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位居消化道系統腫瘤的首位。胃癌的發病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的發展過程,主要與基因遺傳、幽門螺杆菌感染、癌前病變以及不良習慣等因素有關。
早期胃癌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或者僅表現為輕微的不适,比如上腹部疼痛、食欲減退、飽脹、惡心、反酸、嗳氣等,少數可能會出現黑便、嘔血、消瘦以及體重下降。胃癌的症狀不具有特異性,早期很容易被誤診為普通的腸胃病。
胃鏡是消化道系統疾病最重要的檢查方法之一,可以非常直觀地觀察被檢查部位的實病變情況。胃鏡加病理活檢是胃癌診斷的“金标準”,可對病竈的大小、生長位置、形态進行檢查确定,對可疑的病變部位進行取樣活檢和做病理細胞檢查。
有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殘胃等病史,屬于胃癌的高危因素,會增加胃癌的風險,需要引起重視,但并不意味着一定會得胃癌,這類人建議做胃鏡篩查。此外,有消化道系統腫瘤家族病史、幽門螺杆菌感染、長期吸煙飲酒、燙飲燙食、愛吃腌制、熏制、燒烤類食物以及高鹽食物的人,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必要的胃鏡檢查。
胃鏡屬于侵入性的檢查,如果不采取無痛措施,做的過程中的确會有不适感,部分敏感的人,甚至覺得很痛苦。但由于早期胃癌非常隐匿,就像人們手上長了一塊小斑點一樣,隻是胃黏膜的顔色有一點變化,其他檢查方法,比如CT以及造影技術,很難發現如此細小的變化。所以,懷疑早期胃癌,還是建議做胃鏡,該做胃鏡的人千萬别猶豫。
其他檢查方法代替胃鏡嗎?有的患者很抗拒,想知道有沒有其他方法代替胃鏡檢查,在這裡我所列了幾種胃癌的檢查方法,來對比分析一下。
1、膠囊内鏡
首先必須是磁控膠囊内鏡,通過減緩膠囊的下降速度,改變膠囊内鏡的方向,來觀察食道、胃等相關部位的病變,尤其是在胃底部或者胃體部的位置。膠囊内鏡沒有辦法充氣,胃腔内達不到充盈的狀态,對于胃内的病變情況,也隻能觀察個大概,沒有胃鏡檢查那樣全面和仔細。
2、超聲
超聲有可能會發現胃癌,但是能查出來的可能性很小,除非胃癌的癌腫比較大,已經侵犯到漿膜,才有可能做超聲。超聲有助于發現早期胃癌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但不作為首選的檢查方法。
3、鋇餐
鋇餐隻能從影像學特征中作診斷參考,不能獲得病理标本,所以,鋇餐主要是針對中晚期胃癌,對早期胃癌的陽性率和準确率并不理想。
4、CT
CT檢查對實質性的髒器檢查效果較好,如肝髒、胰腺,CT可以明确檢測胃癌,但不能确診,特别是早期胃癌。如果胃癌已經發生了轉移,比如肝轉移、淋巴結轉移、腹膜轉移等,可以做胃部CT的檢查作為診斷參考。
5、腫瘤标志物
胃癌患者做腫瘤标志物檢查,血清CEA、CA50、CA72-4、CA19-9等腫瘤相關抗原可升高,但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高,所以,瘤标志物的檢查并不能确診,隻能作為診斷的一種依據,有助于判别腫瘤的預後及化療的療效。
上海中大腫瘤醫院專家提醒:胃鏡作為常見檢查項目,在臨床上使用比較廣泛,如果對疼痛比較敏感,可以選擇無痛胃鏡,切不可因為害怕而逃避做胃鏡,容易延誤病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