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餘光中尋李白賞析

餘光中尋李白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10:41:34

餘光中尋李白賞析?《尋李白》一詩選自餘光中《隔水觀音集》餘光中曾在《蓮的聯想詩集·後記》雲:“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等于是在對鏡自鑒,這樣子的曆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餘光中尋李白賞析?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餘光中尋李白賞析(餘光中尋欣賞)1

餘光中尋李白賞析

《尋李白》一詩選自餘光中《隔水觀音集》。餘光中曾在《蓮的聯想詩集·後記》雲:“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等于是在對鏡自鑒,這樣子的曆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

《尋李白》的外部結構自由而嚴謹,造句、建節與成篇都比較自由舒展,是所謂自由詩體,但是,第一節與第三節各為十四行,第二節與第四節各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擴展了的古典詩歌中的隔句對,這樣,在參差錯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詩以李白的“失蹤”始,在叙寫詩人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後,複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篇,反複回旋,始終圍繞“尋”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線式的叙述。

《尋李白》的開篇轟然而起,破空而來,拟人的“傲慢”與“羞憤”出人意外地加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還落在”與“人卻不見了”似真似幻,不僅活畫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廣闊的'藝術時空供讀者神遊遐想。

詩的第二節關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寫,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節“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的渲染和跌宕之後,第四節詩人更忽發奇想:“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望”民間盛傳李白在采石矶長江中捉月而死的傳說,而餘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鳴曲”,為讀者奏響的竟是一個想像飛騰的奇妙尾聲。李白詩的想像如行空天馬,超逸絕然,而餘光中詩作豐富而具有創作性的想像,确實也頗有“太白遺風”。

餘光中認為:“我敢斷言,今日許多以詩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會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詩為名的魔咒呓語。”《尋李白》的語言,密度高而彈性大,煉字煉句具有“新鮮”與“新奇”的美學效果。如“和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與羌馬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苦吟”一句,虛實互轉,伸縮自如,凝煉而繁富,它不僅生動地表現了杜詩的内容和風格的特色,與李白詩作了美的對照,同時又概括了安史之亂與以後的回纥入侵,時空闊大而包舉衆端。又如“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不僅是“小”與“長”運用了西方詩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辭法,而且“長安城小”與“壺中天長”又是無理而妙的反向的變形,加之一“怨”,更覺文字向内緊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義有多解,令人咀嚼。

如“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全詩最光彩照人的筆墨,“七分”,“三分”,“半個”等數量詞運用各呈其妙,而“釀”,“嘯”,“吐”這幾個動詞更可以說詩中之眼,沒有這種雄奇駭俗之句,怎麼解為我們民族的詩的“谪仙”寫照傳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