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創新彙聚力量?改革好不好,群衆說了算9月17日,廣州市智慧城市運行中心舉行廣州首批“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成果發布活動,現場公布了廣州首批十大“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名單十大案例涵蓋多個領域,緊貼市民生活,充分展示了廣州改革的成效亮點,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城市治理創新彙聚力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改革好不好,群衆說了算。9月17日,廣州市智慧城市運行中心舉行廣州首批“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成果發布活動,現場公布了廣州首批十大“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名單。十大案例涵蓋多個領域,緊貼市民生活,充分展示了廣州改革的成效亮點。
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衆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标準。廣州市委改革辦開展“最具獲得感”改革評估工作,旨在通過踐行上述評價标準,以評促改、以評促進,更好把握改革“為了誰”、更好明确改革“抓什麼”、更好提振改革“精氣神”,激勵引導廣州改革工作更好對接發展所向、基層所盼、群衆所需。
以改革獲得感為主要指标,這是一種全新的評價體系。意味着評估一個地方社會治理的成效,既要看政府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更要傾聽老百姓和企業的反饋與評價。
主要指标變了,評估的主體、渠道和形式也要随之變革。
本次評估,力圖從改革的精準性、實效性、便捷度、受益面、公平性等多個維度量化考察,綜合評估研判改革案例獲得感的含金量、領先性和示範性。而在評估渠道方面,尤其注重體現開放性,采用媒體第三方視角來評估評選,同時深入基層、貼近一線,引導更多市民群衆參與到評估工作中來。評估主體則強調多元化,廣泛邀請民衆、企業、“兩代表一委員”、媒體等參加案例評審工作,同時引入專家、改革專項小組牽頭單位等專業力量,協力組成了“大衆評審團”,進行多維評審打分。
就這樣,經過社會調查、路演評審等多個環節,197個候選案例激烈“競争”,最終十大改革項目成為了廣州首批“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
最終上榜的十大改革項目是否具有代表性?既然以“最具獲得感”為标準,當然是來自社會和企業的評判最為權威。按照現代商事觀念,任何公民隻要自認為不乏經營能力,都可以按照個人意願依法從事商業活動以取得收益。中國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就是按照這一标準,以改革工商登記為切入點,帶動相關部門審批制的改革,從而逐步轉變政府職能、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激發民衆創富熱情和市場活力。
南沙區在全國率先探索試點商事登記确認制之所以名列十大案例之首,就因為這是一項基層首創、自下而上的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南沙率先探索形成的以申請人實名認證、信用承諾為前提,實行自主申報,依托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實現從“人工核準”向“智能确認”轉變的做法,在全國各地企業開辦便利化改革中得到認可和推廣。經過這一改革,營業執照辦理的透明度、可預期性獲得了極大提升。
以繡花功夫實現大城善治,是我國不斷探索的超大城市治理之道。從容貌示範社區創建到品質社區全域提升,廣州在全國率先以社區為單元,開展提升城市容貌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的探索,以繡花功夫提升社區容貌,做活基層治理“大文章”,推動老城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荔灣區的“永慶坊試點”上榜同樣也不意外。曆史文化街區的微改造牽涉着多種關系,永慶坊項目在16年實踐探索中,找到了開發與保護、曆史傳承與便利居民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成為了全國曆史文化街區改造的典範之作……不難看出,每一個成功案例都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它代表着公衆對城市治理的需求和期望,另一方面,它是政府對基層所盼、群衆所需的實際回應。這樣的案例越豐富,廣州就會越來越有活力,城市治理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廣州街坊的獲得感也就一定會越來越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