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全省高标準農田建設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推進會在清遠英德市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英德市委、市政府,把抓好高标準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産條件,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來抓。為加快高标準農田建設,英德市采取把高标準農田建設與農村耕地整合治理行動結合、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加大對高标準農田建設的投入,并取得顯著成效。
自2012年全面啟動高标準農田建設以來,目前,英德市共建成105.86萬畝高标準農田,多次被省和清遠市通報表揚,今年,英德市将規劃新建14.19萬畝高标準農田。
與會人員參觀望埠鎮同心村農田建設情況。 南方 陳詠懷 拍攝
措施
結合耕地整合治理推動高标準農田建設
英德市地處廣東省中北部,耕地133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13萬畝),境内北江、滃江、連江三江交彙,農業生産的自然條件優越。作為全省重要糧食生産大縣,2020年,英德市糧食生産面積58.42萬畝,總産量18.8萬噸。其中水稻49.41萬畝、産量16.71萬噸。
據悉,為鼓勵和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項目區農民投入高标準農田項目區建設,英德市結合實際,堅持以農民為主體、以獎代補原則,出台了《英德市農村耕地整合治理工作五年(2018-2022年)行動計劃》,對全市全面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推動耕地連片規模經營提供了規範指引,截至目前,累計已實施農村耕地整合治理面積2.85萬畝,并已兌現獎補資金2197萬元。
位于英西峰林走廊的九龍鎮金雞村,有3000餘畝的耕地。此前,該村有近半的土地是旱地或鹽堿地,肥力很低,加上沒有溝渠和機耕道路,無法灌溉和機械化耕作,即便還在耕種的也僅是旱地作物,經濟價值不大。“村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土地很多丢荒了。”金雞村黨總支書記陳觀水說。
2019年,該村開始推進墾造水田項目,通過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修建灌溉排水工程及田間道路,将2000餘畝旱地鹽堿地打造成高标準農田,讓昔日的荒山旱地變成了一個“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的現代化高效農業生産區。“通過改良不僅增加土壤肥力,還可以進行機械化耕作。”陳觀水說。
為持續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耕地整合治理的積極性,英德市自2021年開始重新調整了獎補标準,将高标準農田範圍内實施耕地整合治理獎補标準由600元/畝提高到1000元/畝,全市各鎮(街)已積極申請計劃實施6萬多畝。
值得一提的是,英德市還積極開展創新投融資模式試點,通過申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高标準農田建設,2019、2020年成功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共1.9億元投入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2021年,英德市成功申請發行地方專項債2億元用于建設14.19萬畝高标準農田。
目前,英德市共建成105.86萬畝高标準農田,多次被省和清遠市通報表揚。 南方 陳詠懷 拍攝
目标
争取從明年起畝均投資達到3000元/畝
推進會指出,建設高标準農田,是落實中央“藏糧于地”戰略、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全省各地要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質量來推進高标準農田的建設,确保全省完成160萬畝高标準農田的建設任務。
一方面,要按照高标農田建設标準,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八個方面的綜合配套,重點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房屋、生态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科技服務等方面加大建設管理力度,打造綠色生态農田,多方位布局,建設高效高強高質量的高标準農田。
另一方面,要立足當地自然資源禀賦和經濟條件,打造示範樣闆模式,包括整區域推進示範、梯田化改造示範、土壤改良示範、高效節水灌溉示範等。如像珠三角可以打造高水平機械化的耕種、一二三産業融合、高水平抗災減災的高标準農田;粵北地區可以依托生态資源優勢,打造綠色生态高标準農田等。
另外,要多元化拓展資金投入的渠道,為高标準農田建設投入提供資金保障。各地可積極争取政府部門支持,發行地方債券,補充高标建設的資金需求,打造高标準農田建設政府債券試點項目。
記者從英德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下一步,英德市将編制2021-2025年高标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将項目落實到具體地塊。加大高标準農田建設投入資金,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籌資投勞,參與高标準農田建設,争取從2022年起畝均投資達到3000元/畝。同時,英德市将做好高标準農田提升工作,持續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提升耕地質量。如2021年開展高标準農田宜機化示範點,融入科技推廣等措施;2022年計劃開展耕地整合整治、耕地質量提升等示範點等工作。
同心村連片的水稻随風搖曳,結出飽滿的稻穗。 南方 陳詠懷 拍攝
示範
同心村打造1000畝耕地改良試驗示範區
9月14日,在英德市望埠鎮同心村,連片的水稻随風搖曳,結出健壯的稻穗,空氣中彌漫着清新的稻香,水稻豐收在望。
曾經的同心村土地細碎且分散,既不利于機械化耕作,也不利于田間管理,且不少村中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土地逐漸丢荒。“一戶人5-7塊地,渠道也不通,村民經常因為耕作矛盾,不利于團結。”同心村委會黨總支書記賴奕和說道。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同心村大力推動耕地整合治理,實行以村經濟合作社為建設主體,以财政獎補為引導,以耕地整合治理為主要内容和方式的土地流轉與保護制度,全面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
這項改革措施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積極籌工籌勞參與建設。修建機耕路、連通排灌水渠、土地成塊成規模……一項項的轉變讓村民看到發展的希望,不少人選擇回鄉種植農作物。
另外,為确保已建高标準農田達到“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災能力強”的效果,2020年,望埠鎮結合高标準農田建設,在同心村開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技術示範建設。
望埠鎮黨委書記林秀麗介紹,望埠鎮在同心村老巫角、江黃、岩棟張屋等10個村小組,設立1個連片1000畝以上石灰質酸化耕地改良試驗示範區,采用精準施用土壤調理劑/熟石灰技術模式,結合水旱輪作和科學施肥(稭稈還田、冬種綠肥或兼用綠肥和有機肥替代化肥)等綜合治理模式,優化耕作模式、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耕地質量。
目前,經檢測,項目示範區土壤pH值提高了0.1個單位以上,耕地質量等級提高了0.45等;同時,項目區内主要農作物産量有明顯的提升,其中,水稻畝産提高20公斤以上,玉米畝産提高24公斤以上,花生畝産提高15公斤以上。
【記者】陳詠懷
【通訊員】英宣
【作者】 陳詠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