點是50萬的開戶門檻要求較高;三是各類投資港股的基金産品。

對于恒生科技相關投資機遇,建議投資者通過購買内地上市的恒生科技相關ETF或場外的相關基金産品等方式進行布局。

考慮到港股機構投資者占比高、流動性較差,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港股投資專業性要求高。因此,更多還是建議借助專業機構的力量。

王超:港股市場調整充分,尤其是恒生科技闆塊,整體估值處于相對低位,具備較高的中長期配置價值。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結構及香港市場結構呈現新老轉化大趨勢,使得超配新經濟從中長線來看有機會取得超額收益,而恒生科技指數中的成份股正是能代表中國新成長模式的核心資産。

考慮到普通投資者可能存在研究覆蓋不足的約束,且無論對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來選擇市場上具備優秀的長期業績的港股股票型或偏股混合型公募基金。同時,投資者也可以利用ETF指數基金作為投資工具來配置恒生科技闆塊。

蔡卡爾:港股市場相對成熟,個股波動風險相對較高,對于沒有豐富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或許可以考慮通過基金投資來參與。一方面,投資者可以考慮選擇一些聚焦港股市場的主動基金來布局,自2014年港股通開通以來,國内已儲備了一批具備豐富港股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和産品。

另一方面,對于希望直接投資于特定闆塊賽道的投資者,也可選擇對應指數的被動投資工具,如ETF來把握投資機會。ETF産品的優勢在于,其産品持倉采用完全複制指數成分股的方式,隻需根據投資偏好選擇對應指數産品即可。例如,對于想聚焦投資港股科技的投資者,就可考慮選擇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産品;對于想投資港股互聯網的投資者,則可考慮選擇跟蹤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ETF産品。

羅佳明:由于港股市場波動較大,我們建議個人投資者可以從自己最熟悉的公司和行業入手,把确定性放在收益率的前面。也可以關注曆史上可以在港股市場中創造阿爾法收益的基金。

我們認為恒生科技指數目前處于低位,待美聯儲結束這一輪貨币緊縮,該闆塊預計将出現整體估值修複的機會。鑒于互聯網行業發展也進入了“下半場”,個股表現後續會跟随公司發展而分化,個股的選擇則變得更為重要。

程彧:市場處于巨大變局之中,我們面臨經濟轉型之變、行業格局之變、企業運營之變,而港股流動性及無漲跌幅限制的交易機制進一步放大了市場波動。港股作為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對投資者多維度能力要求高,建議普通投資者選擇專業的機構,着眼長期回報,優選基金,善用定投。

編輯:喬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