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南邢莊小學音樂老師

南邢莊小學音樂老師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2 01:26:14

南邢莊小學音樂老師(北城小學音樂教師劉東娟)1

人物名片:劉東娟,1985年出生,阜陽市北城小學音樂老師,省音樂家協會會員。

2020年,她創作的歌曲《願》獲全國抗疫歌曲展播銀獎;2021年,她創作的歌曲《百年風華》獲“童心向黨 童聲唱響”全國優秀原創兒童歌詞歌曲優秀作品獎、安徽省總工會“勞動頌歌獻給黨”銀獎等。同年,她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批“全國優秀音樂教師培養計劃”名單。

“愛心的大巴來到我們家,紅領巾飄呀飄,帶來新書包,小手拉着大手,一起去學校……”最近,這首旋律活潑、充滿朝氣的《愛心大巴來到我家》,在我市多所學校傳唱,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就是我市音樂老師、兒童歌曲創作者劉冬娟。

多年來,劉冬娟在小學教學一線,創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兒歌。今天是“世界兒歌日”,我們一起來傾聽她的兒歌,以及兒歌帶給孩子們的愛和溫暖。

記者:多年來,你除了從事音樂教學,還創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兒童歌曲,多次獲國家、省、市級獎項。你還記得自己創作的第一首兒歌嗎?

劉東娟:2013年,我還是颍上縣一名特崗音樂老師。有一次,當地教育部門開展原創歌曲比賽,我創作了第一首兒歌《靜靜地成長》。

這首歌是以身邊留守兒童的生活為靈感寫的。當時,我在教學之餘,經常和留守兒童聊天,發現很多留守兒童的生活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樣灰暗。雖然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了,但家中還有其他長輩照顧,也可以通過電話跟父母聯系,因此,很多留守兒童都表現得堅強而獨立,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不少孩子學習也很刻苦。

這首兒歌因立意獨特,受到評委認可,同時獲作詞和作曲一等獎、表演第二名的好成績。首次獲獎給了我莫大的鼓勵。

南邢莊小學音樂老師(北城小學音樂教師劉東娟)2

記者:你進行兒歌創作的動力是什麼?有沒有對你影響比較大的人?

劉東娟:我畢業于淮南師範學院音樂專業,我的作曲課老師張良寶對我影響很大。至今還記得,張老師教我們作曲時循循善誘,鼓勵我們要敢想敢寫,甚至可以想象為哪位歌唱家而寫。畢業時,張老師得知我想當老師,他告訴我作曲不能丢。

每次我創作兒歌時,眼前通常都會浮現出孩子們天真活潑、動情演唱的樣子,把對孩子的情感帶入創作中,創作出貼近他們的歌曲。這些年,我先後創作了《愛心大巴來到我家》《國旗國旗升起來》《徽姑娘》《校園變奏曲》等,這些歌曲都是孩子們給我的靈感。

2018年,阜陽市北城小學和颍州區九龍鎮一所學校結對合作。一次,我們得知九龍鎮這所學校一個女孩被意外燙傷,治療花了很多錢。我們師生代表開着大巴車,來到該校進行愛心援助。我也參與了整個援助過程,并有感而發,寫出兒歌《愛心大巴來到我家》。這首歌曲表達了“兩個學校一個家”主題,還改編成了音樂劇,由學生親自演繹,并在本地電視台、社區等多次演出。

記者:阜陽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聽說你平時很喜歡挖掘我們當地的兒歌,并讓本土兒歌走進課堂?

劉東娟:是的。去年,我寫過一篇關于阜陽民歌的論文《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融入阜陽本土民歌》。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從孔夫子舊書網上淘到一本很有價值的書籍《阜陽民歌三百首》。其中一首歌名叫《大踏青》,講的是農曆三月清明時節,姑嫂二人踏春的愉悅故事。我在課堂上彈唱,展示給學生們,他們感到很好奇、很好聽。

其實,阜陽本土音樂很有特色,有很多和兒歌相關的内容。但有的也比較繞口,教師可以進行二次創作,使其更适合孩子演唱。在了解和傳承本土兒歌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家鄉,我想這是每一個音樂老師的責任。

記者:作為一名音樂老師,你認為,“雙減”之下,兒歌對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有什麼作用?

劉東娟:小時候,我們玩耍的時間比較多,記得和小夥伴跳皮筋時,我常一邊跳一邊哼唱歌謠。而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上,藝術培育有待加強。

“雙減”之後,不少家長開始重視對孩子進行藝術培養,各個學校的社團課程裡,音樂社團都必不可少。我想,小學階段就應開始重視藝術教育。一首好兒歌可以對幼兒進行啟蒙,對青少年進行思想和言行規導,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記者:你最近創作了什麼兒歌嗎?你認為怎樣才能提高創作能力?

劉東娟:我最近在創作《回家的路鋪滿月光》,這是一首關于鄉村振興的歌曲,講的是學有所成的青年回到家鄉,感受到家鄉的變化,立志服務于家鄉建設。歌詞由我市音樂界的高文獻老師所寫,準備由我校師生來演唱。

一般來說,我會先寫歌詞,再進行譜曲。歌詞非常重要,它用最短小精悍的語言表現最豐富的内容。所以,我平時會進行大量閱讀,從唐詩、宋詞、元曲以及中外現代詩、散文中汲取靈感。

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兒歌。近年來,兒歌創作似乎進入了低潮,為什麼會這樣?

劉東娟:一些經典的兒歌傳唱至今,對幾代人都産生了深刻影響。我最喜愛的兒歌創作者是谷建芬老師,她寫的《歌聲與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媽媽的吻》以及“新學堂樂歌”等至今都不過時,它們旋律優美、充滿溫情,符合孩子的天性,依然在音樂課本中。

當今時代,兒歌的确被淡化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寫兒歌不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好的兒歌很少,不能被很好地傳唱。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些專家也在呼籲,要多創作新鮮兒歌、多培養兒歌創作者,這關乎民族的未來。

記者:作為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批“全國優秀音樂教師培養計劃”兒童歌曲創作者之一,你在兒歌創作方面有什麼規劃?

劉東娟:目前,我在進行為期兩年的專業兒歌創作培訓,由國内著名音樂專家進行授課。雖然眼下社會對兒歌關注度不高,但我還是要堅持下去,潛心為兒童創作,這是我的興趣所在,更是一種責任。

最近,我們學校操場的玉蘭花開了,我把“玉蘭”等元素譜入歌曲中,孩子們聽着覺得很親切,是咱老師自己創作的,還有種自豪感。我想,兒歌創作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就是要走到孩子們中間,傾聽他們的心聲,寫他們喜歡唱的歌。

颍州晚報記者 周姗姗/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