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9:50:31

一、酸、堿、鹽的組成

酸是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鹽酸(HCl)、硝酸(HNO3)

堿是由金屬元素和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氨水(NH3·H2O)

鹽是由金屬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鈉、碳酸鈉

酸、堿、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原因:溶于水時離解形成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二、酸

1、濃鹽酸、濃硫酸的物理性質、特性、用途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知識彙總中考化學)1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離解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 )

(1)與酸堿指示劑的反應: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2)金屬 酸 → 鹽 氫氣

(3)堿性氧化物 酸 → 鹽 水

(4)堿 酸 → 鹽 水

(5)鹽 酸 → 另一種鹽 另一種酸(産物符合複分解條件)

3、三種離子的檢驗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知識彙總中考化學)2

三、堿

1、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用途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知識彙總中考化學)3

2、堿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離解時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

(1)堿溶液與酸堿指示劑的反應: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2)酸性氧化物 堿 → 鹽 水

(3)酸 堿 → 鹽 水

(4)鹽 堿 → 另一種鹽 另一種堿(反應物均可溶,産物符合複分解條件)

注:①難溶性堿受熱易分解(不屬于堿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 3H2O

②常見沉澱: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複分解反應的條件: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澱或有氣體或有水生

成時,複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

四、酸性氧化物與堿性氧化物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知識彙總中考化學)4

五、中和反應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

1、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處理工廠的廢水

(3)用于醫藥

3、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

(1)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知識彙總中考化學)5

(2)pH的測定: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測試液少許,滴在pH試紙上,顯色後與标準比色卡對照,讀出溶液的pH(讀數為整數)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因為溶有CO2)

pH<5.6的雨水為酸雨

酸堿鹽性質之酸的通性

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酸 金屬==鹽 氫氣

例:2HCl+Fe=FeCl2+H2↑

(4) 跟堿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酸 堿性(金屬)氧化物—→鹽 水

例:3H2SO4 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鹽反應

酸 碳酸鹽==鹽 水

酸 鹽—→新酸 新鹽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堿起中和反應

酸 堿—→鹽 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初中化學酸堿鹽的複習及重點題型解析

在各省市中考試卷的命題中,無不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的考察作為重中之重。其題型之多變化之大,對于同學們來講确有千頭萬緒、力不從心之感。基于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有關酸堿鹽的複習,以期對同學們的複習有所助益。

一、熟練記憶規律是應用的前提

酸堿鹽部分雖然題型衆多,如:鑒别、推斷、除雜……,但是這些應用離不開最基礎的

知識點:即:對酸堿鹽化學性質的熟練記憶。

通過學習可知:酸的通性有五點、堿和鹽的通性各有四點。對于這些化學性質必須加以強化記憶和靈活記憶。可采用圖表記憶法以及變式記憶法等。

如: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濃縮為下圖記憶較好(圖表記憶法)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知識彙總中考化學)6

在此基礎上,再做變式練習,增加對化學性質的多角度記憶(變式記憶法)。如:

(1)生成鹽和水的規律,一定是中和反應嗎?

(2)在酸堿鹽的化學性質中,生成鹽的規律有幾條等。

通過如上練習,即可起到加強知識的同化和異化的作用。

二、掌握“規矩”,可成“方圓”

記憶住以上規律就可以熟練應用了嗎?當然不能。在大量練習中同學們發現以上規律中有很多是有 “規矩” 有條件的。因此在記住規律的前提下,還要記住規律應用的條件,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應用。比如:可根據不同反應類型來靈活記憶有關反應的條件。歸納如下: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梳理(知識彙總中考化學)7

例如:寫出下列物質中兩兩之間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鐵、氧化鐵、燒堿溶液、稀硫酸、硫酸銅溶液、氯化鋇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點撥:

此類題目是考察酸、堿、鹽、氧化物之間反應規律和反應發生條件的較好範例。解題時,為防止産生丢落現象,可采用以鐵為起點逐次向後延伸判斷反應是否發生,再以氧化鐵為新起點逐次順推……的方法。經判斷共發生8個反應。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斷的過程中,自然強化了有關反應規律以及反應發生條件的記憶。這樣的習題同學們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備左右,随時加以練習,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點題型,學會以點帶面

