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穿梭在濟青兩地。
2月26日下午在青島和青島市委書記、市長會面;2月27日上午在濟南拜會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下午,拜會山東省委書記李幹傑,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
這也是華為三位輪值董事長近幾年的常态:頻頻拜會各省市黨政一把手,簽署多份重量級戰略合作協議。
華為一系列動作被外界解讀為華為開始大舉進駐山東,那麼,華為來山東遲了嗎?華為能給山東帶來什麼?華為又想從山東獲得什麼?
1.華為在濟南有哪些布局?
華為和濟南市正在進行哪些合作?
今日頭條官方賬号“濟南政務”中,透露了徐直軍與孫立成的談話内容——
“徐直軍表示,華為與濟南的合作逐步加深、範圍不斷擴大,關系越來越密切。目前華為在濟南已合作落地三個創新中心,立足濟南,服務山東産業和人才發展。下一步,希望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在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軟件創新、人工智能創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尤其是政務一網通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共同加快推進華為山東區域總部及濟南研究所項目、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項目落地。”
目前,除了濟南外,天津,鄭州、南甯、福州、長春區域等地都傳出華為區域總部落地的消息。
長期以來,能否引來世界500強企業、央企、華為等行業巨頭的區域總部,是各地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也是重點考核指标。
從産業角度講,地方上能培養出華為這樣一個擁有硬核科技的企業非常不容易,大家共同的期望是,華為落地能帶動當地數字經濟的發展。
目前,華為在國内有深圳坂田、東莞松山湖、上海青浦3個總部級研發中心;有9大一級研究所,分别是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成都、杭州、蘇州、武漢、長春(籌備中)。
這九大一級研究所集中布局在1995年-2000年間。一個顯著特征是,華為這些“大腦”都建在中國高校資源最豐富的城市,業界因此有個說法,華為是這20年來享受中國工程師紅利最多的企業。
這幾年,華為還在全國四處拿地籌建研究中心,這些研究中心承擔着不同使命。目前爆出的消息中,華為正在籌備的研發中心除了濟南外,還有合肥等地。
而華為在全國各地落地的創新中心,主要承擔培訓功能,目前華為在濟南落地了“鲲鵬 昇騰”生态、人工智能、軟件開發雲三大創新中心。
2.華為“擴軍”,長驅入山東
華為想從山東獲得什麼?
2022年1月6日,華為和山東省政府簽署了共同推進數字強省合作備忘錄。在簽這個備忘錄前後,華為分别與山東兩大省屬國企山東重工和山東能源簽署合作協議,與前者的合作聚焦于裝備制造的數字化轉型;與後者在智慧礦山和工業互聯網領域合作。
消費者業務受阻的華為,現在正想盡一切辦法開拓“新水源”。
2021年10月,華為組建了煤礦、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智能光伏、數據中心能源等五大軍團,今年年初又爆出成立電力數字化服務、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等十大預備軍團。
這些承擔着為華為“多産糧”重任的軍團,多數在産業互聯網上開拓新場景。這次與山東能源的合作,涉及到華為煤礦軍團。而裝備制造的數字化轉型,也是目前國内工業互聯網平台廠商重點開拓的業務領域。
這一領域競争異常激烈。工業轉型正在酣戰的淄博,就引來阿裡雲、浪潮、海爾卡奧斯、航天雲網、樹根互聯等多家工業互聯網平台廠商同台競逐。
作為化工、能源、裝備制造大省的山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衆多應用場景正對着華為開展的上述新業務,華為這個時候在山東加大布局毫不奇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注意到,近幾年來,頻頻拜會各省市黨政一把手已成為華為三大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郭平、胡厚崑的例行工作。去年12月、今年1月徐直軍就拜會了中國兩大經濟強省江蘇和山東的省委書記,這樣的密集度說明華為衆多新業務急于開疆拓土,需要公司最高決策層出面協調政府關系。
作為國内知名度最高的科技公司,華為這三位輪值董事長每到一地,都會受到當地高規格接待。
2017年,任正非在74天内拜會6省省委書記,被媒體解讀為華為“政府生意版圖隐現”,這些會談集中在“雲計算、智慧城市、大數據”這三個關鍵詞上。
截至目前,媒體公開報道中顯示任正非最後一次拜會的省委書記,是2020年12月,任正非拜會時任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
這個時候,華為正處在“退無可退”的艱難時刻,智慧礦山、智慧鋼鐵等5G應用新場景成為華為開拓新業務的“頭炮”;而作為傳統能源大省的山西也正處于轉型關鍵期,“力求彎道超車,換道領跑”。
到了2021年,從媒體曝光的内容看,華為三位輪值董事長和地方主政官員會談的關鍵詞集中在數字政府、5G應用、人工智能創新、工業互聯網、鲲鵬生态等。
3. 誰能收割華為的“人才紅利、稅收紅利”?
