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溯源倒查機制?來源:民主與法制網 作者:□本社記者武浩然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質量溯源倒查機制?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民主與法制網 作者:□本社記者武浩然
輿情綜述
近日,一則讓“質檢報告”經得起質檢文章引起廣泛關注。直指一些機構和個人瞄準了這一“商機”,推出虛假質檢認證業務,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指出,無需寄送樣品,隻需在電商平台上一鍵下單,一份“檢驗檢測報告”次日就橫空出世。報告上帶有CMA、CNAS字樣,聲稱甲醛含量“未檢出”,符合相關規定。
“質檢報告造假”輿情發生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消息,針對“部分網購平台可購買質檢報告”問題,已要求相關平台企業依法履行主體責任,對在平台上銷售虛假報告的網店立即進行處置。同時,已責成上海、浙江等地市場監管部門立即依法調查相關機構,堅決打擊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衆所周知,質檢報告是産品質量的“體檢證”、消費行為的“安全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因此,花錢就能購買到的“質檢報告”,勢必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利益。
完善質量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質量認證制度不斷完善,行業機構蓬勃發展。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認證服務供給不足、認證評價活動亟需規範等問題。對此,國務院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繼出台文件,以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及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營造公平有序的檢驗檢測市場環境。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1月17日,國務院就印發了《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推進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強化全面質量管理,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意見》指出,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和質量提升行動的總體部署,運用國際先進質量管理标準和方法,構建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權威公信、通用互認的質量認證體系,促進行業發展和改革創新,強化全面質量管理,全面提高産品、工程和服務質量,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推動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此外,為加強監督管理工作,規範從業行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辦法》明确,檢驗檢測機構及其人員應當對其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負責;應當獨立于其出具的報告所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不受任何可能幹擾其技術判斷的因素影響,保證其出具的報告真實、客觀、準确、完整。
那麼,哪些情形屬于虛假檢驗檢測報告?一、未經檢驗檢測的;二、僞造、變造原始數據、記錄,或者未按照标準等規定采用原始數據、記錄的;三、減少、遺漏或者變更标準等規定的應當檢驗檢測的項目,或者改變關鍵檢驗檢測條件的;四、調換檢驗檢測樣品或者改變其原有狀态進行檢驗檢測的;五、僞造檢驗檢測機構公章或者檢驗檢測專用章,或者僞造授權簽字人簽名或者簽發時間的。
記者梳理發現,《辦法》還明确了對檢驗檢測機構進行處罰的情形。對于檢驗檢測機構未按照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的樣品管理、儀器設備管理與使用、檢驗檢測規程或者方法、數據傳輸與保存等要求進行檢驗檢測等情形,由縣級以上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改正後仍不符合要求的,處3萬元以下罰款。
而對于出具不實檢驗檢測報告和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檢驗檢測機構,法律、法規對撤銷、吊銷、取消檢驗檢測資質或者證書等有行政處罰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3萬元罰款。
嚴厲打擊質量報告造假行為
此次“網購質檢報告”輿情暴露出行業亂象。同時,也反映出網絡交易平台主體責任的缺失。記者檢索還發現,一些交易平台肆意發布廣告,内容包括“不送樣檢測”“檢驗檢測包過”“一天出報告”“急速出報告”“不過全額退款”等。此行為涉嫌違反廣告法及反不正當競争法相關規定。
此前有權威媒體評論稱,産品質量檢驗檢測報告,是消費者用于衡量和判斷産品質量與标準最基本的手段。倘若質檢報告成為可以随意買賣的商品,那麼産品是否合格便無從知曉,對産品質量進行監督更是無從談起。相關造假行為,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還會動搖質檢行業的公信力,更涉嫌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2021年7月8日,針對“部分網購平台可購買質檢報告”,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打擊網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的專項整治行動,已要求“淘寶”“拼多多”等平台企業依法履行平台主體責任,對在平台上銷售虛假報告的網店立即進行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質檢報告造假問題,去年3月份,哈爾濱市紀委監委對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跟進監督時,針對外牆保溫材料質量檢測,發現55個标段117批次樣品的合格率僅為54.7%,同時發現涉嫌僞造變造的質量檢測報告27份,涉及标段39個。此行為嚴重影響工程質量,損害人民群衆利益。
記者注意到,此案中部分材料供應商、施工單位、檢測機構利欲熏心,采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意圖使用虛假材料蒙混過關。而相關公職人員違規插手幹預工程項目,搞權錢交易,形成了黑色利益鍊條,最終導緻43名黨員幹部及公職人員被查處。
上述案例為“投機取巧”者敲響了警鐘,無論是産品質量還是工程質量,都應該做好質檢工作。對此,相關部門應重拳出擊,除斬斷質檢報告“黑色交易鍊”外,更應從源頭上遏制虛假質檢報告的産生。(新聞來源:人民網、中國消費者報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