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化學9上重點知識點

化學9上重點知識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6:53:21

化學9上重點知識點?在化學裡面,熱的飽和溶液冷卻後,溶質以晶體的形式析出,這一過程叫結晶教師教育網根據中學化學的考試内容要求,整理了中學化學結晶的相關知識點,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化學9上重點知識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化學9上重點知識點(中學化學知識點)1

化學9上重點知識點

在化學裡面,熱的飽和溶液冷卻後,溶質以晶體的形式析出,這一過程叫結晶。教師教育網根據中學化學的考試内容要求,整理了中學化學結晶的相關知識點,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結晶的定義

1.物質從液态(溶液或溶融狀态)或氣态形成晶體的過程。

2.晶體,即原子、離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而形成的固體。也叫結晶體。

二、結晶的方法

一般為兩種,一種是蒸發結晶,一種是降溫結晶。

1.蒸發結晶

(1)原理

蒸發結晶:蒸發溶劑,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蒸發結晶。例如:當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時,即可采用此法,先分離出NaCl,再分離出KNO3。可以觀察溶解度曲線,溶解度随溫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顯時,這個溶質叫陡升型,反之叫緩升型。 當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緩升型時,若要分離出陡升型,可以用降溫結晶的方法分離,若要分離出緩升型的溶質,可以用蒸發結晶的方法,也就是說,蒸發結晶适合溶解度随溫度變化不大的物質,如:氯化鈉。 如硝酸鉀就屬于陡升型,氯化鈉屬于緩升型,所以可以用蒸發結晶來分離出氯化鈉,也可以用降溫結晶分離出硝酸鉀。

(2)實驗過程

在蒸發皿中進行,蒸發皿放于鐵架台的鐵圈上,倒入液體不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蒸發過程中不斷用玻璃棒攪拌液體,防止受熱不均,液體飛濺。看到有大量固體析出,或者僅餘少量液體時,停止加熱,利用餘熱将液體蒸幹

2.降溫結晶

(1)原理

降溫結晶的原理是溫度降低,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溶液達到飽和了,多餘的即不能溶解的溶質就會析出。蒸發結晶的原理是恒溫情況下或蒸發前後的溫度不變,溶解度不變,水分減少,溶液達到飽和了即多餘的溶質就會析出。例如鹽堿湖夏天曬鹽,冬天撈堿,就是這個道理。

(2)實驗

先加熱溶液,蒸發溶劑成飽和溶液,此時降低熱飽和溶液的溫度,溶解度随溫度變化較大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降溫結晶。例如:當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少時,即可采用此法,先分離出KNO3,再分離出NaCl。 降溫結晶後,溶質的質量變小;溶劑的質量不變;溶液的質量變小;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溶液的狀态是飽和狀态。

在化學上,結晶還是有很多的應用價值的,如通過結晶形成的自然金、自然銀、自然銅其價值遠遠高出通過冶煉獲得的金、銀、銅。希望上面對結晶知識的整理,能很好的幫助考生們對此知識的鞏固學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