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師鸠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
中國當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善護念”三個字做了自己的理解。
先生認為:
‘善護念’三字代表了佛學最高的智慧,它的意思是要世人懂得照應自己的念頭,念頭要照應自己的思想。
說到底,這三個字的意思就是告誡衆生要好好地保護心間的善念,不要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困擾。
信佛之人都明白,佛教的觀點就是善惡都在一念之間,護念要守護念頭的真誠與善良,按佛法勸人向善的根本來照應念頭。
對此,南懷瑾先生提出:“‘善護念’悟成道則有大惠,生活可見其三。”
01善護念,才不煩惱
從“善護念”的本義中我們就可以知道,要做到“善護念”首先就得去除心中雜念,南懷瑾先生也認為世間百态變化無常,衆生煩惱皆由念頭而起。
所謂“心有善念,萬物不當”。說的就是隻要心存善良的念頭,萬事萬物皆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佛家講求内心平靜,平靜的狀态實際上就是“空”,萬物随念而起,随念而滅。
“善護念”護的是内心的“空念”,無所争才是最争,無所求才能免除煩惱。
正如先生說:“不取萬物,才能拿起萬物。”
人生是會有許多煩惱的,古人有個很形象的說法:“三千煩惱絲”。意思就是煩惱跟頭發一樣多。
如此多的煩惱其實一多半都是“為了煩而煩”,換句話說就是都是“虛妄”的煩惱,而這些是可以通過調節自己的心态來避免的。這樣去除自己内心執念的過程就是“善護念”。
因此,塵世萬丈間,煩惱無極限,唯有護念才不煩惱。
02善護念,才有定力南懷瑾先生認為:“‘善護念’可去心中雜念,内心明朗,知己所求。萬念皆抛,定力無限。” 意思是“善護念”可以去除雜念,使自己的内心變得明亮、純淨,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世間其他與追求無關的雜念都會被抛棄,這樣就有了無限的定力。
其實這正是佛學裡所說的“戒”、“定”和“忍”。正如《金剛經》裡所說:“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這裡的“忍”就是先生所說的“内心明朗,萬念皆抛。”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什麼因素會幹擾自己,才會有意識去避免這些因素的出現。
避免還不夠,還要有“定力”,“善護念”就是要人們懂得放棄“我執”,遁入“虛空”,當進入“空”的境界時,就很容易入定了。
先生說:
執念生于有相,而定力破于執念。隻有放下執念,才能擁有定力。‘善護念’講求照應自身念頭,不住于相,便是無相。
世間衆生都隻能自度,佛也隻是自度成功的人,佛能講述給我們是他們的經曆和經驗,最終造化盡在人為,入法門則需定力,因此“善護念”顯得尤為重要。
03善護念,才得清淨
生在紅塵,難免受到牽挂,得脫身者得清淨,而被困于塵世的人就顯得浮躁疲憊。先生說:“‘善護念’則是‘一念初起,無有初相’,在世間追求内心的甯靜祥和。”先生的意思就是,一個念頭一旦有了,就會随時變化,護念才能維持本心,佛所說“本心”就是“無心”。
“無心”不是無所追求,而是在做事過程中可以遇難處變不驚、得失從容應對。把修心看作目的,世俗名利都放在腦後,這即是“無心”。
“無心”名利、“無心”地位、“無心”得失方能得到一片清淨。
達摩祖師曾經說過關于修行的四句話:
外息諸緣,内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先生闡釋說:“在外要平息諸多塵緣,在内要心如止水、不驕不喘。心靈強大的好似牆壁,無堅不摧的時候就能入大道了。”
這是相當高的境界,而其中的“外息諸緣,内心無喘”就是在講“善護念”,它要求排除内心一切雜念、妄念,止住癡心妄想,保持内心的清淨。
“善護念”就是在維護自己最初幹淨、純真的念想,放下“虛無”的名利困擾,在“護念”的過程中享受最至高的清淨。
《金剛經》的根本佛理就在“善護念”這三個字,弄懂了“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也就悟道了。
人生并無止境,“無相”最真,“有相”皆是虛妄,“護念”就是“不住有相,修心無相。”“善護念”才能去煩惱、存定力和得清淨。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隻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于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