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科大大剛講完打疫苗的注意事項,就收到了媽媽們一連串的提問。其中,關于“吃”的問題最多: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聽到人們的勸誡: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
一問為啥,答案竟出奇的一緻:因為它們都是“發物”。
發物真的不能吃嗎?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今天,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就來揭開“發物”的神秘面紗!看看這些“發物”到底能不能吃?
1
“發物”亂吃,确實會加重病情
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魚蝦吃了,傷口不容易愈合;牛肉、羊肉吃了,特别容易上火;荔枝等水果吃多了,容易爛嘴角……
你以為科大大要反駁?不,這一次,科大大不反駁!
有些食物“亂”吃,确實會加重病情。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第一發:魚蝦蟹類
像魚、蝦、蟹等海鮮是常見的過敏源。在不清楚寶寶是否過敏的情況下盲目添加,很容易引起過敏。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寶寶首次嘗試海鮮,建議少量添加,而且一定要蒸熟蒸透。
吃完之後,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況,如出現腹瀉、大便中有血絲、哭鬧不止、揉眼睛等過敏症狀時,要立即就醫。
❐ 第二發:蔥姜蒜類
像辣椒、韭菜、蔥姜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刺激咽喉和胃腸道,導緻寶寶不舒服。
所以辛辣刺激類食物,都盡量少給寶寶吃。幫助寶寶養成清淡的口味,也是寶爸媽們一項重要的使命。
❐ 第三發:荔枝、龍眼類
不止寶寶,就連大人吃多了荔枝、龍眼等水果,都容易長瘡、爛嘴角。
這是因為,像荔枝、龍眼等水果含有極高的糖分。如果吃太多,還不漱口,就會感覺口幹舌燥,還會滋生細菌。
當然,如果吃荔枝、龍眼等高糖水果做到以下3步,它們也就不“發”了,寶寶的小嘴也不容易長口瘡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發現了沒有,所謂“發物”大都是因為沒有正确食用食物導緻的,而且在中醫或西醫的理論裡,都沒有發物這個概念。
看到這兒不少家長要問了,明明我們帶娃去看病,醫生總是說一堆忌口的食物呢?
(科大大覺得:或許醫生隻是想讓你們快點走......)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發物和忌口到底是咋回事兒。
2
一定要搞清:發物vs忌口
“發物”和“忌口”,就像真假孫悟空,一不小心就認錯。
其實呢,發物在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地區的定義都有所不同。真要說什麼是發物,大概所有食物都可能叫“發物”。
而忌口是醫生針對某些特殊的人群,或者某些人特殊的患病時期,建議少吃或者不吃的食物。
比如:糖尿病患者對西瓜這種容易導緻血糖迅速升高的水果應該少吃或不吃;對芒果過敏的患者應避免吃芒果。
千萬不要因為聽信“發物”而盲目給孩子“忌口”。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隻有在了解寶寶身體情況的前提下,為了讓寶寶早點痊愈來進行的正确飲食原則,才是科學忌口。
所以,媽媽們下次可不要再連環追問醫生,娃啥不能吃什麼了哦。
下面是寶寶常見病的忌口原則,寶媽們别忘了做筆記哦
❐ 過敏
一提到過敏,相信不少家長都想到的是海鮮。但其實,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可是很多的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寶寶發生過敏,找到過敏源,規避過敏源,才是首要,而不是“一刀切”。
而且,家長在第一次給寶寶吃容易過敏的食物時,都要少量食用,還要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
當然,如果寶寶對海鮮過敏,就一定要避免哦。
❐ 咳嗽
很多人都說,娃感冒、發燒、咳嗽等不能吃雞蛋,因為雞蛋是“發物”,會加重病情。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其實,可能隻是娃嗓子痛,咽不下煮雞蛋這種完整、大塊的食物。
所以,在這期間,咱就别娃吃煮雞蛋吧,也不要給吃煎蛋、炒蛋等過于油膩的食物。
家長們可以選擇吃清淡營養的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如蛋花湯、蛋羹、魚片粥、肉粥等,既營養,也容易被寶寶消化和吸收。
别忘了給娃多喝溫開水來緩解咽喉的痛感哦。
❐ 濕疹
濕疹屬于皮膚類疾病,主要依靠皮膚護理和外用藥。
如果發現娃進食某種食物之後,誘發或加重濕疹病情,可能是出現了食物過敏的情況,就不要再給娃吃這種食物了。
❐ 打疫苗後
很多寶媽們留言:每次帶娃打完疫苗,醫生都會說:48小時内,别給娃吃雞蛋、牛羊肉等發物。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打疫苗後吃啥不要緊,醫生着急讓你打完快走倒是真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沒有哪一種食物是什麼病絕對的忌口。隻是不正确的人在不正确的時間,吃了不正确食物。
如果我們因為害怕發物,隻讓娃在生病期間吃白粥,而沒有攝入優質蛋白質,反而不利于病情恢複。
科大大劃重點:沒有錯的食物,隻有不适合的吃法。學會科學“忌口”,不再盲目忌“發物”,寶寶才能健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