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是大海的禮物,美麗多彩,可以做漂亮的裝飾品。在古代,貝殼還能當錢用呢。大約在夏代,人們還沒有發明銅錢,更别說紙币了,本來用于裝飾的貝殼成了最早的貨币。
各式各樣的貝殼,小巧玲珑,很受人喜歡。
古代的人們為什麼會把現在海邊到處可見的貝殼作為珍貴的貨币呢?一是因為古代生産力落後,交通很不便利,從内陸到海邊撿貝殼要走很長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去,所以,堅固耐用的貝殼在當時是一種稀罕東西。二是由于貝殼本身小巧玲珑,色彩鮮豔,很受人喜歡,古人喜歡将貝殼佩戴在身上,有時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隻有王公貴族才能用得起。有個故事能很好地凸顯貝殼的重要性。據記載,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以後,文王手下有個大臣想到了一個營救辦法,他派人到海邊收集貝殼,然後把它們作為禮物贈送給纣王,纣王看到貝殼後十分高興,竟然釋放了周文王。由此可見,人們當時真的把貝殼視為珍貴的财産。所以,當商業發展起來後,貝殼便被人們當作貨币使用了。
甲骨文的貝
當然,不是所有貝殼都會被當做錢用。有關資料證明,作貨币用得最多的是一種産于南海的齒貝,學名為“貨貝”。據考證,貨貝在殷商時期至少有以下四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貯藏和支付手段。
“貝”是個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字形見上圖,因為古時候以貝殼為貨币,又用作裝飾,所以“貝”字旁的字多與錢财寶物、裝飾品或貿易商品有關,如“賺”“賠”“賬”“購”“貨”“貪”等。
内容來源:《多彩漢語——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中華書局出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