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 ≠ 放假 ≠ 禮物
國家法律規定,6月1日是兒童節,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對小學生們而言,“不放假”顯然是違法的。但是……
兒童節的危機
但是,面對這個兒童節,正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兒表示“有點無聊”,不僅是因為這幾年“放假”太多太多,更是因為除了放假一天和索要一份禮物外,她并不清楚這個節日還有什麼意思和價值,得過且過吧。或許,很多孩子心中都有類似的困惑。
兒童節,已經遇到了意義危機。
放眼未來,兒童節怎麼過才更有意義?還有比放假更好的方式麼?如果不放假,該做什麼呢?開放的問題,答案不會顯而易見,也肯定不唯一。放假與否,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教育理念問題,随着時代不斷演化。
我的觀點很明确:兒童節,僅僅給孩子送禮物,或者簡單的放假,放在過去,這些是“友善”的方式,但面對未來,這将是“懶惰”的表現。
未來的兒童節,不能這麼過!
節日 ≠ 禮物 放假 表演
節日 = 峰值體驗 意義生長 ……
匮乏的時代,攢一年的期盼,吃點穿點好的,就是節日的峰值體驗,非常激動。如今各種購物節,消費者提前把購物車塞滿,享受節日的超級優惠,也是峰值體驗,非常愉悅。就連電商平台也把節日流量當做未來的預演,挑戰運營能力獲得成長,非常重視。節日,是峰值體驗,是對未來的美好想象和追求。
小學生每年假期超過150天,兒童節多一天放假,聊勝于無。至于禮物,對很多孩子而言,再多一個也不會特别珍惜。如果為了所謂慶祝過節,而讓孩子排演節目取悅老師和家長,更是本末倒置了。
有些節日,源自曆史,感受習俗,緬懷聖賢,是道德的修習,是心靈的慰藉,更能獲得精神能量。有些節日,面向未來,蘊含着美好期望,交流共識,激勵發展。節日,塑造着我們的價值理念,讓不同的意義得以生長。
六一兒童節,有70多年的曆史,既不古老,也不新鮮,最初的理念核心是“反對虐殺與迫害兒童”,如今已經不是全球的主流課題。兒童節的内涵,需要與時俱進,否則就會慢慢被降格到和“周末”差不多的境地,甚至還因為放假打亂課表,而給師生教學帶來些許困擾。
未來兒童節,不止一天,不為放假
能否尊重孩子們的意願,讓他們自主決定呢?想法很好,可以試試看,或許就會發現這種無邊界的自由,不僅很難落實,更是放棄了成年人在兒童教育中的責任。
未來的兒童節,核心意義可以延續教育的追求——“讓教育更美好,讓兒童更成長”。在洞察兒童需求的基礎上,為他們創造出的一個“夢境”,不是沉浸式的“遊戲”,而是體驗未來“新教育”的過程。
兒童節,可能不止一天,而是長達一周甚至一個月。整個節日期間,各種新老師、新課程、新工具、新場景,讓孩子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掘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是造夢的過程,是“峰值體驗”。這很可能成為孩子們一年中最忙碌、最充實、最不會虛度的時光,需要為此放假麼?
數字時代,節日還有意義麼?
或許,遇到意義危機的不僅僅是兒童節,還有更多節日。可以嘗試回顧下,是否還記得最近的節日是怎麼過的,到底有什麼不同?
太陽、地球、月球的自然組合,讓“天”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時間節奏,日升日落,時光荏苒。追溯節日的源頭,則是時間維度上,以天為單位,以年為周期的文化坐标,區分不同民族和群體的自我認知。
節日,原本就是虛實結合的産物,虛拟的文化标簽,讓日升日落之間擁有了精彩的故事。數字科技可以營造虛拟的節日場景,也可以讓現實節日氛圍更加豐滿,真實的我們身在其中,或愉悅、或幸福、或成就,對生命的感受真實不虛。
如此完美了麼?顯然沒有!定義節日,度過節日,自古都不是簡單的事情。數字時代,反而更難了!
數字化讓“天”這個時間單位的價值持續降低,節日的重要性也就随之減弱。數字科技的基本單位是秒,甚至是毫秒、微秒、納秒、飛秒,這些更細微的尺度,人類已經無法自然感知。數字網絡生态讓“随時随地、随心随意”成為可能,吃喝玩樂無限滿足、折扣優惠層出不窮、視頻直播讓親友和明星輕松可見,想要把“節日”玩出新“節目”的難度越來越大,集無數大咖于一身的春晚,也難逃這樣的趨勢。
那麼多的節日還有意義麼?這跟兒童節有什麼關系呢?
數字時代,兒童節的新使命
我們知道,數字化是時代趨勢,必然挑戰我們的文化傳承,無人能置身事外。我們更知道,節日是文化血脈的标志,是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組成。當趨勢與期望存在矛盾,知道未來已來,如何未雨綢缪?
展望未來教育,新的老師、課程、工具、場景,或許也不需要都等到“兒童節”時再集中呈現,把運作探索拓展到平時應該更有效率。那兒童節還能做什麼呢?或許還可以有更重要的突破!
兒童節的新使命,也是教育的新責任,可以是幫助每個孩子“理解節日,學會過節”。
理解節日——在兒童節這一天放眼未來一年,不僅包括國家與民族的節日,也包括城市、學校、家庭相關的節日,還有自己喜愛的節日和紀念日。沒有兩個人的節日圖譜會完全相同,那是每個人獨特的文化小宇宙。相同的節日,讓我們彼此親近,不同的節日,讓我們感受精彩。
學會過節——知道為何過節,更要學會如何過節,不僅愉悅自己,更能服務他人,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學會過節,其實并不簡單,唯有真切而持續的教育,才能幫助每個人在他們的兒童時代,就具備相應的認知與能力,還能在節日經曆中不斷感悟精進。從過好每個節日,到過好每一天,繼而過好整個人生。
兒童節,不僅是兒童的節日,更是諸多節日的一個縮影。如果天真的兒童都不再渴望自己的節日,未來的世界,将會缺少很多色彩,未來的我們,也會陷入更多無奈。幫助兒童過好兒童節,也是幫我們家長和老師過好自己的人生!
————
本文的理念源自《元宇宙教育》這本書,但我并不想刻意強調“元宇宙”這個雖然炫酷但富有争議的概念。這篇關于“兒童節”的未來故事,或許已經展現了元宇宙時代的某些側面,虛拟和真實,教育和文化,每個人和自己的人生,複雜關系。
這僅僅是一個未來的剪影,更多的精彩想象,可以閱讀《元宇宙教育》,站在未來,回望現在,用科幻的方式講述未來50年的教育發展之路,直面200多個教育問題,更贈送一部科幻小說以及一份5000年全球教育曆史長圖。
文 | 李駿翼,《元宇宙教育》作者,跨界教育研究者,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特約研究員,清華美院社會美育研究所學術委員,另出版專著《家庭教育心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