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慰問英烈後代活動

慰問英烈後代活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6 03:05:56

慰問英烈後代活動?連長李相恩帶隊巡邏途中突遇山洪,為營救戰友壯烈犧牲第二年,他的妻子帶着兩歲的兒子來到哨所,栽下一棵樟子松,取名“相思樹”,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慰問英烈後代活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慰問英烈後代活動(叫關愛英烈後代)1

慰問英烈後代活動

連長李相恩帶隊巡邏途中突遇山洪,為營救戰友壯烈犧牲。第二年,他的妻子帶着兩歲的兒子來到哨所,栽下一棵樟子松,取名“相思樹”。

2014年1月26日,在三角山哨所聽完這則故事,十分感動,囑咐要照顧好烈士的親屬子女。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2000多萬人!這是至今為止我國烈士的數量。“沒有足夠的兵器,且拿我們的鮮血去/沒有熱情的安慰,且拿我們的熱血去/熱血,是我們唯一的剩餘/自由的大地是該用血來灌溉的……”正是昨天這一個個英雄的倒下,才有了共和國今天的挺立。

然而,無畏的英烈們也是有“怕”的。一名烈士戰鬥前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不怕敵人不怕死,就怕我走後老人過不好,小兒受欺負……”

英烈遠行,還有家庭;英烈長眠,還有後代。隻有照顧好烈士的親屬子女,他們才會含笑九泉,才會激勵更多英雄沖鋒向前。

還記得烈士楊樹朋骨灰安葬儀式上,他兒子捧着父親遺像的眼神嗎?還記得烈士張超的遺體告别儀式上,他女兒哭喊着“我要找爸爸”的場景嗎?還記得陳紅軍烈士的兒子,一雙小手拿着合成出來的“全家福”照片嗎?

英烈當年的付出,我們必須記在心上;英烈子女的成長,我們更應放在心上。一個國家對英烈親屬子女的态度,标示這個國家對英雄的敬重程度。今天,我們怎樣對待英烈的親屬子女,英烈在看着我們,人民群衆也在看着我們。

英烈和人民群衆看到了——羅陽同志因公殉職後,要求有關方面妥善照顧羅陽同志的家人。在對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迹作重要指示時,強調:“特别是要把他們的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照顧好。這項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專人落實。”殷殷真情,力透紙背。

英烈和人民群衆看到了——《烈士褒揚條例》《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診治疾病優待暫行辦法》出台、軍隊“英烈子女班”開辦、高考對英烈子女加分……英烈無我,組織有情。

英烈和人民群衆看到了——某市去年開展“關愛革命英烈後代”活動,全市各級累計投入500多萬元;烈士陳為民在邊境自衛作戰中光榮犧牲後,他生前的100多名戰友合力将其子女供到上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志願者服務隊的同學與烈士親屬結對,為烈士子女補習功課……滴滴雨露,滋潤心田。對英烈的親屬子女,廣大群衆和官兵心系他們的生活和成長。

有一種親情,叫關愛英烈後代;有一種情,會因這種愛而傳承。關心英烈的親屬子女,并非單向付出,也并非隻是出以道義,其過程本身也是了解英烈事迹的過程,也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過程。這一行動的背後,更多是對英雄的深切緬懷和内心尊崇,是對英雄精神的充分認可和無聲弘揚。

“時間最懂得愛的意義。”關愛英烈親屬子女需要溫情,更需要長情。對英烈子女特别是年幼的英烈子女,不僅需要生活上給予幫助,更需要精神上給予關懷,需要“有一束光照進心裡,點亮心燈”。然而這并不容易,不是幾個玩具、幾件衣服、幾次通話就能解決的,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需要在持續關注和幫助中實現。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精神世界的形成,自己在下一代身上的再現,使兒子和女兒成為比自己更完善的化身,這就是一個公民高尚的創作。”年年歲歲梨花開,逝去的英雄再也回不來,但“英雄的生命開鮮花”。今天,面對該怎樣學英雄的靈魂考題,讓我們早些、快些、多些,用幫助英烈完成“一個公民高尚的創作”來作答!(李宇鵬)

來源: 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