華為的落地,能給當地帶來什麼?
一年前的1月4日,在蘇州市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大會上,華為與蘇州市簽署了一份和山東省這份備忘錄同樣主題的戰略合作協議。
這個時候,正是蘇州全力追趕深圳工業産值的關鍵時刻。這一次,深圳最大企業華為一次性在蘇州落地四個總部和六個中心。
這四個總部均落在華為蘇州桑田島基地。2012年,華為砸下1.2億在蘇州拿地,啟動桑田島基地建設,深耕蘇州市場。
當年,華為在桑田島屬于“拓荒者”。經過10年苦心經營,現在桑田島已經有了“蘇州矽谷”美稱,引來蘋果、中科院、協鑫等大企業入住,高端産業園區比比皆是。
華為目前在各地投建的研發中心,以占地2400畝,計劃總投資100多億元的華為上海青浦研發中心最為矚目。
2023年完工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光咖啡廳就規劃了100多個。2021年8月,任正非在《江山代有才人出》講話中說,未來華為青浦研發基地将引進全球頂尖的科學家來這裡安家。
對于上海青浦區來說,華為研發中心項目紅利已經顯現。上觀新聞報道稱,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運營主體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2018年注冊到青浦,主要負責華為芯片銷售,2019年銷售61.6億元,納稅2.39億元;2020年銷售額261.5億元,納稅10.15億元;2021年一季度銷售額48.9億元,納稅3.68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5%,95.25%。
而青浦區能收割海思的“稅收紅利”,也是因為上海擁有内地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産業布局,引來了華為海思落戶。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被視為将是華為最核心的産品研發中心,5G/6G研發、海思半導體研發、旗艦手機Mate系列研發、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研發、物聯網研發等放在這裡,未來預計這裡将聚集3-4萬名高端研發人才。有媒體稱,這将是青浦曆史上最大的“人才紅利”。
現在,複旦大學已經在華為青浦研發基地周邊選址建設學生規模達8000人的創新學院,涵蓋計算與智能、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工程、新一代通信工程等一批新工科院系,和華為進行産學研緊密對接。
對上海來說,這裡是上海發展新興産業的人才“蓄水池”。
這也是武漢、西安、南京等高校大省歡迎華為研究所落地的重要原因。華為大型研發中心落地,能把人才留在本地,像華為武漢研究所,員工已突破1.5萬人,華為西安研究所每年招聘大學畢業生1000人左右。
濟南本地一些科技企業曾抱怨,山東大學每年的畢業生都被華為搶走了。未來,華為濟南研發中心的“留人效應”有多大,取決于華為濟南研發中心的體量和重要性。
這一次,華為在與山東企業親密互動的同時,也與山東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聚焦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成果轉化等上。
4.山東市場敞開大門歡迎華為
在濟南會談中,徐直軍提到的,要在濟南和山東擴展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軟件創新、人工智能創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這些領域,也是山東本土企業浪潮多年來深耕的領域,特别政務雲領域是浪潮的傳統強項。
此前,華為在青島和青島城運控股、酷特智能、雙星等的合作,聚焦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此次徐直軍到訪青島,青島方面表示,希望華為不斷加大在青島的投資布局,深入推進雙方在人工智能、軟件産業、數字政府領域合作,積極賦能智慧家電、軌道交通等優勢産業提質升級,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赢。
上述這些領域,青島企業海信和海爾卡奧斯業都有所涉及。
濟南和青島敞開大門歡迎華為,顯示了山東市場的開放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注意到,在和孫立成的會面中,徐直軍特意提到要促使在山東的鲲鵬生态企業高速發展。
信創産業是一個高度受政府控制的市場。鲲鵬自2019年7月在北京發布後一直緻力于生态建設。目前,華為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在廈門、長沙、武漢、成都等地均建立了基于鲲鵬處理器的服務器生産基地。
2019年12月,華為在長沙市政府支持下,雙方攜手成立湘江鲲鵬,打造千億鲲鵬産業集群。2020年4月,首台“湖南造”湘江鲲鵬服務器下線。
鲲鵬服務器芯片為華為自研,雖然承擔了“打破國外壟斷”的重任,但要大公司“改旗易幟”絕非易事。商業公司都是利益至上,如果不能更便宜、更好用,大公司是沒有動力去采購的。
2020年4月,華為與武漢産業投資發展集團共同投建成立長江鲲鵬生态創新中心。武漢市産業投資發展集團總經理王振透露,武漢市将連續5年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0萬元,補貼本地企業采購鲲鵬雲資源和開發遷移等,支持鲲鵬生态創新中心發展壯大。
武漢為什麼要支持鲲鵬産業生态?
