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世界級大城市天際線

世界級大城市天際線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3 11:02:39

2011年,海河大沽橋畔,被稱為華北第一高樓的“津塔”建成投入使用。這座336.9米的摩天大樓,與毗鄰的“門”形建築“津門”,共同組成我市當年的全新地标。

2016年,南京路濱江道商圈,339米高的天津國際金融中心寫字樓建成,再次刷新市中心區高樓紀錄。

2018年底,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高530米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進入工程收尾階段,計劃于2019年元旦點亮樓體……

“我為樓狂”,在這座城市裡,活躍着一批“高樓迷”。他們爬高樓,拍高樓,享受着“樓登絕頂我為峰”的震撼視野,随時關注着每一棟超高層建築的建設進度。

“天津建成或在建的300米以上高樓有6座,200米至300米的有31座。”37歲的大壯是個“高樓迷”,談起天津的超高層建築來如數家珍。平時,大壯最愛和網上結識的朋友去“探樓”。哪兒又要建一座新高樓,哪兒的高樓已建到第幾層,都是他們熱議的話題。每一次探樓拍回的照片,大家都精挑細選,并發布在論壇裡,分享各自的興奮與期盼。

世界級大城市天際線(城市天際線美出新高度)1

摩天大廈見證城市發展

說起天津的高樓,大壯很自豪。都說“近代中國看天津”,“九國租界”的屈辱已成曆史,“萬國建築”的彙聚,成為一份獨特的遺産。“北京有四合院,天津有小洋樓”,咱普通天津老百姓看慣了洋房别墅,也從小習慣擡頭看到中原百貨、勸業場、渤海大樓等高樓大廈标記的天際線。

曆史進入改革開放的嶄新時代,經濟與科技迅猛發展。作為現代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上世紀80年代,83米高的天津電報大樓在南京路橫空出世,刷新城市天際線。1991年建成的天塔,更是以415.2米的全新高度,成為天津主要地标。工商業的繁榮,催生出一棟棟高聳的寫字樓,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南京路和海河沿岸。

近年來,随着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和城市多個區域經濟中心的崛起,高層建築呈現遍地開花的趨勢。每一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都是城市發展的見證。随着周邊建築拔地而起,很多曾經的“第一高樓”已經顯得矮小,天際線的不斷刷新,是整座城市日新月異的生動寫照。

超高樓背後的技術革新

“這些年超高層建築快速增加,一方面高度上前追後趕,另一方面建築外形和内部構造上也是不斷創新。”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侯鑫認識許多“高樓迷”,偶爾也會去爬樓拍樓。談到近年來高層建築的風格變化,侯鑫特别強調了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的大量使用。這一數字化技術的推廣,打通了設計、施工、運行乃至建築全壽命周期環節,極大避免了使用設計圖紙可能帶來的施工誤差,使得許多施工難度較高的高樓大量湧現。“比如以前很多高樓都是直上直下,現在的高樓越來越多地采用曲線。新的設計技術和高品質的建築材料,使得形态豐富的超高層建築成為可能。這在以往是極難做到的。”

“地标标示方位,地标彙聚人流,地标也記錄着時代。因此,很多建設者都在極力追求地标性建築。超高層建築很容易成為城市地标,但城市地标卻不一定都要是超高層建築。”對各地争相建設“第一高樓”,侯鑫的看法比較務實。

事實上,一味攀比新高度的建設熱潮正在降溫。綠色、智能、高效、實用的建築理念逐漸占據主流。這是如今新建高層建築在設計方面日益看重的。

老地标“顔值”越來越高

天津超高層建築一再刷新天際線,老地标的生命不僅在延續,而且有的“顔值”還越來越高。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天津市持續開展風貌建築和曆史文化街區的修複保護。2005年9月,《天津市曆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頒布,将建築文化遺産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近年來通過對五大道、解放北路、意式風情區等區域進行清整修繕,推動海河兩岸綜合開發改造,打造出一個個獨具魅力的曆史文化地标。它們仍然是天津最具代表性、最具吸引力的象征符号,吸引着來自各地的觀光者。

老地标煥發新的生機,新高樓的故事不斷上演。12月10日,位于小白樓地區的天津平泰大廈,完成基坑建設,進入地面施工階段。這座雙塔結構的大廈,主塔樓高達313米,站在上面可以一覽五大道的全貌。這座摩天大樓的建成啟用,将進一步推動城市核心區的經濟集聚和繁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