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鄉愁茶坑

鄉愁茶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29 13:48:49

編者按:夢醒初冬時,山河今無阻。12月6日,翹首以盼的張吉懷高鐵正式開通,這條承載着大湘西經濟騰飛夢想的“最美高鐵”,沿線245公裡,錦繡華彩萬千。

三千奇峰遙望沅江千裡,古城小鎮落筆璀璨華章,納山川水韻奇秀,集人文風情萬種,沿張吉懷高鐵而行,穿張家界西、芙蓉鎮、古丈西、吉首東、鳳凰古城、麻陽西、懷化南而過,藏于深閨的秘境美景解鎖“高鐵遊”新玩法。

即日起,紅網推出“向往的張吉懷”系列報道,乘着高鐵去旅行,與土風苗韻的湘西人文撞個滿懷,在五溪大地的奇韻風情裡流連忘返。

出發,前方到站:古丈西站。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

張吉懷高鐵古丈西站。

紅網時刻記者 石淩炜 報道 視頻/古丈縣融媒體中心 張棋銘

古丈,在哪裡?

在宋祖英《古丈茶歌》的茶香四溢裡,在武陵山脈的天然氧吧中,在酉水畫廊的如詩碧水間,在土家姑娘和苗家阿妹的回眸一笑裡......

古丈很小,小到當地人常開玩笑說,“一支煙的工夫,就能走完縣城”;古丈又很“大”,大到“裝”下了世界地質遺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第一奇峽”。

12月6日,“最美高鐵”張吉懷高鐵開通,拉近了你與古丈的距離。長沙出發,最快2個半小時,即可抵達這片融合了生态山水與民族風情的魅力茶鄉,“快旅漫遊”向往的生活。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2

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奇觀之旅:一眼閱盡五億年

五億年前,這片土地曾是奧陶紀揚子古海海底,受地殼運動影響,又經過億萬年的風蝕水刻,造就了千姿百态的雄偉奇觀——紅石林。

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古丈縣紅石林鎮境内,是目前全球唯一發現在寒武紀形成的紅色碳酸岩石林景區。景區内石林、峽谷、天坑、溶洞等景觀形态豐富,千姿百态的石峰、石筍、石牆星羅棋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3

奇石紅岩随天變,晴紅雨黑各不同。

從高鐵“古丈西站”出發,驅車50分鐘即可抵達這片“武陵第一奇觀”,開啟地質遺迹探秘之旅。

紅石林最讓人稱奇的要數“變臉”——“奇石紅岩随天變,晴紅雨黑各不同”。随着四季變遷,天氣變化,這片“異域石林”呈現出不一樣的美,同樣的角度亦有着變幻莫測的美。

冬季的紅石林是什麼顔色?不妨趁着冬日暖陽,走進這片無濾鏡的天然美景中,一眼閱盡五億年。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4

“中南第一奇峽”——坐龍峽。

而在距離紅石林近半小時車程的坐龍峽村,一條形如騰龍的6000餘米深幽峽谷,正為你敞開那令人驚豔的懷抱。

坐龍峽,集奇、俏、幽、險于一身,被譽為“中南第一奇峽”。巍峨的大山從中間自上而下劈開一道深深裂痕,從山腳蜿蜒至山頂。峽谷時寬時窄,最窄處僅一人能過。

這注定是一場勇氣和耐力的挑戰。手抓鐵鍊,于絕壁上攀援,腳踏木棧道,腳下溪水順着峽谷湍急而過,催促着你要專心,勇往直前。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5

在坐龍峽,不斷挑戰自我。

這注定是一場不斷突破自我的挑戰。谷中多瀑布,皆以山勢而起,或寬或窄,或大或小,或高低錯落。人時而從水下穿行,時而從岩縫中跻身而過。必要時,你還需從瀑布裡攀岩而上,接受溪水的“暴擊”。迎難而上,抵達頂點之時,壓抑心中許久的情緒、壓力瞬間得到釋放,不禁直呼“過瘾”!

