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關話文常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
沖關品鑒賞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前兩句
修辭: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塔高。“千尋”從正面寫塔高、峰高,“雞鳴”就能“見日升”,言“見日升”之早,從側面襯托塔高。這兩句點出了詩人立足點之高,暗含詩人對前途的憧憬,為下文的感受作鋪墊
後兩句
表達方式:抒情。“浮雲”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或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不畏”道出了詩人為實現政治抱負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哲理:蘊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主旨
這首詩将寫景和抒情緊密結合起來,借寫登高遠望的感受,以理入詩,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含蓄而又深刻地抒發了畏困難的情懷。
沖關話考點
飛來山: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琅即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隐寺前。
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聞說:聽說。
沖關同步練
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一句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2、“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兩句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你從這兩句詩中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沖關趣味多
大才子王安石,一生功過論評說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也就是說,讀書讀得好的人才能做官,而官做得好就必須讀書。這是聖人之語,也似乎是千古名言。而事實上,真正的書讀得好的人比較多,而書讀得好又官做得高的人也并不多,大多數讀書人的命運并不好,甚至是很慘。
大宋才子王安石,不僅書讀得好,文章詩詞件件精通,更是官做得大,而且在北宋神宗朝掀起了一揚改革的大潮,身前轟轟烈烈,死後功罪任人評說。對王安石的功與過,自他去世後一直争論不休,直到今天仍未定論。似乎沒有一個讀書人在他的身後會引起如此大的争議,這是曆史的一大奇異現象。
王安石變法在衆多反對勢力的圍堵下失敗了,宋神宗強國的努力在現實面前灰飛煙滅,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淪落為互相傾軋的道具,外族的入侵更加深了國内矛盾的加劇。神宗身心俱疲,仰天長歎,他已經失去了鬥志,皇位對于他已毫無意義了,因為這一場變法牽動了他太多的精力,變法的失敗對他的打擊太大了,一切都顯得那樣力不從心了,一切都是太匆匆忙忙,他甚至連接班人也沒有選好,就倒下了,倒在皇帝的崗位上了。
随着神宗皇帝的倒下,司馬光等保守勢力全面掌權,王安石變法被全面否定,各項新法被全面廢除,王安石的政治希望也徹底破滅了。此時的王安石遠在江陵,靜觀世事變遷,他也隻能一聲歎息,無可奈何了。成王敗寇,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王安石在一片罵聲中恨恨地離開了這個亂嘈嘈的世界,身前事不随意,哪管身後名也。
王安石死後,首先評價他的是他的政敵兼文友身份的司馬光,司馬光對王安石的道德文章進行了肯定,而對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進行了全盤否定。
在王安石死後到南宋滅亡,在這将近兩百年的時間内,圍繞着王安石變法和對王安石的個人評價問題的争論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而且由此而形成了黨派之争。
尤其是在北宋後期,面對外敵入侵,内憂外患的尖銳矛盾下,宋徽宗與宋欽宗為了推卸政治失敗的責任,更是把王安石當成了宋朝一切災難的罪魁禍首,口誅筆伐,全面攻擊,王安石從此被拉黑了。
南渡以後,王安石一直是被當作北宋滅亡的罪人而受到批判的。
南宋以後,王安石變法總體上是被否定的,但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則有不同程度的肯定看法。
梁啟超《王荊公》是20世紀評議王安石及其新法影響最為持久的著作。《王荊公》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梁啟超的肯定性評價為大多數人所尊奉,而成為20世紀前半葉的主流觀點。
王安石雖然在曆史上成為一個争議人物,但是他始終沒有上奸臣榜,這是由王安石的道德的力量所決定了的,因為王安石的一切行為都沒有私人的欲望,而是為了公家,無論是他的失敗與成功都有時代的原因,他隻是一個推動者。
寫在最後的話
大家好,古詩文鑒賞屬于“七位一體”沖關大語文的一部分,是沖關大語文教研部老師為大家辛辛苦苦整理出來的,旨幫助廣大中小學生提高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了解古詩文的語言魅力,進而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小諾每天為大家奉上一首古詩詞,期望能幫助積極向上的你!
【歡迎留言讨論】佳鑫諾教育中小學培訓輔導機構随時為您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