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飲食習慣會讓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态,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這種疾病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威脅。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
高血糖是因為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者它的生物學功能受到損害,或者二者都有。
長時間的高血糖,會造成眼、腎、心髒、血管、神經等多種器官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發症。”由糖尿病導緻的一系列并發症才是最難受的,糖尿病的并發症有兩種,一種是急性并發症,一種是慢性并發症,其中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胃腸道不适、體重快速下降等。
嚴重的話,會出現深大呼吸、昏迷等症狀,以及其他的急性并發症,如感染等。
慢性并發症有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患者可以出現心梗、腦梗、雙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這些相應的表現。如果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症,可以出現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患者出現眼底出血,可能突然失明。
如果是糖尿病腎病,尿液增多,去醫院一檢查是尿蛋白增高,甚至可能是尿毒症,也就是肌酐升高。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人,會出現手麻、腳麻的症狀,以手指尖為中心,會有一種冰涼、麻木、疼痛的感覺。糖尿病足則會有感染、不愈合等症狀。
我們查閱了大量的循證醫學研究數據得知,想控制并發症,降糖達标是基礎。
血糖标準不僅僅是一個恒定的數值,還分不同情況,例如:空腹和餐後,還有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身體狀況下的血糖标準都有不同的标準判定。
南京的張女士,在早些年确診了2型糖尿病,後控制飲食、适量運動,定期注射胰島素以求穩定降血糖。在家自行檢測血糖時,測得自己的血糖值為6.8mmol/L,自行上網搜索了血糖标準,發現自己在3.9-6.1mmol/L這個正常範圍外,以為自己血糖又超标了,很是慌張。
于是當天下午,張女士就立馬趕去醫院做檢查,但是做出來的檢查結果卻又是正常的。張女士很納悶,明明上網搜索了血糖标準,說是血糖在3.9-6.1mmol/L才算正常的,為什麼自己6.8mmol/L還算正常呢?就又去詢問了醫生。
醫生告訴張女士,她上網搜索的血糖标準是相對于沒有患有糖尿病的正常人的确診标準,而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是相較于正常人偏高的,也放寬了範圍。
面對這些測得的血糖值,張女士表示很迷茫,怎麼這麼多不同的标準呢?除了自行測血糖值外,有别的方法判定自己是否為高血糖嗎?還有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标準是不一樣的嗎?血糖偏高的人如何管理自己的血糖呢?
血糖是人體正常活動的一種物質,主要通過消化食物、分解肝糖原和非糖物質等物質來獲得,通過氧化分解成肝、肌糖原和其他物質如脂肪、蛋白質等進行代謝。
針對血糖判定的标準,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什麼“2021年‘新血糖标準’已更正,更改為4.4-7.0mmol/L”,還經常看到以下這張血糖值的評價标準圖。
那麼,這個消息屬實嗎?其實這張圖并不是診斷糖尿病的評價标準,而是針對大多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其實糖尿病的評價标準從未變過,糖尿病的診斷切點為: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網絡上關于2021年新的血糖指标的最新版本,實際上就是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2021年發布的最新版本《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而“4.4-7.0”則是指本指南中的“血糖控制指标”,主要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該指導方針推薦的控制目标範圍為4.4-7.0 mmol/L;如果是非空腹血糖,建議不要高于10毫摩爾/升。
在此,“血糖控制指标”與上述的“血糖診斷标準”是不能混淆的。血糖控制指标和血糖診斷标準是兩個概念,有些人混淆了血糖正常值、糖尿病診斷标準、糖友血糖控制标準。
1、血糖正常值
血糖正常值包括了空腹和餐後的血糖數值,正常的血糖值為3.9-6.1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 mmol/L。
2、糖尿病診斷标準
目前國内診斷糖尿病的标準還是之前的那一套标準: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多尿多飲多食及消瘦)加上以下三條中的一條即可診斷: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7.0mmol/L;75克糖負荷後2小時靜脈血漿葡萄糖≥11.1mmol/L;靜脈血漿葡萄糖≥11.1mmol/L。如果患者沒有典型的臨床症狀,還需要再改日複查。
3、糖尿病控制目标
這裡的糖尿病控制目标就是網傳更改的内容。