在複習中經常見到不少同學埋頭于題海之中,耗時長收效甚微。酸堿鹽部分的題型雖形式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綜合之下,可以說鑒别、除雜、推斷這三類題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們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對于提高其他相關題型的應變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輻射作用。下面結合相關例題簡要歸納一下各自特點。

例一:分别選用一種試劑鑒别以下各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點撥:

鑒别題的原則是:抓住不同物質的主要特征,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少的試劑,以最明顯的現象,達到鑒别的目的。所謂最簡單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鑒别的就不要用化學方法鑒别;能一次鑒别的就不用多次鑒别。所謂最少試劑,就是能用一種試劑鑒别開來的就不要用多種試劑。所謂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通過實驗使各鑒别物質有明顯不同的現象。如:産生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解析:A、通過物質分類,顯然依次符合堿性、中性、酸性,當然加石蕊試液鑒别。

B、 通過觀察發現:Na2CO3遇酸(H )産生氣體,而AgNO3遇CL-産生沉澱,而KNO3遇鹽酸無現象,故加鹽酸來鑒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 )産生氣體,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澱,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無現象,故加稀硫酸來鑒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澱,稀HCl 遇CO32-有氣體,而NaOH 遇CO32-無明顯現象,故加Na2CO3或K2CO3鑒别。

E、觀察可知:NH4 遇OH-産生氨氣,而Ba2 遇CO32-、SO42-均有沉澱産生,取樣後分别滴加Ba(OH)2溶液,隻有氣體産生的是NH4NO3,同時有氣體和沉澱産生的是(NH4)2SO4,隻有沉澱産生的是Na2CO3,無現象的是NaCl。

在實際應用中,同學們還可以将鑒别題按一次性鑒别、多次性鑒别、不加其他試劑鑒别、兩兩混合鑒别等進行分類,根據各自獨有的特點,總結解題技巧,從而達到全面掌握不同鑒别類型的目的。

例二:選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鈣

(2)除去氯化鉀晶體中的碳酸鉀

(3)除去碳酸鈣固體中的碳酸鈉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硫酸銅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點撥:

除雜的原則是:不增(不增加新雜質)、不減(不減少原物質的量)、不變(不改變原物質狀态)、易分(除雜後易于分離)、先物後化(物理方法優先,其次化學方法)。應用中有轉化法、沉澱法、吸收法、過濾法、溶解法等多種除雜方法。

解析:(1)通過高溫加熱或灼燒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鈣,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後,再蒸發。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過濾的方法。

(4)可采用通過熾熱的碳層或通過燒堿溶液的方法。但顯然通過燒堿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雜質徹底、操作簡單快捷等優點。

(5)由于含有Cu2 、SO42-兩種雜質離子,故可采用同時沉澱法。加入适量氫氧化鋇溶液後,過濾即可得氯化鈉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的前後,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鹽酸或稀硫酸溶解并過濾的方法來實現。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銅溶液并過濾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體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将混合物溶于水,得無色溶液,當滴入硝酸鋇溶液時,有白色沉澱産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澱部分溶解,則該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點撥:

推斷題所用到的知識儲備有如下幾點:(1)物質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質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銅離子溶液為藍色,鐵離子溶液為黃色等,常見白色沉澱有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銀、氯化銀、硫酸鋇、氫氧化鎂等。藍色沉澱有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澱有氫氧化鐵。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澱有氯化銀、硫酸鋇。(2)會判斷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3)三種離子(硫酸根、碳酸根、氯離子)鑒定的正逆推理。(4)對于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詞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斷題正是對于以上知識點掌握程度的綜合性考察。

解析:推斷題的解答依據是物質的特征反應和典型的實驗現象。此題由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可知:CuSO4(藍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時K2CO3、CaCl2由于相遇會産生沉澱,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鋇溶液時,有白色沉澱産生”可知:沉澱有可能來自硝酸鋇與K2CO3或K2SO4反應生成的碳酸鋇、硫酸鋇沉澱中的一者或兩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澱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鋇、硫酸鋇均存在,進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與否,均不會對以上鑒别推斷造成影響,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說可能不存在。

