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源于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的“廉蔺交好”(或“負荊請罪”)。對于《将相和》這個故事,很多人都在語文課本中見到了,也即比較熟悉了。蔺相如、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帶着和氏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争,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趙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于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
對此,廉頗自然非常不滿,也即處處在找蔺相如的麻煩,但是,就後者來說,始終以趙國的安危為重,處處對廉頗容忍謙讓,終使廉頗愧悟,向蔺相如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由此《将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曆史典故。不過,雖然老師向我們講解了《将相和》這一故事,但是,《将相和》的廉頗、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卻沒有告訴我們!
蔺相如
一方面,就蔺相如來說。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大臣。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完璧歸趙、渑池之會與負荊請罪。渑池會結束以後,由于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對此,廉頗說:“我是趙國将軍,有攻占城池的大功,而蔺相如隻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我感到羞恥,地位在他之下我難以忍受。”并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蔺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争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蔺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
面對咄咄逼人的廉頗,蔺相如的手下準備向趙國君主反映情況。不過,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将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将軍比不了秦王。”蔺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将軍嗎?但是我想到,強秦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趙國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将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二人終于相互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而這,也被後人稱之為“刎頸之交”,以此來形容堅不可摧的情義。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趙孝成王即位。對此,在筆者看來,趙惠文王的去世,無疑是趙國的一大損失,并且,這也是廉頗和蔺相如逐漸失去重用的開始。因為廉頗和蔺相如,都可以說是趙惠文王的心腹。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對于趙孝成王來說,自然需要培養自己的心腹。公元前259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重,趙孝成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在這個時候,趙孝成王聽信秦國散播的流言,加上廉頗沒能戰勝秦軍,所以就用趙括取代了廉頗。得知這一消息後,。蔺相如說:“大王隻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隻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
面對蔺相如的勸谏,趙孝成王根本不聽,還是任命趙括為将。後來,在長平之戰中,趙括果然慘敗,四十萬趙軍被白起坑殺,趙國幾乎滅亡。而對于蔺相如來說,大約是在長平之戰後病逝的。對此,在筆者看來,蔺相如得知長平之戰失敗的消息後,無疑是非常失望和痛心的。而這,很可能讓本就病重的蔺相如,也在不久之後病逝了。
廉頗
另一方面,在《将相和》之後,廉頗的結局同樣比較凄涼。廉頗(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頗,一說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鎮)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将,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将”。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在五國伐齊之戰後,廉頗率兵讨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封為上卿。
對于廉頗這位戰國名将,勇猛果敢,屢立戰功,從而聞名于諸侯。對此,在筆者看來,趙惠文王這位君主在位時,廉頗和蔺相如可謂他的左膀右臂,一起将趙國推向了巅峰。但是,伴随着趙孝成王這位君主的即位,趙國沒能維持巅峰,反而因為長平之戰而走向了衰落。長平之戰前期,廉頗這位名将采取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軍進攻。雖然廉頗沒能取得多大的勝利,至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軍的進攻勢頭。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趙孝成王不顧蔺相如等人的勸谏,用趙奢的兒子趙括取代了廉頗,緻使長平之戰慘敗。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廉頗擊退燕國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栗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拜為相國,封為信平君。但是,趙悼襄王即位後,廉頗郁郁不得志,在遭到排擠之後,廉頗先後出奔魏國大梁,最終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八公山鄉郝圩村),享年八十四歲。
對此,在筆者看來,廉頗雖然最後也是病逝的結局,但是,廉頗是在楚國都城壽春病逝的,也即屬于客死異鄉的情況。相對于蔺相如,廉頗最終的結局可以說是更加凄涼了。或許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老師沒有告訴我們《将相和》之後,蔺相如和廉頗這兩位趙國大臣的最終結局。此外,唐德宗時,廉頗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将。宋徽宗時,廉頗被追贈臨城伯,位列武廟七十二将之一。盡管在戰國時期沒能阻擋趙國的滅亡,不過,廉頗的能力和功績還是獲得了後世的認可。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