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集青春單純與性感魅惑于一身的女人裸體黑白照。
女人托腮凝眸,蕩漾着清純的秋波,似笑非笑的嘴角又撩撥你的心窩。
這是一雙不那麼纖細不那麼有力不那麼修長也不那麼筆直的女人的雙腿,但包裹在網襪裡那恰到好處的肉感卻洋溢着青春活力、散發着女性獨有的氣息。
一雙不那麼完美的腿,即使單拎出來也能塑造出極具特色的照片。
這是一張赤身裸體坐着的照片。
飽滿瑩潤的臀部日複一日地承受着半個身子的重量,女人的美在歲月的滌蕩中飄搖,在自我毀滅的道路上自我摧殘。
這是一張隻有半張女人臉的照片。
夢中情人不願袒露身份,于是你找不到她;夢中情人隻眼神就勾魂攝魄,于是你渴望愛情。
你不知道上帝為什麼會讓你對女人衍生愛情,有時極其輕易但隻需一個瞬間,有時又極其艱難到荒度一生。
你可以任意解讀這些照片,美麗的女人、性暗示的雙腿、幹煸的臀部、空洞的眼眸……
因為創作者傳達的是與傳統和理性對立、與美學無緣的虛無,又反過來用詭谲又帶着荒誕美的虛無感諷刺戰争。
創作者Erwin Blumenfeld(歐文·布魯門菲爾德),一個反希特勒的達達主義猶太裔德國攝影師。
Erwin Blumenfeld(歐文·布魯門菲爾德)
1933年, 布魯門菲爾德拍攝了希特勒的肖像。
與普通的人像照不同的是,他通過暗房将希特勒與骷髅拼貼在一起,顯而易見的諷刺與揶揄,展示了他對希特勒黑暗本性的遠見。
1942年,二戰期間美國空軍将數百萬份“骷髅希特勒”丢在德國城市上空。
創作《獨裁者》的意味更加明顯:蒙着小牛犢頭的古典主義者,衣冠楚楚毫無人性,表達對獨裁的諷刺。
生在柏林長在柏林的猶太人布魯門菲爾德 ,通過攝影表達對希特勒的深惡痛絕。
童年時代他唯一的娛樂便是叔叔Carl送給他的一台相機。相機所營造的黑白光影成了他青春期不可磨滅的色彩。
1914年,塞爾維亞青年扣動了刺殺奧匈帝國皇儲夫婦的扳機,歐洲的和平不複存在,17歲的布魯門菲爾德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戰。
經曆過殘酷戰争的他,對歐洲政府心灰意冷,他進入先鋒派藝術圈,接觸到達達主義運動者,對他日後的攝影創作産生深遠的影響。
布魯門菲爾德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開了一家名為狐狸皮具公司的手袋店。
當猶太人開始經商,錢就會源源不斷的來,但他好像缺少祖傳的經商天分。
為了挽救手袋店,布魯門菲爾德給女顧客拍攝照片,以此籠絡客戶的心。
于是手袋店裡那間小小的私人辦公室就成了布魯門菲爾德的第一個攝影室。
手袋店最終還是關門大吉,但攝影室卻如火如荼的開了起來,在這裡他遇到了讓他人生發生重大轉折的女人——法國野獸派畫家喬治斯·盧奧的女兒吉娜維芙。
布魯門菲爾德為吉娜維芙拍攝了一張張揚高調的肖像照,女人對這張照片愛不釋手,随着照片一起到巴黎的,還有布魯門菲爾德。
彼時的巴黎,彙聚着最先鋒的立體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藝術家,是世界上藝術最輝煌與充滿生命力的地方。
才華被巴黎放大,藝術由巴黎加冕。
布魯門菲爾德與法國時尚雜志《VOGUE》建立聯系。
他的攝影诠釋着對女性美的獨特理解,追逐着巴黎的時尚,受到不少時尚雜志的青睐。
彼時的時尚攝影,大多流于膚淺地迷戀女性身體之美,要麼激烈的贊美女孩們的青春氣息,要麼毫無遮掩的表露女人的裸體,攝影流于豔俗,時尚被禁锢。
布魯門菲爾德的出現打開了巴黎時尚攝影的另一扇門。
然而随着二戰的爆發猶太人布魯門菲爾德被封鎖進了集中營。
輾轉于法國各個集中營的布魯門菲爾德,歐洲的炮火令他心灰意冷。
