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詞人柳永,是我國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長調的人,他的詞,影響深遠,将士大夫的淺酌低唱引到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擴展了詞境。
柳永的慢詞,大多層層鋪叙,情感真實,通俗易懂,一經寫出,便深受廣大百姓的喜愛,甚至到了風靡全國的地步,“凡有井水飲處,即歌柳詞”,這并非全是誇張,柳永的詞,總是能夠得到樂工歌妓和平民百姓的喜愛。
下面這首《雨霖鈴》,更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優秀、流傳最廣的詞作之一,據說是柳永離開京城、與某位歌妓離别時所寫。這首詞非常著名,曾入選“宋金十大名曲”,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宋·柳永《雨霖鈴》
一、理想還是現實?此詞,處處透着理想與現實的對抗:
第一,時間上,一場驟雨,打破了啟程計劃,雖然雨已停但天色已晚,本該留宿一夜,可是又“蘭舟催發”,不得不離;
第二,感情上雖然不舍,但實際上隻能無可奈何。戀人長亭送别,四目相對,隻有淚眼娑婆,人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現在隻能“無語凝噎”,此次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見,曾經的海誓山盟、永不分離,現在都成了泡影。
第三,旅途的艱辛、前途的黯淡。“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這既是天氣的陰沉,也是前路的艱辛,更代表了前途的迷茫,一葉扁舟漂泊水上,猶如滄海一粟,令人感到孤獨和渺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第四,離别時間之久,“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年複一年,遙遙無期,所有的賞心悅事,都變成了黯然神傷,而歸期的不确定性,更平添了無數凄涼,這種感覺,令人寸寸腸斷。
綜上,個人的意願在無情的現實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那種語言無法傳遞的傷感和無奈,卻被柳永描繪了出來,所以這首詞能夠如此打動人心。
除了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反差之外,柳永的這首詞,還有三種美感、三種感情,更是其他詞作難以企及的。
二、三種美感柳永此詞,可以說句句有景、字字含情,一字一句之間,盡顯風流凄婉,讓人不忍卒讀。
(1)語言之美。柳永這首詞的語言美,是不言而喻的。古典詩詞佳作中,往往能夠做到以一見百、見千,柳永這首詞,顯然是做到了。
比如,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如何?一棵還是一片?曉風如何?明月又如何?我想讀過的人,沒有人會覺得這僅是一棵柳,反而能立馬想象出一幅畫面:淡色如煙的垂柳下,詞人擡頭看着一彎明月,良久良久。
以一見百、見千,便是如此,根本不必細說,所有人都能懂。
(2)情韻之美。柳永這首詞中,傳達出了多種情韻之美,比如,上片中的“蘭舟催發”和“執手相看淚眼”,下片中的“千種風情”和“更與何人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包含了離别的深情,還蘊含了凄涼的愁緒。《雨霖鈴》本身便是抒情詞,其情韻之美,更是這首詞感人的根本(詳見下文“三”)。
(3)性靈之美。從屈原的香草美人到李白的雲霞明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作品中,都充滿着浪漫主義的情懷,柳永的這首《雨霖鈴》雖然傷感,卻也不乏浪漫,這主要體現在詞人以虛虛實實的景象,為我們交織出了一片靈動的意境。
戀人耳邊的蟬鳴,執手相别的淚眼,缥缈悠遠的霧霭,曉風吹過的嫩柳,殘月照耀下的無奈,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有想象也有現實,柳永在詞中,不是刻意追求實或虛,隻是為我們營造出了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氛圍,靈之美,在這首詞中體現地淋漓盡緻。
三、三種深情《雨霖鈴》為我們營造了凄美的意境,不僅包含了離别的傷感和别後的思念,還有生活的無奈和落魄江湖的凄涼,《雨霖鈴》至少有三種無比打動人心的深情。
(1)感人的離别和思念之情。這首詞核心的感情便是離别和思念,因離别而産生的思念和傷感,作者在離别時,便以“寒蟬”、“長亭”等極具象征意義的事物表達了内心的感情,在蘭舟催發之後,又寫出了“無語凝噎”的深沉和感傷,暮霭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别、便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一切,都加深了離愁别緒,體現着感人的離别和思念之情。
(2)悲怆的傷感之情。僅僅是離别和思念,很難上升到悲怆的高度,但是,由詞中可見,此處的離開,是不得已的離開,是一去經年,歸期不定的離開。何日再重逢,成了未知數,這也因此将感情提升到了悲怆的程度。試想,在一個寂寥的秋天,寒蟬凄切、長亭送别、日暮鄉關、冷落清秋節,這讓離别盡顯悲怆,“故關衰草遍,離别自堪悲”,自古便是如此。
(3)生活的無奈之情。詞人的離開,是現實生活與理想對抗的結果,最終,現實取得了勝利,詞人不得不離開,這讓整首詞,充滿了生活的無奈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龍的名言,在柳永這等浪子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緻。縱有千種風情,卻無人可以訴說,分别時的無語凝噎,分别後的千種風情,無人訴說,更加深了這種無奈之感。
柳永這首《雨霖鈴》,寫愛情比愛情更深刻,寫離情比離情更悲怆,個人在現實面前的蒼白,生活的無奈,盡皆完備。柳永對這種命運的抒發和深思,極具普遍意義,所以即便千載之下,我們讀罷,仍能産生廣泛的共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