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測量電阻常用的6種方法高中

測量電阻常用的6種方法高中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7 13:13:28

半偏法測電阻是電學實驗中考察最多的一個實驗,大家務必要高度重視,把它的原理徹底吃透,防止三分之一偏等的出現。半偏法有電流半偏法和電壓半偏法兩種,大家要對照學習理解。其實本質還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和數學思想的應用,這何嘗不是等效思想的應用呢?

測量電阻常用的6種方法高中(高中電學實驗電阻測量方法之四)1

一、電流半偏法

(1)原理如圖1所示,其中R為電位器(或滑動變阻器),R′為電阻箱,G為待測電表。實驗中R、R'都要進行調節,必須用可變電阻,而R的具體阻值不必讀出,故既可以選用滑動變阻器,也可以選用變阻箱,R'的阻值須要讀出具體數值,隻能選用變阻箱。R可稱為電位器。

(2)操作順序 ①按圖1連結好電路,斷開S1、S2,将R阻值調到最大;

②合上S1,調節R,使電表G達到滿偏;(前兩個步驟沒有誤差的産生)。

③保持R阻值不變,再合上S2,調節R′,使G達到半偏;(開始産生誤差,因為表面上的半偏不是真正的半偏,後續闡述)

④斷開S1,記下R′的阻值;

⑤在R>>R′時這樣(R'的加入對整個電路電流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忽略),電表内阻Rg=R′。

(3)誤差分析 本實驗是在R>>R′的情況下,并入R′後,對總電阻影響很小,即認為幹路電流仍等于Ig時,說白了,電流半偏法就是近似的認為兩種情況下,幹路電流不變,此時可以近似認為Rg=R′。但實際上并入R′後,總電阻減小,幹路電流I>Ig,通過R′的電流I'>Ig/2,因此,Rg>R′,所以測量值(R′)比真實值偏小。定量的說,相對誤差=IgRg/E=Rg/(Rg r R),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推一下。可見Rg越小,E越大,r越大,測量誤差越小。

(4)我們再變化一下,如果操作的第三步,使G達到滿偏的三分之一,那麼Rg與R′又是什麼關系呢?根據并聯的知識,顯然此時Rg=2R′。

(5)需要注意的是,電位器R的大小由下式決定:R=E/Ig-Rg-r,即電位器的量程應大于計算得到的R。在實驗中,Ig、Rg都是一定的,為保證R遠大于R',因此電源電動勢應盡量選大一點好。

(6)若不能保證R>>R',則由兩種情況下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不計電源内阻),有Rg =RR'/(R-R')。

(7)R的右側和R'的左側是否相連不影響整個電路,這個大家要注意。

二、電壓半偏法

測量電阻常用的6種方法高中(高中電學實驗電阻測量方法之四)2

(1)原理如圖2所示,其中R為滑動變阻器,R′為電阻箱,V為待測電表。

(2)操作順序 ①連結電路,斷開S,并将滑片置于最右端,調節R′=0;

②合上S,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電表達到滿偏;(前兩個步驟沒有誤差的産生)。

③保持滑片位置不動,調節電阻箱R′的阻值,使電表半偏;(開始産生誤差,因為表面上的半偏不是真正的半偏,後續闡述)

④斷開S,記下R′的讀數;

⑤在R<<R′時,Rv=R′。

(3)誤差分析 本實驗是在R<<R′的情況下,串入R′後,對回路總電阻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即分壓部分的電壓保持不變,所以當電表半偏時,認為:Rv=R′。實際上串入了R′之後,并聯部分的電阻增大,分得的電壓增加了,R′兩端的電壓UR′>Ug/2,因此,R′>Rv,所以測量值大于真實值。定量的說,相對誤差=(R左 r)R右/[(R r)Rv],而且Rv越大,測量誤差越小,并且R左 r=R右時相對誤差最大。

(4)圖中最左側變成一條直線是最容易犯的錯誤。因為把線連上後,首先滑動變阻器無法保護待測電阻,其次幹路電流在電阻箱阻值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會發生明顯變化,因為此時總電阻由于比較大的R'的加入也發生明顯變化,發生明顯變化使路端電壓也發生明顯變化。怎麼去記呢?個人覺得電壓必是分壓作用,所以連線後電壓表和R'兩端電壓無法随着滑動變阻器的大小改變而發生明顯變化。

三、結論

用半偏法測電表内阻時,一般需要一個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而且滑動變阻器的電阻與待測電阻懸殊較大。當待測電阻阻值遠大于滑動變阻器的總電阻時,用電壓半偏法,測量值偏大;當待測電阻遠小于滑動變阻器的總電阻時,用電流半偏法,測量值偏小。簡記為“大分大,小限小”(即測大電阻,用分壓半偏,測量值偏大;測小電阻,用限流半偏,測量值偏小)。

如果你有今日頭條app,麻煩順手點一下關注@中學物理知識傳播者,每天都會傾情奉獻一段小幹貨,我會繼續努力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