此題,在練習過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動。如:若“沉澱全部溶解”推斷結果怎樣?若“沉澱全不溶”推斷結果又會怎樣?……。同學們一旦掌握了這種一題多變、一題多做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複習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

初三化學:有關酸堿鹽的化學方程式

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 酸 --- 鹽 氫氣 (置換反應)

1. 鋅和稀硫酸Zn H2SO4 = ZnSO4 H2↑ (最常用)

(實驗室制H2用的金屬有Zn,Fe,Mg,Al,酸有稀H2SO4和稀HCl )

(2)金屬單質 鹽(溶液) --- 另一種金屬 另一種鹽

2.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CuSO4 = FeSO4 Cu

3. 鋁和硝酸銀溶液反應: Al 3AgNO3 = Al(NO3)3 3Ag

(3)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 酸 --- 鹽 水

4.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

5. 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 2HCl = CaCl2 H2O

(4)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 堿 -------- 鹽 水

6.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CO2 = Na2CO3 H2O

7.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CO2 = CaCO3 ↓ H2O

(5)酸 堿 -------- 鹽 水 (中和反應)

8.鹽酸和燒堿反應:HCl NaOH = NaCl H2O

9.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Ca(OH)2 = CaCl2 2H2O

10.氫氧

(6)酸 鹽 -------- 另一種酸 另一種鹽

11.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實驗室制CO2)

12.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13.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BaCl2 = BaSO4 ↓ 2HCl

(7)堿 鹽 --- 另一種堿 另一種鹽

14.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15.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鋇:CuSO4 Ba(OH)2 = BaSO4↓ Cu(OH)2↓

(8)鹽 鹽 --- 兩種新鹽

16.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 AgNO3 = AgCl↓ NaNO3

17.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 BaCl2 = BaSO4↓ 2NaCl

複分解反應必須生成沉澱,氣體或水生成才能發生,且生成物的元素化合價不變。

1價:HClO ;NaClO;Ca(ClO)2.

5價:HClO3 ;KClO3.

7價:HClO4 ;KClO4.

化學酸堿鹽輔導:果相同,因有異

初中化學第八章中,存在着一些結果(結論)相同、原因有異的問題,現圍繞酸、堿的有關知識,選取幾例加以分析。

1.酸、堿溶液和金屬都能導電。

分析:酸、堿溶液導電的原因是,酸、堿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其中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動的氫離子和酸根離子;堿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動的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金屬導電的原因是,金屬中含有自由移動的電子。

2.濃硫酸、濃鹽酸敞口置于空氣中,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都變小。

分析:濃硫酸中溶質質量分數之所以變小,是因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硫酸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緻了溶液中溶劑量的增加;濃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之所以變小,是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氯化氫氣體的揮發導緻了溶液中溶質質量的減少。

3.濃硫酸、氫氧化鈉溶于水,生石灰放入水中,都能放出大量的熱。

分析:濃硫酸、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屬于溶解過程中的放熱現象;生石灰與水接觸放熱,屬于化學變化(生石灰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中的放熱現象。

4.金屬鈉和鎂放入稀鹽酸中,都有氫氣放出。

分析:金屬鈉放入稀鹽酸中所放出的氫氣,主要是由鈉與水發生置換反應産生的(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名列第三的金屬鈉,其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能在常溫下與水發生劇烈反應:2Na 2H2O==2NaOH H2↑);鎂放入稀鹽酸中所産生的氫氣,是鎂和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産生的。

5.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稀鹽酸與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假設兩個反應都恰好完全發生)後,溶液的總質量都減少。

分析:根據上述變化的化學方程式以及質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前一個反應後所得溶液的質量==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 硫酸銅溶液的質量-生成的氫氧化銅沉澱的質量;後一個反應後所得溶液的質量==稀鹽酸的質量 碳酸鈉溶液的質量-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質量。雖然兩個反應中溶液的總質量都減少,但原因不同,一個是因為反應中産生沉澱,一個是因為反應中放出氣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