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公重抖擻全詩

天公重抖擻全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9:12:44

龔自珍《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曆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隻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着眼、整體着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别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

天公重抖擻全詩(我勸天公重抖擻)1

賈島《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

賞析

賈島作詩錘字煉句精益求精,布局謀篇也煞費苦心。這首詩就是他視藝術為生命,全身心投入,執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作者作詩每字每句都精益求精,反複推敲,這首詩就是他視藝術為生命、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的真實寫照。

天公重抖擻全詩(我勸天公重抖擻)2

樂府詩集《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簡析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着露珠,在朝陽下閃着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着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天公重抖擻全詩(我勸天公重抖擻)3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曆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曆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着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複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複生。在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幹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于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聩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着詩人思維的軌迹,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隻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于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于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将于事無補,徒歎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天公重抖擻全詩(我勸天公重抖擻)4

李賀《馬詩》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賞析

這首詩寫馬的素質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寫人,寫自己,是一種“借題發揮”的婉曲寫法。

首句開門見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強調詩歌所表現的是一匹非同尋常的好馬。起句平直,實在沒有多少詩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來像是重複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馬,句謂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說這匹馬本不是塵世間的凡物。如果這句的含義僅限于此,與首句幾乎一模一樣,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詩隻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複,那麼這首詩就有一半索然無味,沒有價值。但如細細咀嚼,便會發現第二句别有新意,隻是意在言外,比較隐晦曲折。既然馬的素質好遭遇不好,那麼,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狀況就不言可喻了。這是一種“滲透法”,通過曲折引申,使它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遠遠超過字面的含義。

天公重抖擻全詩(我勸天公重抖擻)5

  三、四句寫馬的形态和素質。如果說前二句主要是判斷和推理,缺乏鮮明生動的形象,那麼,後二句恰恰相反,它們繪聲繪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達意。李賀寫詩,善于捕捉形象,“狀難見之景如在目前”,這兩句就是突出的例子。“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盡管它境遇惡劣,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卻仍然骨帶銅聲。“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有立體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内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确很不容易,而詩人隻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凄涼,恰似這匹瘦馬。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郁積心中的怨憤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