那麼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呢?在我國對于絕大多數非妊娠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控制目标正如那張圖例所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時測得的血糖範圍應該為:4.4-7.0mmol/L;非空腹時測得的血糖應該小于10mmol/L;其糖化血紅蛋白應該小于8%。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①糖尿病兒童。因為孩子的飲食習慣是不固定的,每天的活動量也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一味為了達到一個标準的血糖标準,則可能會導緻營養的缺乏,從而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對于兒童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标準是餐前(空腹)每升5.0-10.0毫摩爾。
②糖尿病孕婦。高血糖對孕婦及胎兒均可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糖尿病妊娠者餐前及睡前血糖不應超過5.5毫摩爾/升,餐後1小時不應超過7.8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不應超過6.6毫摩爾/升,如果高于這一标準就要及時幹預。
③老年糖尿病人。與成年人相比,老年患者的标準也比成人相對寬松,隻要空腹血糖不超過8.0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12.0毫摩爾/升即可。
了解到了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血糖标準,那麼我們平日裡又怎麼有效地感知到自己是否有高血糖的危險呢?平日生活中,我們除了可以通過測血糖計來判斷以外,還可以通過感受自己有沒有以下這幾個症狀來大緻判斷血糖有無升高。
二、血糖升高的症狀
高血糖的典型症狀包括口渴、多飲、多尿,由于血糖升高,血液滲透壓增高,從而導緻口渴、口渴、多飲。多尿是由于尿糖增加而引起的滲透性利尿。
另外,高血糖患者還會出現消瘦、乏力等症狀。
由于缺乏胰島素的産生,或者由于對胰島素的抵抗,胰島素的吸收會減少,從而導緻身體的蛋白質和脂肪酸的代謝增加,從而造成體重減輕、消瘦和疲倦。
根據高血糖的典型表現,我們可以大概得出以下幾個血糖可能升高的預兆:
1、經常感到口渴、飲水多
日常生活中的飲水量已經完全超過正常人的飲水量,卻仍舊感到口幹舌燥、口渴的人群需要多注意以下自己的血糖值是否已經超标。
2、吃得多,但體重下降
平日裡嘴巴停不下來,經常吃東西,但是體重一點沒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排除心情抑郁等特殊原因後,這種狀況還一直持續的人需要注意一下測量一下自己的血糖值。
3、乏力,疲憊不堪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學習,經過一整夜的休息卻并沒有感到緩解,而且經常疲乏、精疲力盡的人也同樣需要注意一下自己是否血糖過高。
在得知自己好像有點類似症狀時,我們必須要引起重視了,後續就可以用血糖測量機測量自己的血糖值,或是去醫院就醫檢查。那麼,如果自己測量的數值,其标準範圍又是哪些呢?我們要根據自己自身的身體狀況來查詢血糖标準範圍。
三、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其血糖水平也不同。
不同身體狀況的人群所對應的血糖水平标準是不同的,其中還有餐前餐後的标準不同、妊娠期婦女的血糖标準也不同等等。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正常血糖指數是一緻的,沒有年齡階段不同,都是在3.9-6.1mmol/L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而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來說,這個血糖控制目标是有年齡階段性不同的。
詳細情況還是需要患者自行詢問就診的醫生,這樣更為準确。
如果測得的血糖值,比正常标準偏高,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四、血糖偏高的人群平時應該如何管理血糖?1)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和情緒
有研究顯示,在情緒劇烈波動時,交感神經的興奮程度會增加,從而将糖原從肝髒中釋放到血液中,以提高血糖滿足大腦等重要器官能量的需要。
因此,高血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放松,要保持情緒穩定,要克服恐懼、消極等負面心理,要積極地對待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2)保持适度的鍛煉
平時要多進行有規律的鍛煉,比如走路、體操、打太極拳等,既能提高生活質量,又能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血脂。
研究表明,即便是最簡單的運動,比如步行20分鐘,也能減少人體對胰島素的抗性,從而減輕體重。不過要注意運動的時間,最好在吃完飯後一小時。
3)保證充足的睡眠
現在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不良嗜好,但如果睡眠時間太短,睡眠質量不好,很可能會引起血糖上升,從而出現高血糖。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晚上睡覺之前泡個熱水澡,或者用溫水泡腳,都有很好的催眠作用。
血糖高的人要經常定期監測血糖,以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況,并且要注意飲食的清淡,多吃應季的水果和蔬菜,多做運動,促進身體健康,調節體内的血糖。
就像案例中的張女士一樣,在确診糖尿病後,張女士在家也是定期會測量自己的血糖值,控制飲食、适量運動,保持良好的就醫心态,遇到不懂得及時就醫詢問醫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
參考文獻:
[1] 陳欽達.請問孕婦的血糖标準值和正常人的血糖标準值不一樣嗎?[J].糖尿病天地(文摘版),2012,(第2期).
[2] 陳榮月,程嘉.最新血糖标準,你達标了嗎[J].糖尿病之友,2021,(第5期).
[3]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4] 李玲.不同年齡的空腹血糖分析[J].科學咨詢,2017,(第36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