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草藥可以生發陽氣#
生發陽氣是中醫學中的一種治療原則,其實主要是治療陽氣虧虛,不能溫煦所導緻的一系列陽虛的症狀,有些患者對如何生發陽氣感興趣,今天小五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個中醫的治療原則。
衆所周知,陰陽是中醫的核心思想,在中醫理論中人體就像一部機器,陰是機器裡的汽油,為機器的運轉提供物質基礎,陽就是點燃汽油的那把火,是提供機器動力的源泉,因此在中醫理論中陰陽均衡是保證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在病理情況下,陽氣會因為種種情況導緻耗損,進而人體出現動力不足的表現,簡稱陽虛,而這時候我們就會用到一種治療方法,那就是生發陽氣。
什麼是生發陽氣
生發陽氣,又稱養陽或者補陽,是中醫治療陽虛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這說明陽氣是維持人體功能,溫煦人體的物質基礎,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因此當陽氣不足時,我們就要采取與生發陽氣相關的手段對損失的陽氣進行彌補。
為什麼要生發陽氣?當陽氣因為外先天或者後天的因素導緻耗損時,人體就會出現陽虛的病理狀态,共有的臨床表現為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精神不振,而不同的髒腑陽氣功能失調的臨床表現不同,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①衛陽虛
衛氣在中醫理論中是包裹人體表面的氣,具有溫煦、防禦和固澀的作用,衛陽虛的患者容易合并出現抵抗力下降,形寒肢冷,或者動後容易出汗。
②脾胃陽虛
脾胃是人體運化食物的主要場所,脾胃陽虛的患者會合并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呃逆,幹嘔,大便稀溏,食物不消化等臨床表現。
③心陽虛
心陽虛的患者會出現血行不暢和生血不足,臨床表現為心胸憋悶心痛,氣短息促,自汗乏力,面色晄白,唇色紫暗。
④肺陽虛
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低懶言,咯吐涎沫,質清稀量多,痰如白沫,自汗。
⑤腎陽虛
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清長、夜間多尿或癃閉不通,四肢水腫,男性會出現陽痿早洩,女性會出現月經減少、宮寒不孕
比較特别的是,肝為剛髒,一般不會出現陽虛的情況。
當人體出現陽虛的症狀時,生發陽氣是臨床主要的治療手段,其治療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補充缺失的陽氣;②盡快恢複髒腑功能;③若陽氣虛損太過出現陽脫症,則需要及時進行回陽救逆;④若陽氣耗損太過出現氣陷,則需要進行升陽舉陷。
怎樣使用中藥去生發陽氣?
治療方面主要是使用補陽的藥物,同時還要根據臨床表現加減其他藥物,例如氣陷證的補氣和升陽的藥,或者陽脫症需要用固陽的藥等,同時還要依據受損的部位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搭配。大緻的建議如下:
①衛陽虛
治則:益氣助陽表
代表藥:桂枝、黃芪、人參、防風、白術等,代表方劑:桂枝湯、玉屏風散
②心陽虛
普通心陽虛
治則:溫陽通脈,活血定痛
代表藥:薤白、桂枝、當歸、黃芪、蔥白、生姜等,代表方劑:桂枝甘草湯
心陽虛衰
治則:回陽救逆
代表藥:附子、肉桂、人參,代表方藥:參附湯
③脾胃陽虛
治則:補益脾胃,溫中散寒
代表藥:人參、白術、幹姜等,代表方劑:溫脾湯
合并有中氣下陷
代表藥:人參、白術、幹姜、升麻、黃芪、柴胡等,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
④肺陽虛
治則:補氣溫肺
代表方藥:人參、細辛、幹姜、五味子等,代表方劑:甘草幹姜湯
⑤腎陽虛
治則:溫補腎陽
代表藥物:附子、幹姜、肉桂、杜仲、鹿茸、海馬等,代表方藥:金貴腎氣丸。
綜上所述,生發陽氣是臨床治療陽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臨床陽虛的症狀往往很複雜,因此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以明确用藥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