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書本裡的小螞蟻們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走月亮》插圖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課文《走月亮》是一篇讓我讀了又讀,百讀不厭的文章。
為什麼作者要用《走月亮》這樣的課題?什麼是走月亮,怎樣走月亮?單單看課題,就有好多問題萦繞在腦海。
“秋天的傍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看似簡單直白的開頭,卻一下子将我們帶入月夜的迷人氛圍中。
月亮格外的明亮,仿佛是在洱海裡淘洗過。“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當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想起了三年級上冊的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
原來,《走月亮》和《大青樹下的小學》這兩篇課文的作者都是雲南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吳然。
《走月亮》寫的是阿媽牽着“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着的美好情景。
看啊,“我”和阿媽是這樣走月亮的——“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布滿河床。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哦,阿媽,白天你在溪裡洗衣裳,而我,用樹葉做小船,運載許多新鮮的花瓣……哦,阿媽,我們到溪邊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裡的月亮,看看我采過野花的地方。”
當從三年級上冊開始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的孩子們,讀到這段文字時,一定會被其深深地打動。“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這樣充滿新鮮感的有趣的句子,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呢?“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是什麼意思?想象一下,水塘裡因為布滿了鵝卵石,天然地形成了一個個小水塘。月亮倒映在水塘裡,每個小水塘裡都有月亮的影子,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多麼生動可愛。
走月亮其實就是在月光下行走。“我”和阿媽不但走過了月光閃閃的溪岸,也走過不再坑坑窪窪的村道,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稻穗低垂着頭的稻田。
“我”和阿媽走月亮,當“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發現美麗的月亮牽着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從文首的“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到文末的“多麼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媽走月亮”,整篇《走月亮》就像浸潤着銀色溫潤的月光,在溝水的汩汩流動中,在秋蟲的吟唱,在好吃的果子挂滿枝頭,在母愛與親情往返回旋的溫馨彈唱中徐徐展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