他清晰地看到藝術在戰争面前毫無尊嚴可言,那些被極緻贊美的藝術與藝術家們在法西斯面前得不到任何尊重。
成功脫險後,他選擇前往美國。
1943年,他在紐約中央公園開設工作室,并在《VOGUE》和《Harper's BAZAAR》聘用期間,布魯門菲爾德創作了不少令人難以忘懷的、極具震憾力和影響力的封面照片,躍身成為時尚界薪酬最高的攝影師。
他的時裝攝影以超現實主義的風格出名,以抽象、變形、出乎意料的構思給人以視覺的強大沖擊,一度成為時尚界的追捧。
這張《VOGUE》雜志的封面是時尚攝影經典中的經典。
模特讓·帕切特的原始面部肖像,攝影師将嘴唇和眼睛提取後進行了手工着色,将魅惑點綴于媚眼,性感着色與紅唇,還有一顆畫龍點睛的朱砂痣。
他的作品涉及時尚攝影、廣告活動、個人肖像和戰争宣傳海報等。
他用構圖說服時尚的挑剔,用色彩彌補廣告的枯燥,在露與不露間摸索人格魅力,在無情的炮火裡宣揚生的可貴,他的作品至今仍被認為是這個領域的傑出代表作。
無論是對色彩的大膽創意,還是别具一格的取景構思,布魯門菲爾德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信手拈來的一張照片,再通過他天生的圖片布景拿捏的感覺,就能産生魔幻般的化學效應,實驗性的拍攝讓他成為同年代攝影師中的翹楚,在時尚最前沿占據特殊的地位。
這就是他具有濃烈達達主義風格的攝影。
他的模特沒必要充當某種特殊的角色,隻需要在保持自我的同時能符合他的構思,而就是這樣自我與本我的結合,使畫面的風格産生出許多獨有的意念。
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攝影中清醒的非理性狀态。
約定俗成的藝術标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被蹂躏被重組被挖掘。
無意、偶然和随興而做的境界勃然而生。
布魯門菲爾德在作品中糅雜着達達主義,傳遞着對現有藝術的“侵犯”,表達着對現有不公的憤怒。
達達主義的倡導人特裡斯坦·查拉為他的思想定義: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這是各種束縛、矛盾、荒誕的東西和不合邏輯的事物的交織,這就是生命。
布魯門菲爾德則通過攝影定義他的向往。
特利斯坦·查拉 拼貼
他擅長于實驗室工作和實驗攝影技術諸如變形、分次曝光、照片蒙太奇和過度曝光。
布魯門菲爾德在創作中試圖更多地觸及女人與死亡,女人是希望,死亡是毀滅,當希望被毀滅,攝影成了預言家。
在表達方式上,他絕不依靠搔首弄姿博眼球,大部分照片他把模特完美的臉蛋隐藏在玻璃之後,甚至隻取其中一個部位,讓你隻能窺得一絲神秘的氣息。
他不臨摹被濫用的美,他是營造氣氛的高手。
《以它為标記你定能戰勝》,畫面是一個十字,但這個十字實際上是女性的臀部。
在埃菲爾鐵塔展開裙擺,籠罩巴黎的不再是讓男人變成野獸的戰火,而是讓男人成為紳士的愛情。
女性的魅力在特定的場景中被無限放大,看上去擁有着無與倫比的活力、愉快、健壯、踴躍,而不是蒼白和膚淺。
布魯門菲爾德曾将半透明的材料覆蓋在人體身上進行拍攝,濕布和人體巧妙吻合,在視覺上面容被無限模糊,胸部被無限放大,照片以奇特的肌理狀态解構人體,用新的角度刺激視覺神經。
在模棱兩可的視覺空間,凸顯攝影家相當清晰的思考方式。
濕面紗
布魯門菲爾德一生鐘情于女性攝影,他将大部分創作靈感傾注在女人身上,而又能獨辟蹊徑不流于豔俗。
生于一戰,長于二戰,這個猶太裔攝影師在逃離集中營時,把對法西斯的恨與憤怒禁锢在光影之中,又在光影幻化的世界裡衍生出對世界無限的深情。
他用女人告訴你:
戰争能毀滅一切包括生命,但無法摧毀随處可捕捉的美與任意可重構的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