武漢也是國内計算産業高地,在CPU、操作系統、數據庫三大核心中占據其二,鲲鵬落地,正好填補了武漢在國産CPU研發應用上的不足。随後,在武漢市政府主導下,由總部在武漢的央企中國信科集團和華為成立了國産計算品牌長江計算。
位于武漢光谷未來城的長江鲲鵬生态創新中心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鲲鵬生态在武漢落地,依托了武漢現有信創産業生态,硬件領域,長江存儲自主研發出了國内第一顆3D閃存芯片;基礎軟件方面,武漢有深之度科技、達夢數據庫等,而中國信科和湖北長城具備服務器整機生産能力。
2020年,由于華為Mate40手機系列使用了長江存儲的閃存,使得長江存儲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長江存儲CEO曾在公開場合“落淚感謝華為”。
2021年11月,武漢市政府官方賬号“武漢發布”在《一年産值翻20倍 鲲鵬入漢構建百億級産業生态》這條消息中透露,長江鲲鵬生态創新中心目前已對接武漢市内軟件企業358家,完成276家合作夥伴、268個解決方案的鲲鵬适配認證,為武漢市軟硬件企業增加創收1億元以上。
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不管是長沙還是武漢,都在積極擁抱中國計算産業新勢力,意圖在這個擁有龐大市場需求的基礎産業上占有一席之地。
這一産業同樣是濟南錨定的新高地。
濟南在發展計算産業上“家底”很厚。“濟南造”服務器銷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三。2020年,濟南市提出重磅打造“中國算谷”,在計算産業上進行了一系列布局,在産業生态上,有國家超算中心,有方寸微電子、三未信安這樣的信創産業隐形冠軍,有中國EDA第一股概倫電子……2021年1-11月,濟南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突破3800億元,增速21.2%,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山東以開放的心态引進華為,引來的究竟是“鲶魚”還是“鲨魚”?
一方面,山東正在積極扶植本土企業發展。3月2日,山東發布首批“好品山東”品牌,海信、海爾作為家用電器品牌上榜,浪潮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龍頭企業入選,主營産品包括浪潮服務器。
另一方面,這個市場足夠大。像華為合作的山東能源,以煤炭、煤電、煤化工、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主導産業,資産、營收超過7500億,旗下擁有兖礦、新汶礦業等61家二級子公司;而山東重工擁有濰柴、中國重汽、陝汽等重量級企業。這兩個代表性企業,充分說明了山東在産業數字化領域的巨大吸引力。
這個巨大的市場,隻有充分開放、充分競争,才能促進産業健康發展。
那麼,華為來山東遲了嗎?
華為山東首家旗艦店2021年12月31日剛剛在青島開業。而華為濟南研究所已運營數年,由于規模較小,此前挂在南京研究所下。現在,随着華為戰略調整,濟南研究所是升級、擴大規模還是保持不變,這完全是根據當地市場的重要性決定的。
而對于一個開放的市場來說,永遠沒有遲到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