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國劇。
你們24小時在後台催,自來水一天比一天多的國劇。
甚至不少網友直接“大放厥詞”:好過《開端》。
Sir無拉踩之意。
但這部劇,還真就争氣——幾乎零宣發,豆瓣開分依然有7.9,與《開端》持平。
好,寫就寫。
2022“開年懸疑”
《江照黎明》
海報就開始布局:
裡面不是人,而是照片。
馬思純。
白客。
兩張裝在警用證物袋中的照片。
前者一身樸素衣衫,眼神中帶着驚惶與探究;後者幹脆模糊口鼻,隻留一雙眼睛與你對視。
還有滿目的水汽。
潮濕冰冷,朦胧恍惚……
一切都呼應着最上方的那句伏筆:
“一段路過黑暗的故事”。
不是進入,不是穿過,而是“路過”。
什麼意思?
Sir隻提示一句:
戲裡戲外,每個旁觀者,也都是親曆者。
01
影像劇本殺
《江照》前兩集全程高能,以一場“全員惡人”的命案開場。
岸邊的屍體。
被路人發現,卻沒呈現面目,隻見是一短發黑衣男性。
誰?
誰都有可能。
時間撥回案發前,衆人物緩緩出場。
一對夫妻。
女主李曉楠(馬思純 飾)是房産中介銷售,和丈夫蘇睿(劉凱 飾)生活在陰暗狹小的出租屋裡。
她白天幹中介,晚上賣炒面。
她和大多數打工人有着同樣的願望——買房,湊首付,開啟新生活。
但蘇睿不同。
人前,溫柔體貼的“模範丈夫”。
人後,毛病可多。
工作不踏實,在老婆娘家姐夫手下做事,覺得低人一等;加上好賭,欠一屁股高利貸。
老想着一夜暴富,天降橫财。
半夜。
李曉楠正在熟睡,蘇睿輕手輕腳拿起她的手機……
要查崗?
别天真了。
蘇睿看完手機,又放回去。
身旁的李曉楠,卻突然哮喘發作,整個人仿若溺水般喘不過氣來。
危急關頭。
丈夫蘇睿一時半會兒都沒找到藥,李曉楠不得已,隻好手腳并用滾下床,拿出自己偷偷藏起的備用藥瓶。
一個拖延。
一個藏藥。
相信你們看出來了——這兩口子不對勁。
不止他們,開場屍體出現後,有一段暧昧的空鏡:
鏡頭從岸邊升高,俯瞰整片江域。
江面跳躍着日光,映着整座城市,與散布其中的人們。
然後用蒙太奇拼接起六個關鍵角色。
身份分别是:
“姐夫”梁賀禹(袁文康 飾),地産集團老總,亡妻是李曉楠的姐姐李暮楠;
姐倆的媽媽(史可 飾),以及追求媽媽的面點老闆麥叔(董向榮 飾);
李曉楠同事于紅(張瑤 飾),旁人眼中的“拆二代”,蘇睿的地下情人;
蘇睿的債主虎哥(張本煜 飾),不太聰明的江湖大哥;
最後,是神秘的男主王誠(白客 飾)。
出場制造機會與曉楠“偶遇”,自稱高中老同學。
事實上:
他一早就暗中跟蹤夫妻倆,似乎早就覺察二人有貓膩。
為何恰恰案發前出現?
随着劇情深入觀衆才發現,所有人都有殺人動機。
為情、為财、為仇……
甚至,為愛。
到底誰才是兇手?
《江照黎明》不僅有着懸疑劇本殺般的劇本底子,更運用了第一人稱玩家般的視聽語言。
多線叙事,以各個角色的視角分别講述一段故事,一個時空,透露幾條線索。
最終。
用新一輪蒙太奇把所有人聚攏成主線,盯着你,仿佛挑釁:
你看,我像兇手不?
02
國劇顯微鏡
一部優秀的懸疑劇必備哪些要素?
缜密的邏輯線;
高立意的現實隐喻;
還是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畫?
近些年,各類“畫紫金陳不成反類犬”的翻拍,以及虎頭蛇尾的“兒戲式叙事”給觀衆講明白了一個道理:
好的懸疑作品。
講好主線同時,還要在懸疑以外,延展出現實和人性的枝蔓。
如何延展?
表演,是基底。
這點《江照黎明》在及格線以上。
主演馬思純,金馬影後;白客,萬合天宜人氣王。
一衆配角也足夠出彩。
《立春》裡的“貝貝”張瑤、老戲骨史可、《揚名立萬》吸粉無數的“齊樂山”張本煜。
唯一眼生的可能是蘇睿扮演者,劉凱。
但就看那場一鏡到底的家暴戲
便釋放了他足以媲美“安嘉和”的演技。
這還不算完。
演技之外,還需要兩樣東西。
一是足夠巧妙的鏡頭語言來支撐一個“懸”字。
二是紮實的叙事軌迹為邏輯鋪墊好一層“疑”。
先看前者。
大量的後移對焦鏡頭。
形似蛛網的鐵窗——李曉楠和蘇睿生活環境的困窘;
張牙舞爪的蜘蛛——于紅來勢洶洶的怒意;
以及華麗的燈具,環繞成固若金湯的囹圄。
——不正是于紅張狂外表下的脆弱與無處可逃的悲傷?
不需一句台詞。
卻能将角色的困境、動機與感受一秒道盡。
人物弧光有了這樣的鏡頭支撐,“懸”起來了。
那疑呢?
