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才出現的野味,農民嫌它髒,城裡人當成寶貝,稱它“天仙菜”
俗話說“吃四條腿的(牲畜),不如吃兩條腿的(家禽),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這一條腿的就是各種可以食用的菌類,菌類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尤其是野外生長的野生菌子其價值更高,比如猴頭菇、松茸、竹荪,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晴天看不見,隻有下過雨以後才會出現的野生菌,這種菌子就是地皮菜。
在農村生活的朋友對于地皮菜是最熟悉不過了,夏季一場大雨過後,在濕漉漉的林下草地,河邊草叢裡、石頭上就會生長出許多顔色呈墨綠色,手感軟軟的菌類。這種菌扁扁的趴在地上,形狀或圓形或不規則多邊形,附着在石塊或草叢裡,黑裡透綠,水靈靈的類似黑木耳,這種菌緊貼地皮生長像是鋪在地上,都管它叫地衣菜、地軟兒、地耳菜。地耳菜隻有打雷下雨天氣才會出現,所以在一些地方人們又叫它“雷公菌”。
地皮菜無葉無枝、無花無果,真正意義上算不上是植物,而是一種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地耳菜的外表是膠狀層,内裡是藻類的絲互相纏繞而成,菌類吸收營養供給藻類,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将營養反哺給菌類,相互依存生長。地皮菜在不下雨的日子裡收縮起來,打雷下雨後,幹縮的地耳菜會在極短的時間内吸收水分,菌絲和藻絲快速成長,變成墨綠色半透明色,而遇到陽光暴曬時内部水分就會蒸發掉,風幹卷縮。不過,地皮菜的生命力頑強,即便休眠幾十年,一旦遇到雨水又會恢複生機。
地皮菜質感柔嫩味道清香,是種讓人魂牽夢萦食材,小時候碰到下雨時候就會去挖地皮菜,扒拉開腐爛的雜草叢,就能看到成片的地皮菜。地皮菜軟嫩但手感黏糊糊,很容易沾上砂石和雜草,而且很難洗淨,撿拾到的地皮菜要用水浸泡後一遍遍的漂洗,然後反複打撈,直到水變清澈徹底洗淨泥沙,然後才可以用來做菜吃。
地皮菜看上去非常髒,而且沒有銀耳、竹荪那麼名貴,但營養成分比銀耳和黑木耳等要豐富很多,地皮菜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磷、鈣、鋅等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質含量甚至高于雞蛋。經常吃地皮菜可以清理腸胃、補充鈣質、降脂明目,清熱解毒,補虛益氣,滋養肝腎。在鄉下農村,地皮菜的做法常見的是用地菜炒雞蛋,拌餡包餃子吃,地耳菜洗淨瀝水後和雞蛋同炒,吃起來嫩滑爽口,味道鮮香。地皮菜曬幹後留到冬天,吃的時候用水泡發後燒湯,不僅鮮味濃郁還可以較少湯的油膩,稱它是“天仙菜”。
地皮菜味道清香口感清脆,好吃是好吃,但地耳菜表面的一層膠質會粘上泥土和雜草,很難洗幹淨顯得特别髒,許多人因為這個原因而不吃它,而且地皮菜在農村太常見了,沒人當它是稀罕菜。不過,在城裡地皮菜卻是另一番地位,滑脆鮮美的地皮菜成了餐桌上難得的奢侈野菜,一斤賣到十幾元。
你們有吃過嗎,小編隻吃過一次,就再也沒嘗過了,有時候聽到打雷還會懷念,我們那邊管它叫“雷菌”,你們還有什麼别的叫法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