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怎樣休息的?北京晚報·五色土 | 記者 李葵,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白露是怎樣休息的?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北京晚報·五色土 | 記者 李葵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秋季的第3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白露”有這樣的“解說”——“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白露是仲秋的起始,是悶熱到涼爽的轉折,也是一年中溫差較大的階段——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冷暖空氣攻守轉換,傍晚之後氣溫降速很快,使得晝與夜的溫度之差加劇。
《北京晚報》“四時佳氣”之白露節氣的報道
候鳥停歇擇綠水
在北方,白露時節已經真正揮别了暑熱,秋意日益明顯,天兒越來越涼,而夜間驟降的氣溫,使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花草表面發生凝結,形成晶瑩的露珠,是謂寒生露凝。
白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的都是這個節氣裡鳥兒們的舉動——鴻雁、家燕、天鵝、白鹭等候鳥紛紛南飛避寒,衆鳥抓緊貯存幹果食糧以備過冬。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鳥類專家鄧文洪傾心鳥類觀測及研究十數年,是去年北京園林綠化局、北京動物學會、北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聯合發布的《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鳥類)》項目的全程參與者和負責人。
鄧教授告訴記者,北京現有的503種陸生野生鳥類中,留鳥隻有七十多種;因為遷徙而路過北京的則多達一百六十餘種;每年的這個時候,大緻從八月中下旬開始一直到十月中下旬,北京的許多河道、河床、水庫、水渠,都可以看到那些長途遷徙過程中短暫停留歇息的鳥類,大天鵝、小天鵝、東方鸻(héng)、灰鶴 、小濱鹬 、小 鹀(wú)、暗綠柳莺、極北柳莺等……候鳥的隊伍裡也有猛禽的身影,其中最早來的是普通鵟(kuáng)和鳳頭蜂鷹。也有一些鳥兒從前隻是路過,現在因為北京環境越來越好,幹脆就留在這裡過冬了,比如小天鵝和黑鹳。
确實,在北京,無論城郊,越來越多的公園、水系都講究立體種植,植被類似濕地,非常适合鳥類休養生息。
栖息于大運河水域的白鹭 白繼開 攝
這些年,路過或停留北京的鳥的種類及數量都有增多,熱衷于觀賞鳥類、拍攝鳥類的人也越來越多,用一個小例子側面證明這個結論:某天,電視裡突然傳出一段話,“用最短的時間成為鳥類發燒友,多背一些鳥類的學名、樣貌、習性、原産地什麼的。還有那些來過冬的候鳥,都給它背下來……”電視劇已經這麼一步不落地緊跟現實了嗎?啞然失笑。
記者聯系了平谷區融媒體中心的劉楊洋,一位當地頗有名氣的拍鳥達人,問及什麼時間拍攝最為适宜,他随口而出的話讓人眼前一亮,立刻就有畫面生動浮現:“(早一點)太陽将升不升的時候,可能在這裡抓點小魚兒什麼的,它們就出現在這個明顯的水面兒上;(午間)熱的時候它們都躲起來,躲在水草叢裡,蘆葦蕩裡,躲着乘涼呢;(晚一點)太陽落山之後,涼快一點的時候,它才出來抓東西吃。”
劉楊洋也說,水質好不好,鳥兒知道。
記者跟着劉楊洋來到平谷區泃河、洳河沿線,一段被水庫“遺棄”的最寬處達20餘米的河床,早晨八點鐘之前,這裡有麻鴨、白鹭等多種水鳥,它們或覓食或飛翔或梳羽或休閑,那種自得自在,分明就是在自家庭院一樣身心極度放松。在這裡,劉楊洋拍過許許多多的白尾海雕和鳳頭鸊鷉(pìtī),出了不少難得的好片——生态環境越來越好,人們的愛鳥護鳥意識越來越高,才能“造就”那一幅又一幅和諧美好的大景觀。究竟是人類成全了鳥類還是鳥類成全了人類?還是人類與鳥類在相互了解基礎上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最好回饋?
