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誰都有權力發表自己的言論,這據說是社會的進步,但在我看來,更多時候是社會的悲哀。造成這悲哀的有兩類人,一種是閉門造車的白癡,一種是揣着明白說糊塗的文痞。白癡的白癡往往一望便知,危害尚小,但文憑言之鑿鑿卻常常讓勤奮好學的人誤入歧途。這塊康熙禦題的匾額中的“避"字比大型專業工具書《新華字典》中所載多了一橫,被冠以“天下第一錯字",我不禁想問那位始作俑者,你的書法是從臨摹《新華字典》起步的嗎?
這是曆來被稱為正楷典範的歐陽詢《九成宮》裡的“避"字
這是顔真卿《李玄靖》碑裡的“避"字,顔真卿精于小學(某種角度說就是指文字學),曾編寫過非常專業的《幹祿字書》。對漢字一筆一劃可謂斤斤計較。
這是唐玄宗李隆基《石台孝經》中的“避"字。這個也是那些人所說的大臣們看到也不敢指出的皇帝的錯字嗎?本來想把古代大咖們寫的“辟、壁、璧、譬……"都發上來留給那些《新華字典》書家和評論家們糾錯用,一想還是算了,太多了,還是麻煩他們自已查一查《書法字典》吧,如果沒有實體的,網上有電子版的。那為什麼大家都多寫一橫呢?大家看"辟‘左側四橫,右側三橫,歐陽詢《三十六法》中有一法名為"相副",即左右部分的橫畫數量位置相當時要一一相對,以體現字法的秩序,而“辟"右側卻少一橫,如果左側少一橫就沒問題了,但右側少一橫容易寫得左輕右重,因為書法從楷書開始越來越"重右"了,左輕右重有點尴尬,就加上一橫,隋僧智果《心成頌》上明言"疏當補續"所以說,為了美加上一橫在書法上是允許的。
這是又一個經常被攻擊的錯字——目字旁的“明"
這是很早的名字,仔細看看,是日字旁嗎?
對了,是“囧"旁,是月光從窗戶裡照進來的意象。(例字為顔真卿書)
後來簡化成“目"旁,和“眼睛"的“目"沒關系,就像“膚"字的“月"旁是“肉"的簡寫,和月亮沒關系。(例字出自歐陽詢《九成宮》): p& r2 Z1 U# ~ h- L. y
這是王羲之的名字,是不是也錯了?
其實日月的“明"字古代也有,隻不過不太普及。這是僞褚遂良《陰符經》中的字,是不是這個山寨褚遂良倒是一個“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标兵。
又是二個在古代幾乎“十人九錯”的“易錯字":右上無點的“流"和多了一點的“土”(該字之所以被說成錯字,就是因為這個帶點的“土"
兩字“錯"的原因不同,“流"字是因為左邊點太多,所以右邊第一點就稍顯鬧騰,大家都不願寫,這還是符合智果《心成頌》的“繁則減除"的原則。況且“流"字的初文,右上是一個倒寫的“子"字,是連在下面向上伸的一個直畫,沒有單獨的一個小筆畫存在,隻不過是為了美,直畫不露頭了。
這是王羲之《蘭亭序》裡的“流".
這是《集王聖教序》中的“流"。還是書聖的字,難道書聖也是“明白一時,糊塗一時"?當然不是了,而是為了多一種變化。
再看看這是什麼字?對,土。多了一個“土塊"的“土"
所以,“土"多個點奇怪嗎?不奇怪,說奇怪隻能是“少見多怪"。
哈哈!又被我逮到了!怎麼把竹字頭寫成草字頭了?
上面是“艹",下面是“竹",他們本來就是一個朝上,一個朝下的對稱形,既然“艹"可以去掉朝上的部分,為什麼“竹"不可以去掉朝下的部分? L5 \# y8 c8 w- p沒錯,這是“筆",竹子做杆的“筆“,上面是“竹字頭"的一個寫法,不是“草字頭"好嗎?
你又發現“碑"字沒撇了,對吧?
這個“卑”有撇嗎?
這也是一個顔真卿老師示範給你的“卑"字。為什麼林則徐老先生的“碑"字就一定要有“撇”呢?
什麼叫富的沒頭,這是對孔老夫子的侮辱!他老人家追求一輩子的“仁義道德”是為了“富"嗎?
這都是要富得沒頭嗎?這是典型的導遊知識。說魚字四點底少一點,變水了,那現在變一橫,是放菜闆上了嗎?行草的簡省懂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