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冬至”過後我國進入數九天氣,氣溫逐漸降低,直至“三九”溫度降到極限,過了三九後,溫度又開始回升,等“六九”後,已經“立春”,田地的小草冒綠,柳樹枝頭發芽,但是此時寒意猶存,農村有句俗語“六九臭了肉,清明難斷雪”,又是什麼意思呢?
每年“六九”一般處在2月上旬,接近春節的時間,有句俗語“春打五九盡,春打六九頭”,就是說立春這一天在“五九”尾或“六九”頭,此時剛過節氣“大寒”不久,早晚還是比較冷的話比如今年“六九”初始在2月4日,結束為2月12日,而今年春節在2月12日,雖已立春,但是此時天氣異常寒冷。
一、六九臭了肉
由于臨近年關,大家儲備年貨中肉類是不可避免的,過年做臘腸、熏豬肉等,若是此時買的肉臭了,那肯定是溫度太高導緻肉類變質,間接說明今年是個暖冬,這是不好的現象,正常的情況下是立春後最好還要冷一段時間,這樣才能讓正常生長的越冬作物慢慢過渡,從而春化進行生長,作物才能獲得豐收,所以“六九”暖對農民不利。
二、清明難斷雪
這句話是承接上面的那句話,要是“六九”立春後天氣暖和那麼到了清明節氣時,還有可能下大雪,這可是我們熟知的“倒春寒”啊!這樣的天氣會嚴重破壞作物的生長,清明節氣時,草木萌發,杏花綻放,小麥進入拔節孕穗期,油菜進入盛花期,有的地區已經開始農耕,突然的“倒春寒”會讓作物大量減産,農民的日子可想而知。
綜上,農村俗語六九臭了肉,清明難斷雪”,意思是說六九後天氣溫暖是不好的自然現象,極大可能來年會發生“倒春寒”惡劣天氣,農民要早做準備,不然一年吃穿又是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