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朝,大家并不陌生。宋齊梁陳,劉二蕭陳,城頭變幻大王旗。南朝分為四個王朝,宋(420-479年)、齊(479-502年)、梁(502-557年)、陳(557-589年),此外還有西梁這個由梁朝皇室建立、由北周實際控制的傀儡小王朝(555-587年)。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南朝不止宋齊梁陳四王朝,應該是五個,加上宋之前的東晉(317-420年)。
東晉和南四朝有太多的共同點:
一、疆域基本相同。東晉最強大時,地盤和劉宋最強大的地盤高度重合。東晉在公元352年的控制區,北至黃河但不包括洛陽與長安,劉宋也差不多如此。東晉最弱小時,丢掉西川和淮河北岸,比南朝最小的陳朝略大一些,統治區基本重合。
二、東晉和南朝皆定都于南京。
三、東晉的社會形态和南朝幾無二緻,都是幾大士族聯合統治,霸占要位,排斥寒族。
但即使如此,很少有人把東晉算進南朝,稱晉宋梁齊陳,東晉在西晉之後、隋之前的南方王朝中是單獨計算的。那麼,東晉為什麼(在主流觀點看來)沒有成為南朝的一員?
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東晉的法統不是來自南方王朝,而是來自北方王朝。東晉并不算是一個獨立的朝代,是與西晉合稱為晉朝,與後世趙匡胤篡位建立的宋朝高度類似。和東晉比,南宋與金朝隔着淮河——秦嶺一線對峙,金與南宋的對峙更具稱為南北朝的條件。雖然西北還有一個西夏,但不足以影響金宋對峙的主流曆史格局。
東晉很難稱為南朝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東晉時缺少像金朝這樣穩定的北朝。東晉立國初期,北方自西晉八王之亂後的形勢依然異常混亂。以公元320年為例,東晉的北界在黃河——秦嶺一線,西有成漢,北有後趙,關中還有前趙,大西北還有個前涼。四五分裂的形勢,很難有一個大型王朝與東晉并稱南北朝。
當然,東晉曆史也确實存在過與北朝一個大型王朝對峙的時期。比如自公元329年之後,後趙吞并了前趙,控制了中原地區,而東晉又在公元347年滅掉了割據西川的成漢。在這個時期,後趙與東晉可以稱為南北朝,但對峙時間實在太亂。
公元350年,後趙皇帝石虎死後中原大亂,各種枭雄争霸(北方的)天下。北方又恢複了東晉前期那種雜亂無章的混亂書面,冉闵稱魏,前燕在東北虎視眈眈,苻洪在關中建立前秦,前涼依然堅守大漠。此時,東晉的北線又恢複到了黃河——秦嶺一線,再稱南北朝,名不符實。
随着前燕滅掉冉闵,基本控制了黃河(南北走向)以東、淮河以北,前秦統治關中,也不具備稱南北朝的條件。有人會說南北朝後期的北周、北齊、南陳和秦燕晉相類似,為何可以稱為南北朝?周齊陳是南北對峙的曆史遺留産物,均脫胎于穩定的北朝和南朝系統,又處在南北對峙的末期,再将此段曆史踢出南北朝另尋名稱,也頗為不便。
公元370年,一代明君苻堅在一代鐵血宰相王猛的輔佐下,以前秦弱國之勢,一舉吞掉了強大的前燕。公元376年,王猛死後一年,苻堅又消滅了前涼,完全統一北方。此時,前秦與東晉是完全可以稱為南北朝的,但問題還在于時間,秦晉對峙隻有區區7年。公元383年,志在統一天下的苻堅号稱百萬大軍攻晉,結果在淝水一敗塗地,不久就身死國亡。
在此之後,東晉又非常頭疼地發現,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後燕取代前燕,後秦取代前秦,後涼取代前涼,北魏取代代國,北方又是亂七八糟的局面,實在無法稱之為南北朝。而在後燕、前秦形成氣候之前,東晉的北線再次推到黃河——秦嶺一線,如何稱為南北朝呢?
等到北魏強勢崛起時,吞掉後燕時,東晉的大權已落入一代枭雄劉裕之手,而劉裕是南朝開國第一帝。而東晉衰弱之時,西川又出現一個割據王朝,就是谯縱建立的蜀,東晉内部的孫恩、徐道覆又跳出來一通折騰,怎麼看也不像是南北朝的相對穩定局面。
客觀地說,将東晉稱為南北朝,不如現有的東晉十六國更能體現當時曆史的真實情況。十六國殺來殺去,走馬燈一樣。當然,從宏觀的曆史角度,抛開北方的十六國混亂,硬要單獨将東晉稱為南朝,其實也是可以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