平谷一段河床裡兩隻鸬鹚在嬉戲 寶君 攝
就像古人從對自然的長期觀測中逐步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又運用它更進一步地認識、了解、尊重自然,并更大程度地受益于自然而不是受制于自然。
白露既至,一場秋雨一分寒,對氣候格外敏感的鳥類已經開始南遷或儲糧了,身為人類,也需要注意氣溫變化,适時增添衣着及被蓋,以防寒涼之氣對人們的身體造成侵害。
秋日觀鳥處
頤和園、圓明園、陶然亭等公園以及各大水域
核桃成林豐收喜
在這個時節,您有沒有留意過白露的存在?您想過帶孩子認識一下白露嗎?很簡單——即便生活在城區,隻要早一點起床,趕在晨露被太陽蒸發之前,到公園去,到草場去,甚至就到居住小區附近一塊并不很大的綠地或灌木叢中,蹲身俯首仔細察看,通常就能找到白露的蹤影——它們或細如茸毛,或剔透如珠,附着在草梗上、葉莖上、花片上……無論顆粒大小,露珠都是閃爍着光芒,所以肉眼容易看見但鏡頭很難拍好。
在郊區,白露時節又是另外一幅忙碌的場景。
“白露到,核桃掉。”根據這一俗諺,記者來到了平谷區黃松峪鄉梨樹溝村。曾經擔任過15年該村村主任的宋寶啟說,村裡依然保留着白露打核桃的習慣。因為過早打下的核桃,外殼不好剝脫,果仁往往也不夠飽滿;而白露時候的核桃,已非常成熟,品質和口感都更有保障。
梨樹溝村,因為村口原本有一株碩大的梨樹而得名,村中梨樹品種豐富,為什麼還會有上千棵的核桃樹呢?據平谷縣志記載,1958年至1965年間,平谷大量發展木本糧油樹種,開展了以栽種核桃為中心任務的突擊造林,大面積營造核桃川。梨樹溝村那成片成林的核桃樹,正是這一活動留下的成果。
白露前後核桃透熟,外皮由青變黃,甚至等不及地自行脫落,收獲正當時。所以也有“白露白露核桃撐破肚”的說法,非常形象。打核桃要上樹,要揮杆用力敲打,還要彎腰曲背蹲下撿拾,是一個并不輕松的體力活兒。
平谷梨樹溝村打核桃 李葵 攝
打下的核桃裝運回家,放在通風向陽處堆放幾天,就可以剝除外衣——要注意的是掌握火候,過早,有青皮粘連,過晚,外皮腐爛變黑,影響核仁質量。
梨樹溝村所産核桃綿瓤居多,果實飽滿,口味純正。而且這裡的核桃都是手工剝皮,杜絕藥物幹預。
剝皮後的核桃一時吃不完,可放冰箱裡儲藏,來年再食,口感與新采的無二。
平谷梨樹溝村的核桃 李葵 攝
據宋寶啟介紹,在當地,核桃的滋補作用曆來深入人心——婦女孕期要吃生核桃仁,有利于胎兒大腦和頭發的生成;婦女産後會吃炒熟的核桃仁,以益于補養氣血……
作為日常食材,核桃仁可生吃可炒食,還可以作為涼熱菜的配菜——核桃仁拌菜是許多婚禮宴席上的必選,也是農家院遊客用餐的首選。
核桃油性大,一斤核桃仁能榨出六七兩油,榨完油後的渣餅可以當肥料也可以當飼料。核桃仁與芝麻、花生混在一起可做核桃醬。五仁燒餅、五仁月餅,其中都少不了核桃仁。
而且,在平谷當地的一些餐廳,還可以吃到久聞大名的核桃酪:将蜂蜜或白糖充分熬制後放入核仁,再撒上芝麻即成。
對于一些質地特别堅硬、形狀格外異常、皮厚仁少的麻核桃,揉搓把玩也是不少人的喜好,“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這時候的核桃,是文玩品,也是健身球。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與核桃前後腳成熟的,還有葡萄、闆栗、石榴、柑橘、柚子、柿子……美果接踵而至;秋季是缤紛的季節,樹葉紅的紅、黃的黃,紛紛揚揚飄飄落落,裝扮了山川、村落、農舍,美景盡收眼底。
白露,于夏之後冬之前,讓人享受一段難得的微涼未寒之爽。
核桃品賞處
平谷、門頭溝、懷柔、密雲、延慶、房山等
秋水伊人源流長
《詩經》中的《秦風·蒹葭》有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這裡的白露指的就是實實在在的“寒生露凝”之白露,它讓後人不但收獲了“秋水伊人”這一成語,更收獲了無數圍繞“秋水”與“伊人”所作的美篇美文。
露珠 李葵 攝
曆代文人墨客,有關白露的詩句也數不勝數,杜甫、李白、白居易、辛棄疾……有的詩人,一人還寫下數篇關于白露的詩歌。
比如李白,寫有《古風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我行忽見之,寒早悲歲促。”有《秋夕旅懷》:“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有《遊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朝登北湖亭,遙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覺秋風還。”有《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有《初月》:“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雲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五首白露詩,觸景、生情,思鄉、念故……無不顯示出他“詩仙”的才氣。
白居易《和答詩十首·和松樹》所寫的“八月白露降,槐葉次第黃”,讓人仿佛看見枝頭樹梢的顔色變化,讀來有一種時間上的伸展。而其《衰荷》中的詩句“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讀來則有揮之不去的感懷之情。
曆代詩人同樣不甘于後:陳子昂寫下“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之句;溫庭筠寫有“白露鳴蛩急,晴天度雁疏”;張籍描繪出“白露滿田風袅袅,千聲萬聲鹖(hé)鳥鳴”的畫面;王昌齡則有“白露傷草木,山風吹夜寒”之喟然……他們各繪其景,各抒其意,将白露渲染得五彩斑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