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河村火把節

山河村火把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23:01:41

大鑼笙活動是依托傳說故事開展的儀式活動,其儀式意在祭祀(神)祖先,希望祖先能帶來來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一日便開始準備,一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算正式結束。

大鑼笙傳說

據說,很早以前火把節和大鑼笙是分開舉行的,大鑼笙主要是祭祀羅婺祖先,楊知勇教授所道:“神的存在和作用永遠受兩種附屬物輔助,這便是神話和儀式。”羅婺先民撒種稻谷,等待每年秋季收割,山裡的谷雀總喜歡到田地裡偷吃成熟的稻谷,弄得村民都很無奈,祖先就想到用大鑼吓唬谷雀,他穿着草衣,手舞足蹈,敲的鑼鼓咚咚響,把谷雀統統吓跑。

還有另外一個傳說,相傳明建文帝流落時,偶遇一守荞麥的老者,他們同吃蘸蜜苦荞粑,同住窩鋪茅草棚,并結為兄弟。一日,老者前去看望,建文帝見他手拿鵝毛,并問原委,感其心誠,并留老者在朝或送金銀财寶,老者皆拒之,僅要一鑼驅趕鳥獸,已保糧豐平安。帝賜大鑼,封他為鑼響範圍之羅婺王,鑼聲驅惡除邪,保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後人為了紀念祖先就給祖先設立了石碑,幾乎每天農作之前都會環繞石碑跳大鑼笙舞蹈,而後由于各種原因就将大鑼笙與火把節合并一起,大鑼笙已經與火把節合并在一起過了。

山河村火把節(雙柏縣李芳村延續7天一年一度的大鑼笙儀式活動與火把節活動)1

火把節傳說

火把節也有着悠久的傳說,其一取名為《喜鵲姑娘》,主要内容說的是:在遠古的時候,彜族羅婺人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姑娘,與當地名啊龍的男子相愛,但是由于女子聞名遐迩,周圍十多個部落的男子都愛上了她,且上門提親,其中有一名官爺霸道的揚言,如果嫁的不是他的話就要血洗彜山,女子無奈,決定在六月二十三日的時候出嫁,當天女子換上緞子鑲邊的上衣,胸前系着一塊花圍腰,腳穿繡花鞋,頭戴黑包頭,山上堆起火堆,依依不舍看了一眼阿龍便縱身跳進火堆,阿龍和周圍幾個羅婺小夥子試圖救她,結果隻是拽下了她的衣角,為了紀念她,将六月二十四日定為火把節,再後來據說每當清晨聽到喜鵲叫的時候就隐約看到姑娘的身影,故此女孩被稱為喜鵲姑娘,被阿龍扯下的衣角成為了彜家婦女的腰帶。

第二個故事不同的地方是:為了平息此次婚嫁帶來的滅村災難,女子思來想去讓九個部落的人于六月二十四帶着鑼、帶着柴到山上堆起火堆,大家正在唱歌跳舞的時候,女子就一身紮到火堆裡,當時身邊的媒婆想要抓住她,跟着縱進了火堆,因此,大鑼笙儀式活動中便有了師公與師母的角色。

儀式活動過程

雙柏縣法脿鎮李芳村将舉行一年一度的大鑼笙儀式活動與火把節活動,可多數觀衆都奔着六月二十七日到達現場,因為當天的活動更為豐富有趣,除了有大鑼笙舞蹈表演,還有商貿街可以逛,可是要說大鑼笙儀式活動整個過程應從農曆六月二十一日算起,一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算正式結束。

戊戌年六月二十一,村民們會請村裡最大(德高望重)的畢摩做儀式,與神溝通,由神選出當年火把節與鑼笙儀式的頭家,這一天同時也是迎火神的重要日子,迎火神女子不允許參加,隻可男子參加,村民在白竹山上殺豬宰羊,祭祀祖先與神靈,随後大夥坐在一起吃飯喝酒。

六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村民們山上砍樹,為了方便樹幹易燃,将樹幹割成不等的幾塊,根部保持不變,放置太陽下暴曬幾日,村裡的大畢摩則被邀請到楚雄州火把節參與演出,六月二十三整個楚雄州的畢摩都到紫溪村進行祭祀活動。

