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車香港ipo?9月29日,浙江電動車廠商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零跑汽車”,09863.HK)正式登陸香港市場,融資金額8億美元,創下今年以來港交所最大規模IPO交易,零跑汽車也是首家IPO首發地位于香港的電動車企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零跑汽車香港ipo?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9月29日,浙江電動車廠商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零跑汽車”,09863.HK)正式登陸香港市場,融資金額8億美元,創下今年以來港交所最大規模IPO交易,零跑汽車也是首家IPO首發地位于香港的電動車企業。
不過開盤後,零跑的股價就跌破發行價,截至今天收盤,零跑股價下跌至31.92港元/股,較48港元發行價下跌約33.5%,總市值約320億港元。
今年香港資本市場整體表現低迷,IPO交易數量下降了近90%。根據研究機構Refinitiv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香港IPO僅籌集了不到80億美元資金,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低,去年同期香港IPO籌資規模達到371億美元。
截至9月28日收盤,香港恒生指數今年以來下跌約25%,而科技股指數下跌達36.6%。
在這一背景下,零跑仍然堅持上市引發市場關注。零跑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江明表示:“确實一個不是很好的(上市)時間節點,因為全球形勢動蕩,國際金融市場處在下行通道,其他造車新勢力股價下行也比較多。但我們選擇上(市),主要原因是我們不在乎當下的時間段,造車是長跑,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零跑高層在上市發布會上回應第一财經記者稱:“我們的上市得到了監管層以及股東的大力支持。”
第一财經記者了解到,零跑原本計劃融資規模達15億美元,最終縮減近半至8億美元。
朱江明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對于仍然處于虧損的電動車企業而言,香港資本市場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他還表示,零跑汽車對标的是全球一流的電動車企業,具有核心部件的自研能力。
去年,零跑銷售了近4.4萬輛電動車。今年前8個月交付了約7.66萬輛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二。自2019年以來,該公司銷量每年增速達到500%。但由于小型車銷量占比較大,零跑汽車營業收入與蔚來、理想存在差距。不過2021年售價超過18萬元的C11上市後,零跑汽車銷量結構正在改善,最近幾個月,C11銷量已經接近總銷量的50%。
在發布招股書後,零跑汽車一度受到一些行業人士的質疑,一是在累計虧損55億元的情況下,朱江明2020年薪酬達到4648.9萬元;二是過去幾年零跑汽車研發投入隻有14億元,僅與“蔚小理”一個季度研發投入相當。
對于天價年薪問題,朱江明表示“這是個誤會。”記者查詢招股書發現,2020年朱江明工資以及薪金為零,股份付款4648.9萬元。
“這實際上是限制性股份激勵,它不具備現金性質,股權獎勵要以完成業績為條件,是投資人為了激勵管理層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達成業績的一種激勵手段。但在财務上,要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自授出日期起計入綜合全面虧損表。”一位投資人向記者表示,從行業内來看,4000多萬元股份激勵并不算多,比如理想汽車為創始人李想制定的股權激勵計劃,最高可以授予李想價值約15.9億美元的期權;尚未上市的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晖的股權激勵達到12億元。
針對研發費用僅投入14億元的質疑,朱江明表示,一款車5億元的開發成本與行業内傳統車企的投入水平相當;另外得益于大華安防多年在電子技術領域的積累,零跑汽車節省了電子部分的研發開支。
在全球市場上,已經上市的蔚來、小鵬、理想等電動車企業今年以來也表現疲弱。在港股市場,小鵬汽車近一年股價跌幅達到70%左右,理想汽車近一年股價也自高點下跌了30%左右,蔚來汽車跌幅超過20%。
但得益于更早上市以及美股、港股兩地上市,“蔚小理”基本上都手握數百億元的現金儲備。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零跑汽車流動資金55.3億元,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及理财産品。
在現金流為正之前,零跑汽車需要不斷改善業績,才能持續獲得良好的融資能力。招股書顯示,2023至2025年,零跑汽車将進入産品攻勢的強周期,2025年底前推出七款全新純電動車型,涵蓋不同尺寸的轎車、SUV及MPV。
值得一提的是,“缺芯少電”已成為電動汽車公司的制造瓶頸。理想汽車近日發下調了第三季度交付預期,原因是電動車廠商受制于供應鍊生産瓶頸。
朱江明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該公司已經鎖定了5家電芯供應商,從而能夠充分保證供應鍊的靈活性。
業内人士相信,中國電動車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零跑汽車這類企業雖然可能經曆短期資本市場“遇冷”,但長期發展仍有希望。
奧維咨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從股價來看,零跑要從破發恢複,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新能源汽車的賽道還是有較大增長空間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前景也較為确定,但競争也是激烈的。”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預計中國今年新能源汽車将占到新車交付的四分之一。目前中國有300多家電動車企業提供不同價位的新能源車,從3.5萬元左右的産品,也有特斯拉及德國高端品牌的電動車型。
電動車也将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産業支柱。為推動電動車市場的增長,工信部和财政部已經将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免征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國内公共充電樁數量也較一年前實現翻番,達到400萬個,還有更多充電樁正在建設中。
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品牌也在走向全球。據統計,全球銷量前十的電動汽車品牌中有一半來自中國,其中比亞迪是中國最大的電動車廠商,全球銷量僅次于特斯拉。
研究機構Canalys分析師劉健森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優勢在于效率和應用創新,相較于全球汽車制造商而言,他們更積極地将新技術結合到汽車中,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娛樂等智能體驗。”
零跑汽車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總裁吳保軍告訴第一财經記者,該公司也在進軍海外市場,首站為以色列,未來還将開拓包括法國在内的歐洲市場。“歐洲市場對于汽車的品質和安全性要求是領先的,我們希望通過進入歐洲建立全球化的企業運營規範。”他告訴第一财經記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