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很簡單,為了當官。當然當官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修行資源,但第一需求還是當官。
1.
孫悟空想當官,這在大鬧天宮前後就表現得很明顯。
你看太白金星第一次招安,悟空“急整衣冠,門外迎接”,還要擺酒請客。等到了天宮,雖然對玉帝沒有“伏拜參見”,禮數不周,但并不是什麼“反抗意識”和“鬥士精神”,而是純粹的不知道怎麼和領導打招呼,就像我們很多同學剛進入職場時一樣,見到大領導不也有點手足無措嗎?
而且,對待第一份正式工作養馬,孫悟空是非常努力的,不但白天幹活,晚上還要加班,大概經常996。《西遊記》原文為證:“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将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倒養得肉膘肥滿。”
因為對當官很熱心,所以孫悟空聽到“弼馬溫”是個不入流的官,就有些不高興。但當官都是從小到大從卑到尊,曆史上就有不少例子,蔔式從放羊的幹到丞相,金日磾從養馬的幹到托孤大臣。弼馬溫官雖小,但幹得好以後升遷當個天王啥的,也不是不可能。
真正讓孫悟空反下天宮的,是下面這個原因:“喂得馬肥,隻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
工作幹得好,最多落得個口頭表揚;工作幹得不好,卻要問罪。也就是說,弼馬溫這個官,沒有上升空間,永遠當不上大官。這才是孫悟空反下天宮的根本原因。
孫悟空反下天宮後,立起了“齊天大聖”的旗幟。這其實是他給天庭的信号,明确表明自己要當大官,而且要一步到位的态度。
太白金星果然又來招安。這時孫悟空的反應是“今番又來,定有好意”,“急出洞門,躬身施禮,高叫道:’老星請進,恕我失迎之罪。’”可見他并不想和天庭徹底撕破臉皮,隻要天宮能滿足他當大官、能夠獲得修行資源的條件即可。
可沒想到又被陰了一手,蟠桃大會請了那麼多神仙,但沒有孫悟空;齊天大聖官挺大,但享受不到修行資源,撈不着實惠。這讓孫悟空非常不滿意,這才發生了後來的大鬧天宮,喊出了“玉帝輪流坐,今天到老孫”的口号。
2.
那為什麼天庭不讓孫悟空當個大官呢?很簡單,沒位置了。用流行的話說,階層固化了。
我們看一下中國選官的曆史,就能更好地理解天庭的苦衷。
中國曆史上,秦朝之前是貴族政治,你能不能當官主要看出身。秦漢以後,有選賢、選能和考試三種。賢是名聲好,能是有能力,後來這兩種都不再是主流了,逐漸完善的考試制度變成了主流。
但能考上的人,真的很少。
唐朝時,考試分明經和進士。每次考試,明經有考生3000人,但一般隻錄取30個左右,進士大概也錄取30個左右,所以唐人有詩《及第謠》:“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明朝時,秀才中舉人的比例為30:1;舉人中進士的比例,為20:1。粗略算一下,從秀才到進士,1000人中隻能考上16個。而且别忘了,秀才也有門檻,要從童生考上來,比如洪秀全,考了三次秀才都沒考上。所以能成為進士,一萬人中都不一定有一個。
錄取率這麼低,肯定會遺落很多人才。黃巢本身就是個落地秀才,造反時就說朝廷的人才選拔機制不行。上了梁山的阮小五也說:“我弟兄三個本事又不是不如别人,誰能識我們的。”
而且,就算你僥幸考中了,能不能當上官也是個大問題。明朝進士、舉人、監生都有資格當官,但監生一個途徑,某年在吏部候選等待分配工作的就有一萬多人。清朝也是這樣,光緒年間,僅湖北一個省,各級後備幹部就有1400人。
蘿蔔多坑少,人多資源少,所以考中後十年二十年才上崗就業是很正常的(這種排隊當官的坑爹貨,被稱為“災官”),而且這種情況,肯定會滋生出買官、跑關系當官的社會現象。
天庭的情況和人間的情況大同小異。地上當官憑考試,天上當官憑法力,孫悟空的法力是沒問題的,但無奈天上實在沒職位了。地上官員會老死緻仕被貶被殺,還是有機會的。可天上那些當官的,個個都長生不老,永遠占着位置,這你說怎麼辦?玉皇大帝也沒辦法呀!
3.
所以從天庭的角度來說,隻能和孫悟空虛與委蛇,能糊弄一天是一天。但從孫悟空的角度來說,我就要鬧一鬧,畢竟能鬧的孩子有奶喝,能鬧的員工漲工資。《西遊記》中很多從天上下凡的妖怪,他們為啥非要吃一口唐僧肉,其實都是這個原因,天上沒有晉升空間,沒法獲得修行資源,隻能走非法途徑拼一下。
但孫悟空鬧太大了,下場很慘,不但沒升職漲薪,還被壓在了五行山下。
所以他能怎麼辦?原單位混不下去,就隻能換個單位,跳槽入了佛門。佛門好啊,佛門是個朝陽産業,正處于業務擴張的階段,急着向東土傳教,迫切需要人才。
而且,最高領導如來佛,還有如來佛的代言人觀音菩薩,都承諾給孫悟空優厚的待遇。觀音說:“歸依佛法,盡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又說,“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來說,“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
坐蓮台是什麼,是當官啊,是享受修行資源,這是孫悟空的根本需求。所以他才盡心盡力,保唐僧去西天取經。
西行途中,一些妖怪被觀音收了,比如紅孩兒當了善财童子,黑熊精當了巡山大神,都是給孫悟空看的,“好好幹,職位和資源,組織是有的”。
所以,孫悟空這一路上,雖然偶爾三心二意,但總的來說是死心塌地。果然,取經成功,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鬥戰勝佛是35佛之一,位置是以釋迦牟尼為中心的第三圈,可以說是佛門的核心領導,大官,掌握很多修行資源。
有官當,有實惠撈,這才是孫悟空投靠如來的根本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