曆經兩個多小時,登頂峽谷之巅,土家山寨早已備好熱騰騰的毛尖茶,地道的土家美食,慰藉你的身心。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6

世界地質遺址“古丈金釘子”。

地質奇觀之旅的最後一站,一定要去看看世界地質遺址“古丈金釘子”。這枚坐落在酉水河邊的“金釘子”,填補了全球年代地層表寒武系第3統第7階的空白。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7

“天然氧吧”高望界雲海。

生态康養之旅:“醉”在山水秘境

初冬清晨,登高望界頂堂,極目遠眺,在晨晖渲染下,漫漫雲海與莽莽林海渾為一體,或靈動飄逸,或波濤滾滾,這片放大了的“山水叢林盆景”蔚為壯觀,宛如仙境。

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古丈東北五十裡,嶺勢險峻,高出雲表,森林覆蓋率達88.4%,被稱為“湘西北第一大林海”,是一座“天然氧吧”、康養勝地。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8

冬季高望界。

這個藏在深閨中的森林秘境,目光所及皆是畫,每一秒都散發着魅力。行走其間,沉醉在濃濃的負氧離子裡,讓人對大自然向往的心,不由得蠢蠢欲動起來。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9

栖鳳湖碧波蕩漾,煙波浩渺。

讓人心生向往的,還有著名畫家黃永玉、龍清廉筆下那“青山如畫,碧水如詩”的栖鳳湖。

這座湘西北第一大内湖,萬畝湖面,碧波蕩漾,煙波浩渺,四季美景如畫。湖内小島星羅棋布,岸線迂回曲折,沿湖山巒疊翠,茶果飄香,風光旖旎,泛舟其間,從流飄蕩,惬意無比。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0

茶鄉古丈,久負盛名,古丈毛尖,享譽世界。

茶鄉探秘之旅:遊茶山、住苗寨、觀絕技

茶鄉古丈,久負盛名,古丈毛尖,享譽世界。

如今,張吉懷高鐵大大縮短了旅途時間。乘高鐵來茶鄉古丈,品一杯古丈毛尖,開啟茶鄉探秘之旅,就能輕松實現。

初冬的牛角山,萬畝生态茶園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幽靜翠綠、美麗壯觀。此時前來,吃一頓茶香四溢的全茶宴,也是頗有特色。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1

牛角山生态茶園。

茶香小河魚、茶葉炒雞蛋、茶香豬肘子、茶香黃雀肉、茶鮮豆腐、紅茶銀耳羹......加入了古丈毛尖鮮葉的菜品,清香解膩,備受遊客青睐。

古丈人均茶園面積超1.3畝,高居全省第一。一到春季,牛角山茶園、青竹山茶園等各大綠色生态茶園熱鬧極了,正如《古丈茶歌》裡唱的那樣“家家戶戶小背簍,背上藍天來采茶......”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2

春季采茶忙。

開春,是采茶研學好時節。不妨坐上張吉懷高鐵,帶上家人小孩走進茶鄉,體驗采茶之樂。看,孩子們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在茶間飛舞,或輕捏,或瞬提一芽一葉;在炒茶師傅的帶領下,完成殺青、揉撚、初幹、搓條等工序,制作一份特别的“古丈毛尖”。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3

夯吾苗寨。

在牛角山之中、深山峽谷之内,還藏着一個原生态苗族村“夯吾苗寨”,漢語譯為峽谷溪邊美麗的苗寨。這裡村民隻講苗語,保存完好的傳統苗族建築、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巫傩文化等習俗,都讓你近距離感受苗族文化的深厚與神秘。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4

