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曆史悠久,影響廣泛,是世界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順義人更有義務、有責任把順義祖先創造的燦爛輝煌的文化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順義在線将為您整理發生在順義大地上的那些傳說或曆史,盡請持續關注!
曆史上順州的誕生
可以說是民族融合的結果
經曆南北朝的戰亂之後,盛唐之際,處于北方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紛紛自願歸順唐朝。史載少數民族首領稱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他們自願做唐朝的臣民,接受管轄。順義的前身—唐歸順州就是在這一曆史背景下産生的。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在東北地區的契丹族析纥便部落在部落首領帶領下,入關歸附大唐;唐朝将他們安置于幽州城北,在這裡設歸順州,下領懷柔縣,實際上州治、縣治同在一城。
至此,在水肥土美的潮白河畔,一個新的城鎮便誕生了。北至檀州75裡,南至幽州75裡。
“檀州”即今密雲,考慮到隋唐時的幽州城在今宣武區一帶,距今東直門尚有10餘華裡,那麼上面這個歸順州的四至,正好是今天順義城的位置;也就是說今天的順義城,就是唐代的歸順州治所。
歸順州自唐末改稱順州,其名稱至五代、遼、金、元不變。金代将懷柔縣改稱溫陽縣,元代又将溫陽省去。到了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将順州改為順義縣。
洪武十三年,又分昌平、密雲兩縣地,在順義北邊另置一個懷柔縣。由于順義、懷柔今為兩縣之稱,曆史上卻都曾在順義之地,所以兩縣沿革一度為後人相混。若以唐開元四年(716)置歸順州,至明洪武元年(1368)廢州稱縣,順義稱順州長達652年之久。
舊順州衙署位于北城一高台地上,坐北朝南,前臨大街,北靠城牆,俗稱老縣衙門。千餘年來,一直是順義地方政權的所在地。
2000年,由順義大龍開發公司将該地改建為居民小區,原縣衙大堂遺址被保存在小區中,成為一處順義悠久曆史見證的景觀。
【延伸史話】
順義人最關注的是順義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是什麼意思? 是誰給起的名?
傳說順義這個名是朱元璋起的,意思是說,内遷的少數民族的人在順州這個地方居住多年了。
朱元璋希望這些人不但要内遷歸順,還要有中原的仁義思想,因此朱元璋決定,順州改稱順義縣,順、人心歸順了,義、就是仁義思想,縣、一字雙關,限定在順義這個地方完成戰略轉變,就能更好地鞏固明朝的統治了,任何名字的來源都有一段生動的故事!
————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