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關于我國古代一位奇人的書,此人到現在仍然家喻戶曉,但是在正史上卻幾乎沒有提到過此人,有關他的資料也非常的匮乏。甚至有關于他的記載也是到了晚清,才有人通過他的墓志銘把他的資料給補了進去。
他為我國某一個領域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一直到清末,個很多政府官員的案台都有他的著作,并且是靠他的這本著作做為斷案的參考依據。這個人是誰呢?說出來大家都會吃一驚,原來是他!——大名鼎鼎的宋慈!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通過電視劇《大宋提刑官》知道這個著名的人物。但是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之所以出名,為世人所知是因為他著寫的一本流傳千古的《洗冤集錄》。
這麼有名的一位法醫鼻祖,正史上對于他的記載卻貧乏到幾乎沒有!這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
舉例說吧,就連宋慈的桑梓之地,福建建陽,關于他的資料也少得可憐。 明朝嘉靖年間的建陽縣志,對他也隻記了六個字。到了清朝道光年間,才擴充到百來字。甚至于紀曉岚的《四庫全書總目》中介紹《洗冤集錄》時,也隻用了"始末未詳",草草帶過。
真是讓人非常不解和遺憾。
按說他也不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在他的晚年是曾經做到廣東經略安撫史,相當于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了,為政一方,位高權重。就算正史裡面沒有提到他,那麼在其他的曆史資料裡面也應該有吧!
好奇心驅使下,看了書中的講解才知道,宋慈所處的朝代是在南宋,他的兒子在南宋滅亡以後,不願意為元朝朝庭服務,入元不仕。而《宋史》是在元朝編寫的,元人當然就不願意把他寫進去了,他們要宣揚自己是正統,所以對于南宋後期抵抗的将領,有學的隐逸之士,均不入史。這是其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前古人不太重視科學技術,他們重視的是天文,算學,醫學,農學等,事關封建統治和國計民生的學科。像這種法醫類和其他學科門類,被斥之為奇技淫巧,任其自生自滅。這是其二。
有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家裡有一位中年人求見,那人說自己是宋慈的兒子。劉克莊非常高興,忙問他:"你的父親還好嗎?"誰知那人哭着說:"父親已經去世十年了!想求您為父親寫一篇墓志銘,家父臨終前說一定要請您來寫。"于是,受宋慈兒子之托,為他寫了墓志銘。因墓志銘是要刻在石頭上,篇幅不能過長,隻能是簡略的概括,所以宋慈的墓志銘隻有2000多字,這位世界知名的法醫學鼻祖,就隻有這麼一點資料存世。一直到晚清時期的陸心源,通過墓志銘,才把他的資料補充了一些。此時,距離宋慈辭已經整整600年了!
好在他的《洗冤集錄》成了官府重要的法醫檢驗工具書,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
到今天我們也通過它知道了我國宋代有這樣一位聞名于世的法醫鼻祖。也算是幸運的了。
看了這本介紹宋慈的書也知道很多宋朝時期很多很有成就的科技成就,也是因為沒有很好的傳承和發展隐滅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之中。
不禁讓人感歎和遺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