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地區河蟹池塘水草種養技術
陳浩成等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蟹類。在河蟹池塘養殖過程中,水草起着重要作用,不僅能夠調節水溫、提供天然餌料、降低水體氨氮及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還能為河蟹栖息和蛻殼提供場所。宿遷河蟹養殖中常見的水草主要有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現總結了宿遷地區河蟹池塘水草種養技術,對提高河蟹養殖的成活率、産量、規格,打造生态河蟹提供一些建議,供養殖戶參考。
1 水草栽植前準備
1.1 池塘清池消毒
蟹苗放養前 25 d 左右,排幹池水,暴曬池底,清除雜物和淤泥,修整池埂。采用石灰幹法清池,将生石灰加水後趁熱向池塘中均勻潑灑,生石灰用量約每 667 m 2 100 kg,于第二天翻動底泥,充分混合石灰漿與底泥。
1.2 水草選擇
河蟹池塘種植伊樂藻、苦草以及輪葉黑藻,水草覆蓋面積以占池塘水面的 60%~70%為宜。
2 水草栽植
2.1 伊樂藻栽植
2.1.1 栽植時間 清塘後放蟹苗之前,即前一年的12 月至當年 2 月底栽植伊樂藻。
2.1.2 栽植方法 在池塘環溝的兩側斜坡上使用堆草土壓法或莖稈插栽法。堆草土壓法是在栽種部位放一把伊樂藻後用泥土壓上即可;莖稈插栽法是将數量為 15 株左右一束的伊樂藻切成 15 cm左右長,插入土壤中 5 cm。株距和行距為 50 cm 左右,待伊樂藻成活後再加水,浸沒伊樂藻,超過其頂端 10 cm。
2.1.3 栽植面積 伊樂藻的池塘覆蓋率應控制在20%。因其不耐高溫,水溫達到 30 ℃以上,伊樂藻停止生長,并且水草死亡污染水體。
2.2 輪葉黑藻栽植
2.2.1 栽植時間 一般 1—2 月栽培輪葉黑藻芽孢,4—5 月份栽培輪葉黑藻草苗。
2.2.2 栽植方法 栽培芽孢時,在種草區翻耕松土,并加水 5~10 cm,然後用半潮濕的細土混拌顆粒飽滿的芽孢後撒播。栽培草苗時,在種草區插栽 12 cm 左右的輪葉黑藻,或者切割成 5 cm 左右抛撒于泥土上,緩慢加水使草沒入泥土後再提高水位至 15 cm,在種草區加上圍網,防止水草嫩苗被河蟹夾斷。
2.2.3 栽植面積 池塘覆蓋率約為 50%左右,輪葉黑藻耐高溫、生長周期長、環境适應力較好。
2.3 苦草栽植
2.3.1 栽植時間 苦草于 3—4 月栽培。
2.3.2 栽植方法 将苦草種子揉搓後用水浸泡2 d,之後用幹細土攪拌均勻,抛灑到泥土中。草種用量約為每 667 m 2 2 kg。苦草和輪葉黑藻一起栽種,用圍網圍住,防止水草嫩苗被河蟹夾斷。
2.3.3 栽植面積 苦草覆蓋率約 20%。
3 水草管理
3.1 伊樂藻栽後管理
伊樂藻怕高溫,按“春淺、夏滿、秋适中”的方法調節水位。伊樂藻喜底泥肥沃的池塘,4—9 月的生長旺季及時追肥,每 667 m 2 用量為 3 kg。養殖中後期,在夏季來臨前,将伊樂藻的上半段割掉,使其高度低于水面約 20 cm。
3.2 苦草栽後管理
為促進苦草生長分蘖,6 月中旬前,池塘水位控制在 20 cm 左右,6 月下旬水位 30 cm 左右,7 月中旬水位增加至 80 cm 左右,8 月初可加至 110 cm。河蟹養殖過程中,水溫達到 15 ℃時,增加投喂動物性飼料,防止苦草嫩芽被河蟹夾斷或啃食。随着溫度升高,應當逐步減少動物性飼料的投喂,最低降至日投喂量的 30%左右,以防止水草過早遭到破壞。巡塘發現水面上浮有被夾斷的水草,應及時撈出,防止壞水。
4 病害防治
水草生長過程中要施肥,加強營養,調節水質。适時使用苯紮溴铵、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等表面活性劑清洗水草,同時有蟲殺蟲,解決水草病蟲害等問題,農藥使用應符合《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7—2002)的規定。
5 結語
探究了河蟹池塘水草種養技術,優化水草搭配方式,合理控制水草面積,解決養殖戶面臨的水草種植方式單一、水草布局不合理、管理方式不系統等問題。規範的水草種養技術能為河蟹全程養殖提供優質水草,提高河蟹産量和品質,培育健康生态河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