六月二十五日,晚上九點左右,幾位村民(普、佘、張、李)代表到達畢摩家請畢摩點燃火把節第一把火,張成興畢摩2拿着約 1.5 米長的火把前去鑼笙源石碑前祭祀,隻見其他成員敲起鑼,一人舉起火把便帶頭跳起了鑼笙,直到張成興老師祭祀回來,大家圍在張老師身邊,張老師給央草3根部打結,完畢後拿給身邊的村子裡四個姓氏抽取,意思是與火神溝通,告訴火神,今年有普氏、佘氏、張氏、李氏參加。幾個人拿了根部打結的央草後,朝上面吐口水,然後将底部的疙瘩掐了丢往一邊,寓意有災難、不好的都扔了,接着從樹枝上摘取兩片樹葉開始邊念經文邊用手動動樹葉,此舉為打卦(占蔔)。

六月二十六日,午飯前,首先要準備一面鑼,凸面朝上置于正在放經文的錄音機前,鑼面上有兩支松木,一杯白酒,一隻筷子,錄音機放着已經錄制完整的 12 套經文,每唱完一套經文,張老師要用筷子占一滴酒到松木上,直至放完 12 套經文,最後将松木點燃燒盡。

午飯後,張老師拿着火把和今年火把節操辦組織的頭家代表,一同前往距離廣場三百米米左右的山上,稱之為鑼笙源的大石碑下進行祭拜與打卦。在火把節期間,每天要打四次卦,分别是午飯後兩次、晚飯後兩次。祭拜的物件有香、白酒、茶水。

打卦前将用黃色的紙對折按照中、右、左的順序貼靠石碑腳,随後點燃六支香,按照中央、東、南、西、北方向分别鞠躬拜祭,按照中、右、左的順序将香安插于石碑腳,最後點燃三對先前的黃紙,用酒漱口後,嘴裡念着“保佑雙雙十十,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接着手舉兩片樹葉從高處往下扔,打卦所顯示一面陽一面陰為順卦,又叫做陰陽卦1,起卦是為了預測活動能否順利舉行,在場的當地人、遊客是否能安然無恙,平安度過。

六月二十七日,午飯前一切活動與六月二十六日相同,午飯過後,跳笙的成員帶着鑼,由張天友老師2帶頭從村口的張氏酒坊開始進行跳笙活動,意味着驅逐髒的、不好的東西,家中能清潔平安,來年平安順遂,一般先在院子中跳,然後轉到主卧,一直跳到山頭最後的一家,一共五十六戶人家,每到一家,家中女主人都會拿出家中白酒、啤酒給進家裡的人喝。

師公師母,又稱“啞巴”,因為在整個跳笙活動中認為說話不吉利,是對祖先的不尊敬,所以整個活動下來都不允許說話,故村裡的人都叫他們作“啞巴”,他們穿着草衣,帶着面具,手裡拿着木棍,拜過祖先後在廣場與其他成員共舞,而後拿着鐵鍊和鐵球跳進每家每戶驅邪。

廣場上張老師會拿着“啞巴肉”、“啞巴酒”分給在場的人,張老師幾乎被裹得嚴嚴實實,大家都希望能搶到啞巴肉吃,寓意來年平平安安,健康如意。六月二十八日,送火神,全村人聚集到白竹山接火神的地方,一起殺羊,喝酒,熱熱鬧鬧的将火神送走,曆時四天的儀式活動也就結束了。

大鑼笙儀式活動中,可以看到畢摩、師公師母、村落女子、跳笙男子都分别穿着符合自己身份的服飾出現,張成興老師的法衣與法帽平日裡會整齊的挂放在家中幹燥的房間内,農曆六月二十日在白竹山請火神的儀式中,農曆六月二十三楚雄紫溪村山神廟的請火神儀式中,農曆六月二十六的鑼笙活動中,還有農曆六月二十七在白竹山送火神的儀式中,張老師都會整齊穿戴好畢摩法衣與法帽。

師公師母的服飾基本是每年一更替,在儀式活動前幾天傳承人就割好稻草,等待六月二十六當天,直接裹在身上,并用其中一根較為粗實的稻草将其餘散亂的捆貼在腰間,面具平日由頭家保管,放置在幹燥、通風較好的房間裡,六月二十六日當天取出配戴。除此以外,村落中的其他女子紛紛換上名為“喜鵲登梅”的彜族服飾,有的在家迎接跳笙的人,有的結伴一起到廣場中觀看儀式活動與競技表演。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