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是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曾經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名字叫智子疑鄰,這個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将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這個故事很短,用白話翻譯一下就是,宋國這個地方有一個富人,有一天天降大雨,圍牆被雨水沖壞,富人的兒子說:圍牆要盡快維修,不然的話一定會有盜賊進來,當時鄰居的父親也在場,也随聲附和說應該盡快修牆!
但是富人覺得過幾天再修也不遲,結果等到了晚上,富人家裡果然進了盜賊,盜走了很多的财物,富人發現後懊悔不已,他稱贊自己的兒子太有先見之明了,而對于鄰居的父親,富人則有點懷疑,懷疑入室盜竊的就是鄰人的父親!
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給人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個富人真的是黑白不分,忠奸不辨,鄰人的父親明明是出于好心,想要勸說富人及時修繕壞掉的圍牆,結果富人不但不聽,反而還因為失竊而懷疑到了鄰人的父親頭上!
鄰人的父親一片好心被富人當做了驢肝肺,不但當成了驢肝肺,反而富人還有點恩将仇報的意味,這個故事沒有寫最後的結局,這應該是韓非故意沒有寫結局,通過留下一個沒有結局的結尾引發讀者的思考!
但其實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給這個故事加一個的結尾,那就是富人懷疑鄰人之父,自然要報官,而官府很可能會相信富人的懷疑而将鄰人之父抓到大牢裡,然後一番嚴刑拷問,而鄰人之父忍受不住隻能選擇認罪!
最終一起小小的失盜案很可能會演變成一起冤假錯案,最終搞得富人和鄰居反目成仇,從此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為何面對同樣的說法和建議,富人選擇相信兒子的說法,而懷疑鄰人之父的說法呢!
原因就在于對于富人而言一個是有血緣關系的兒子,一個是一牆之隔的鄰居,所謂親疏有間,人都是更願意相信和自己親近的人,而不會選擇相信外人,所以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很可能會得到兩種結果,而原因僅僅是兩人的身份和位置大相徑庭!
所以對于鄰人而言,他出于好心所說的一句話差一點就給自己招來牢獄之災,堪稱是好心沒好報的典型,更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說話一定要慎重,尤其是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和立場,牆壞失盜這件事富人的兒子能說,但是他說就有一點多餘了!
畢竟修不修牆是别人家的私事,和他有什麼關系,兩家雖然是鄰居,但也并非交情深厚,所謂做人切記交淺言深說都就是這個道理,對于交情不深厚的兩個人來說,有些話是不能說的,說了就是越界,而且很可能會産生後患!
當然富人的懷疑也并非空穴來風,畢竟兩家挨得那麼近,而直到自己家圍牆壞掉的人除了自己的兒子就是鄰人之父,兒子應該不會偷自己家裡的東西,那麼最大的嫌疑人可不就是鄰人之父嗎,所以富人對于鄰人之父的懷疑也是有點道理呢!
通過分析這個故事,我們能發現韓非果然是大思想家,一個沒有結局的小故事竟然可以解讀出如此多的道理,有親疏有别,有好心沒好報,有交淺切忌言深,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完文章你能從中有什麼收獲呢?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