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往往更容易體現老百姓們的生活起居,以及精神思想之類的,所以研究民俗,更容易搞清楚過往民衆的生活,這是民俗流傳下來的意義。
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的這個民俗,相信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遇到過,但明白真正意思的卻很少。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民俗吧~~
穿壽衣沖喜,卻忌諱穿壽鞋,究竟為何?
在農村做壽衣是一件相當普遍而常見的事情,尤其是很多上了60多歲的人,就會尋思着給自己做說壽衣、打壽材。
壽衣就是去世後要穿着下葬的衣服,農村老人們會提前做好壽衣,不僅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反而覺得是健康長壽的意思。
農村比較常見的壽衣大多是中山裝、唐裝比較老式的款式。
壽衣也大多是藍色、褐色,近幾年壽衣顔色逐漸多元化,不僅有西裝款式,顔色上也衍生出了紅、粉、紫、綠、金五種顔色,蘊意為五行元素,可以根據逝者的屬相來搭配相應的壽衣顔色。
以前針對壽衣,還講究“兩頭見棉”,就是要給逝者準備一件棉襖一條棉褲,蘊意為“安息”,“棉”和“眠”同音。
不過條件不允許的,則是用“原身打原地”的方式,就是不做壽衣,直接讓逝者穿着原本的衣服下葬。
這點倒是和現在西化的喪葬禮儀比較相似,都是以逝者生前穿過的正常衣服代替壽衣下葬。
不過大部分農村還是沿用要做壽衣的習俗,我老家稱其為“老衣”,事實上很多漢族家都把壽衣稱為“裝老衣”,一般是六七十歲開始準備。
講究的人家,裝老衣需要準備内衣、單衣、夾衣、棉衣、長袍等,讓逝者不管哪個季節都有衣服穿。
民間還說,老人壽衣穿得越厚越好,個人覺得,原因是避免遺體接觸空氣,被細菌感染快速腐爛。
農村葬禮是要辦好幾天的,如果穿得太薄,逝者皮膚與環境直接接觸,不僅腐爛的快,味道也會更明顯。
但穿厚實些,壽衣也有吸收屍水的效果,味道就不容易散發出來,來參加葬禮的親友們也不至于聞到腐爛的味道而難以下咽。
當然,也許還有其他原因,但這是我個人想到的,為何要越穿越厚越好的原因,知道其他原因的可以補充。
壽衣在農村老人心中的地位很高,還有一些特殊作用。
他們會在節日或比較喜慶的日子把壽衣找出來穿一下,民間說活着時穿什麼衣服,走後穿什麼衣服,這叫“沖喜”。
還有的地方在老人生重病被宣告沒救時,也會找出壽衣給老人穿上,叫“預備檢衣”,在北方叫“預備裝裹”,都是沖一沖喜的意思。
民間說,這樣有時候能讓逝者僥幸躲過一劫,又能活一陣子。
當然,這是比較神秘的說法,個人覺得,老人們在節日或喜慶之日穿壽衣,是一種心理活動。
而病危要穿壽衣,則是逝者親屬們提前準備。
趁老人還有口氣,給其穿上壽衣,說不定老人心情好一些,還能緩口氣,若真的走了,壽衣也穿好了,正好。
不過有的地方在逝者去世後還有為其擦拭身體重新換壽衣的,所以穿壽衣沖喜,之後還得再換一次就比較麻煩,這還得結合不同地區的習俗來理解。
不過有點奇怪的是,很多地方都有穿壽衣沖喜的習俗,卻都比較忌諱穿壽鞋,這又是為何?
我們知道逝者不單要穿壽衣,有的地方還要給逝者戴壽帽、穿壽鞋的。
一般是男性逝者穿黑色壽鞋,女性逝者,則穿藍色壽鞋。
壽鞋一般有兩種款式,一種是“三茶萬年青花鞋”,另一種則是“仙橋荷花鞋”。
一般是兩隻鞋,一隻鞋子繡一朵蓮花,是比較經典的壽鞋款式,而且壽鞋的鞋底一般是布的,鞋底也要繡上蓮花。
農村常說“腳蹬蓮花,修成正果”、“腳蹬蓮,上西天”,都是對逝者的一種祝福了。
但現在卻大多是中式布鞋和西式皮鞋兩種,都可以當做壽鞋給逝者穿上,講究的還要穿棉布做的壽襪。
而沖喜大多隻穿壽衣,也就是上衣,連壽褲都不穿,也不穿壽鞋,原因是農村覺得,隻有逝者走了,去世了,才能穿壽鞋,穿上壽鞋,暗喻“走了”的意思。
所以可以給活着的老人穿壽衣沖喜,但不能穿壽鞋,因為隻有煙氣了才穿,哪怕是彌留之際都比較忌諱穿壽鞋。
民間有自己的一些習俗,雖然各地區不同,但都有些相似之處。
不知道此外大家還知道哪些類似習俗呢,或者其他理解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