美麗的苗族姑娘歡迎你的到來。

而在距離夯吾苗寨十餘分鐘車程的地方,你将遇見“苗族花鼓之鄉”——墨戎苗寨,意為“有龍的地方”。美麗的苗族姑娘會唱起苗歌、打起苗鼓,歡迎你的到來。走進苗寨,可觀四方鼓舞、苗族婚嫁、巫傩絕技,體驗苗家攔門酒、長龍宴等神秘苗族民俗表演和民俗文化,讓人流連忘返。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5

默戎苗寨。

現在,隻要一個周末的時間,你就能遊茶山、住苗寨、觀絕技、吃茶宴,縱情山水之間,品味美景美茶,簡直不要太方便。

鄉村尋味之旅:向往的生活觸手可及

未見翁草,已聞其名——2019年,湖南衛視《向往的生活》在默戎鎮翁草村拍攝,讓這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村莊聲名大噪。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6

翁草村。

這是一處青山環抱的谷地。沿溪行,步行數十步,前方豁然開朗——黑瓦木牆的苗家村屋,依山随勢,層層疊疊地散落在山坡上。溪流穿村而過、良田青翠欲滴,與藍天、群山、古樹,共同構成一幅“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的中國傳統村落美好畫卷。

若是碰上春節、元宵等重大節日前來遊玩,這裡的村民們會舞龍舞獅、打猴兒鼓、唱起苗歌,熱情邀請你參加他們的傳統遊藝活動。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7

中寨鬼溪秘境。

“哐當哐當……”你聽,默戎鎮中寨村的“網紅”觀光小火車來了!這個新晉網紅鄉村旅遊點,距古丈縣城約27公裡,是一個純苗族村。依托豐富的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在國慶黃金周成功吸睛超3萬遊客打卡中寨鬼溪秘境。

一方山水養育一方“風味”。冬天來古丈,必須來一鍋臘肉火鍋。

大塊臘肉,肥瘦相間,黃亮亮,香噴噴。咬一口,瘦肉的嚼勁與肥肉的油膩,在口中産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不知不覺,你會多吃一碗飯。

臘牛肉、臘魚、香腸、臘豬蹄……隻要你想得到的臘味,這裡的老百姓都會做。堂屋中間,有個冬季不熄火的火塘,橘樹枝和木炭燃燒的青煙,緩緩上升,包裹起高高屋梁上腌制好的臘味,剩下的交由時間。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8

古丈鐵闆燒。

不吃“鐵闆燒”,枉來古丈遊。古丈鐵闆燒“一張鐵闆炒天下”,想吃什麼炒什麼。先點單,廚師現炒,脆骨、腰花、五花肉......再加上當地的蘿蔔酸,一鍋鮮香爽辣的大雜燴倒進鐵闆,繼續加熱,哪怕是寒冷的冬天,都能吃上熱乎的一口。

夜幕降臨,古丈縣城河街開始熱鬧起來。一條不足500米的街道,彙聚了幾十家鐵闆燒攤位,食客尋香而來,大碗吃肉、大碗喝酒。湘西人的豪爽、茶鄉人的熱情,随着氤氲煙火氣,直抵遊人心間。

鄉愁茶坑(向往的張吉懷古丈)19

茶鄉古丈。

12月6日,中國古丈茶旅文化節高鐵旅遊季啟動,推出“高鐵遊古丈旅遊禮包”——2021年12月13日—2022年1月31日期間,遊客憑高鐵票可享受紅石林景區、坐龍峽景區、默戎苗寨三個景區門票5折優惠;2022年2月1日前,憑高鐵票,還可享受中寨鬼溪秘境、夯吾苗寨兩個景區的門票半價優惠;2022年2月1日前,憑高鐵票,可享受古丈縣境内爾卓山谷、青竹山、茶兮泰假日酒店、民族大酒店、鴻翔大酒店、功順大酒店、龍騰大酒店等酒店8折入住優惠。

古丈縣文化旅遊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鄧小榮也向全國遊客發出誠摯邀約:“乘最美高鐵,遊茶鄉古丈,我們在這裡等您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