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70年代紡織女工工作照

70年代紡織女工工作照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4-07 08:18:45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原标題:

李會菊:“火眼金睛”的織布車間“女工匠”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徐新星 通訊員 劉沙 石麗

走進際華3542公司布機車間,在轟鳴的織機前,站着一位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的女子,平靜的臉上透着嚴肅的神情,隻見她一手拿着手電筒,一手撫摸布面,正彎下腰仔細檢查……她,就是布機車間質量教練李會菊。

70年代紡織女工工作照(李會菊火眼金睛)1

不近人情的“李包公”

熟悉李會菊的人都知道她在生活中性格溫和、樂于助人,但在工作中卻堅持原則、不近人情,被同事們稱作“李包公”。

有一次,“李包公”在進行起機布面檢查時,發現擋車工李紅在穿斷經将膠棒拿開後直接将剪刀放在布面上,導緻剪刀掉入卷布輥,鋒利的剪刀瞬間将布面紮了一個洞。

李會菊發現後,立即走過去,一臉嚴肅地說:“我們都是幹了十幾年的老崗位工了,怎麼還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呢?一次違操這20多米布又要開剪成廢布了,你看怎麼辦?”李紅看着眼前被剪刀紮成一個大洞的布面,知道自己違操犯錯造成質量事故了,但想着是自己的好朋友,便低下頭試探性地說道:“你就裝着沒看見,疵布驗出來了隻考核疵布的錢,不然這違操造成20多米的零布,一考核又得不少錢呢,下班了我請你吃飯。”聽見這樣說,“李包公”的臉色更難看了,“我如果這次對你通融,那不是幫你,而是害你,也害了企業。質量就是生命,一次違操造成幾十米的零疵布,如果因為我的你放任不管,以後出了大的質量事故,怎麼交待。”聽完後李紅頭低得更下了,也主動認識到了錯誤。

“李包公”對質量的要求已經達到執着的地步,任何人出現影響質量問題的錯誤,絕不放過。以至于職工們對質量的認真勁越來越大了。“遇到質量問題刨根問底兒、糾正錯誤,不怕得罪人,這是我們的責任。”“李包公”以身作則并告知各輪班質量教練。

車間出名的“女工匠”

有人說,能走到織布車間質量管理崗位,都是靠技術實力說話。李會菊在工作崗位上20多年,她不僅僅操作技術過硬,每分鐘可打結36個,更是練就了“火眼金睛”和“手摸感應”控制布面質量的能力。

一次,她正在巡回檢查布面質量,當走到P101機台旁習慣性地摸了摸布面,這一摸卻摸出了大問題,布面的抖動比其他機台抖動大。于是她立即關車找來設備維修人員:“這台機器的布面抖動比其他的機台大,再開會出稀密路開車印的,請趕緊檢查一下。”

維修師傅說:“這上午剛起機的車,我都認真檢查好幾遍了,怎麼你就摸一下布面就說會有問題呢?”雖然嘴上說着,但他了解李會菊就是質量管控“一根筋”,不查明白是不會罷休的,便拿起工具開始圍着機台檢查。李會菊也跟着一起檢查。當走到機台尾部時,李會菊停頓下來看了看綜框說道:“楊師傅,你看,這綜框的間隙大,是松的,下面的螺絲肯定沒上緊。”

楊師傅一邊疑惑地嘀咕着,一邊拿起尺子量,這才發現确實比工藝要求間隙大了5毫米。于是抄起扳手去校綜框螺絲,剛轉就發現螺絲滑絲了。這讓他驚吓出一身冷汗,如果沒有這次檢查,得出多大的質量事故啊。至此,楊師傅對李會菊更加佩服了。李會菊以精益求精的“匠人”态度,為車間的質量保駕護航,憑借精湛的質量管理水平,使車間的織疵率不斷刷新,3月份布機織疵率降到8.81%,突破噴氣最好質量水平。

攻克難題的創新者

操作技術上,李會菊是車間出名的“女工匠”,質量監管中她是“李包公”,但在質量難題的解決中她是攻克質量卡脖子的“創新者”。

近幾年來,李會菊先後提出解決質量難題的改善47項,其中12項獲評車間、公司優秀改善。2021年,有新品開始在布機車間大面積生産,由于該面料需要加裝的導電絲較細,與原品種經紗粗細差異大,在織造過程中容易相互纏繞絞斷,産生無導電絲疵布。面對後工序不斷反饋過來的導電絲斷缺問題,車間陷入了困境中。

“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抱着這個思想,李會菊圍着問題機台現場跟蹤、查看了好幾天。“有了!再多加一根分絞條試試看。”于是,她試着把導電絲找出來,單獨挂在織機護欄上,同原經紗剝離分開,并在停經片後面的經紗上再加穿一根分絞條來隔離導電絲,并将分絞條固定好,防止分絞條因抖動,而挂斷較細的導電絲。

這樣改善後,就很好地預防了導電絲相互纏繞的現象,也不會産生無導電絲疵布。此項改善建議獲得了公司2021年度改善提案三等獎。

責任編輯:宋新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