兩個字,細節。
人物的細節:
蘇睿的“好丈夫”人設。
明着看,是接老婆上下班,陪老婆出攤,瞻前顧後,遞水擦汗。
可鏡頭一轉到兩人獨處。
收攤後李曉楠自己一個人拉着笨重的推車,身後的蘇睿卻自顧自玩着手機。
回家後李曉楠忙着計算收支,蘇睿卻躲清閑逗着蜥蜴。
真寵妻還是假應付。
一目了然。
往後了說。
家暴固然可惡。
但奔着妻子痛處打下的力道卻更令人心驚——他明知道曉楠最怕的就是水。
配角更不馬虎。
同事眼中的“拆二代”于紅,回到家窗外就是聲音轟隆的鐵道。
拆二代沒錯。
但那些财産都給了弟弟,妥妥一個不得已的“伏弟魔”。
一個與标簽相沖突的細節,正好引出“富婆”人設的崩塌與她内心的空虛。
——她從來就不富足。
物質的,連帶着精神的。
愛上故作深情的蘇睿,簡直順理成章。
喜歡戴着假面
穿着花羽衣奔跑
△ 渣男專屬BGM
明伏筆。
暗烘托。
先立足人設,再羅織謊言。
有了這些缜密的堆疊與構建,一個“羅生門”式的故事,才有了足夠的說服力與環環相扣的遞進。
還有最容易被忽略的——服化道。
或許與我們觀影習慣,以及國劇長久的審美轟炸有關。
乍一眼看,《江照》絕不是那種華麗的國産劇,沒有磨皮濾鏡,沒有望江大平層和高定套裝。
但《江照》的服道化并不廉價。
曉楠的炒面攤:小攤後擺着垃圾桶塑料凳,腰間的腰包和擦汗巾,還有小攤标志性操作——用舊礦泉水瓶裝各種醬料。
曉楠的出租屋:對應晚上賣炒面,牆角裡塞滿各種環保餐盒和廉價餐巾紙,都是擺攤要用到的。
而于紅的出租屋又是另一番景象:未婚獨居女人,雖然房子舊,還是精心裝飾一番,有小燈串和豹紋牆紙,窗台上放着各式酒瓶,長期借酒消愁;
總結:
什麼樣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住什麼樣的房子。
難嗎?
至少得花心思,隻是目前國劇肯這樣做的,真不多。
但正是這樣精細還原的生活日常,不動聲色的人物細節,才讓所有心懷鬼胎變得可觸可感,逐漸盤踞成一張人性的暗網。
網住了劇中所有角色。
也網住了你我。
03
現實放大鏡
豆瓣上。
編劇曹笑天稱,《江照黎明》是“一封送給女性們的告白信”。
觀看時Sir也分明感受到。
《江照黎明》與其他國産懸疑最大的不同,是專屬于女性視角的表達與共情。
——無論什麼身份、境遇、關系。
這也是Sir提到過的。
好的懸疑,必得不隻有懸疑。
《隐秘的角落》我們能看見孩童内心的惡意;
《沉默的真相》敢挑明審查制度與權威的不公;
而《江照黎明》,便是撕開了男性凝視的口子,将所有的情緒走向與感性灌入故事其中,某程度上填補了國劇女性角色的複雜。
還記得《愛情神話》中那段經典對白嗎。
在對女性的刻畫中,《江照黎明》顯然更接地氣。
不求好。
但求實。
當然。
如果隻有性别議題上的輸出,《江照》勢必又會滑向另一種讨好的俗套。
它真正想呈現的,是對女性的馴化。
不隻針對個人。
這種馴化更是一種長期的,默許的,系統性的壓制。
李媽媽對曉楠疼愛之外,還有一層總拿她和姐姐比較的私心。
比較标準是什麼?
嫁得好不好,老公能不能賺錢,社會地位高不高……
這裡面固然有懷念逝去女兒的成分,但也側面體現出媽媽被長期馴化出的本能。
還有于紅的瘋。
但她一切的執着與欲望都來自于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
尤其,這種馴化還是雙向的鞭打:
一邊,用高要求施以“捧殺”;
一邊,無底線地肆意踐踏。
受害者在反複被鞭笞,又反複被贊美,循環往複,逐漸丢失自我。
不要以為這種事情離我們很遠。
事實上。
當下,這部劇裡,就在上演。
一個字:
馬思純,胖。
彈幕裡:
評論裡:
如果說之前《第一爐香》裡身材被嘲,還有角色不符的道理。
如今呢?
《江照》裡的馬思純,的确和傳統國劇女主不一樣。
不一樣的并非身材。
而是身份。
曉楠并非開挂爽劇女主,不是讓所有男角色一見鐘情的大美人,更不是天生資源逆天的美強慘。
她就是我們生活中每天見到的平凡女性。
為生活奔波,失去身材管理。
而如果再深入一點:
這樣的女性,難道就不會被家暴?
她被家暴,被出軌,被丈夫嫌棄……是否會被同情?
好,打住。
Sir不忍細想。
回到《江照》,劇中有一幕意味深長。
還記得曉楠最害怕水嗎?
但李媽媽卻在曉楠的衣櫥裡發現了一件泳衣,片頭裡也出現了一個女性人影往上遊動的場景。
這一幕既熱血也絕望。
熱血在,能預見曉楠完成了大女主式的逆襲,克服恐懼拯救自己;
絕望在,她也隻能靠自己。
為什麼?
還是那句話:
她隻是一個普通的,不幸的女人。
放到現實中呢?
再次打住。
《江照》作為一部國産懸疑劇,絕非完美,還有不少進步空間。
但它好就好在,摒棄高高在上的說教與口号,紮實地呈現平凡人的日常,平凡人的悲劇,甚至平凡人艱難又絕望的自我拯救。
她最終成功了嗎?
答案或許不重要。
它讓觀衆看見更驚悚的現實是:
無數人曾路過黑暗。
而大部分人在事不關己的旁觀視角裡。
總會指着那片“黑暗”說:
瞧。
好一條光明坦途。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穿Prada的南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