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12 月來了,一年又快過去了,等待我們的不僅有春節長假,還有大家期待已久的年終獎!
然而年底等來的,不一定是年終獎,很可能是大裁員...
近日,愛奇藝被爆出将大幅裁員,裁員比例高達 20%-40% ,好家夥,一下子把半個公司給優化掉了。
涉及的部門包括遊戲部門、電商部門、影業部門、IP 部門、經紀部門…… 無論是熱門闆塊還是冷門闆塊,無論是掙錢還是不掙錢的,開啟了無差别攻擊。
對于裁員的原因,愛奇藝官方并沒有作出回應,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一個公司要裁員,說白了就是不賺錢了,養不起那麼多人了...
這裡有朋友就不理解了,愛奇藝明明就是國内最大的長視頻網站,怎麼可能不賺錢,真當中國人不願為内容付費?
确實,愛奇藝已經是國内頭部的長視頻網站了,但賺錢一直是它們 “不擅長” 的事...
愛奇藝是在 2010 年 4 月上線的,到今年已經有 11 個年頭了,但這麼多年愣是沒實現過盈利,愛奇藝表示,賺錢真的好難。
根據愛奇藝财報顯示,從 2015 年至 2021 年第三季度,愛奇藝就虧了約 402 億。
愛奇藝作為視頻網站,它的收入構成是很簡單的,主要就靠會員收費以及投網絡廣告賺錢。
那要怎麼吸引用戶來付費和廣告商投廣告呢,實現的手段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不斷地拍網劇、網綜和買電視劇、電影的版權,内容越好越硬,賺的錢就會更多。
道理很簡單,但愛奇藝 11 年都沒能玩明白,甚至還被它玩壞了。
首先電視劇真的很難火,雖然 2018 年的《延禧攻略》為愛奇藝帶來 1200 萬的新付費會員,以及去年的 “迷霧劇場”《隐秘的角落》也狠狠地火了一把。
但用戶往往隻會為了某一部電視劇付費,也就是說,如果你沒了新的爆款,那不好意思,用戶就跑到别家去了。
今年 10 月,愛奇藝 “迷霧劇場” 上線新作《八角亭謎霧》,但沒能延續《隐秘的角落》的熱度,随之而來的是愛奇藝今年第三季度的會員數減少了 260 萬人。
不得不說,這屆觀衆對内容的要求是真的高,并不是你給什麼,他們就會看什麼。
然而即使拍出來的電視劇不火,但它花的錢可一個子不少啊,為了保證後續内容有足夠的錢燒,愛奇藝把心思放在了怎麼在用戶身上賺錢!
單單會員費漲價這還好說,哪怕開了會員還有會員專屬廣告也忍了。
可除了這些,愛奇藝還在熱播劇上推出了超前點播功能,給更多的錢,就能比會員看到更多的内容!
超前點播有多惡心,大家都懂,現在已經被點名下架了,可以說是大快人心。
好吧,既然用戶身上不好賺錢,那麼從廣告商那裡賺行不行?
于是愛奇藝開發了網綜内容,吳簽的中國有嘻哈熱度高是高,但要說賺錢真輪不上它,愛奇藝最賺錢的 IP 非《青春有你》莫屬。
很多孩子奶都喝不上,他們為了刷票能把牛奶當廢水一樣成噸的倒掉,有多賺錢就不多說了吧...
開個玩笑,《青春有你》這類綜藝主要收入來源有冠名費、品牌投放和 IP 授權等。
不僅收入簡單粗暴,最重要的是成本好控制,畢竟沒那麼多明星大腕,練習生可以随便壓價。
不過這顆搖錢樹也倒了,國内監管越來越嚴格,飯圈文化被嚴肅政治,《青春有你 3 》被責令停播。
不僅搖錢樹沒了,在嚴格監管之下,教育公司、保險公司以及遊戲公司這些廣告大頭,對投放的需求下降,今年三季度愛奇藝廣告收入同比下降了 10%。
以上種種因素疊加,今年的三個季度加起來,愛奇藝已經虧損 44 億元了,更不用說接下來的第四季度,甚至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想要盈利談何容易。
如果單純虧損其實不算什麼大事,畢竟互聯網企業大多是從虧損燒錢中挺下來的,可愛奇藝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想象空間。
就像前面說的,愛奇藝要面對太多問題了,不僅新付費用戶增速緩慢,同時在監管壓力之下,搖錢樹的偶像選秀節目被砍掉,增收主力的超前點播也在 10 月取消,短期内真看不出愛奇藝能靠什麼轉虧為盈。
從股票上也證明了投資者對愛奇藝失去信心,截至美東時間 12 月 10 日周五收盤,愛奇藝的股價隻有 5.11 美元,跟年内最高的 28.97 美元相比,直接縮水了 8 成。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這才是最緻命的地方,沒錢找人借就可以了,但如果大家都不看好了,沒人接盤,最後隻能擺爛等死了。
所以,為了募集資金以及恢複投資者的信心,愛奇藝把節流工作給安排起來了,把不賺錢的人和事統統砍掉,給大家表演一手壯士斷腕。
不得不說,這個社會對大公司還是挺友好的,想燒錢有無數人給他接盤,方向錯了,把業務砍了,把人員裁了,說不定又能回到正軌上來。
但反過來想,社會有沒給這些被裁的人同等的機會呢?
根據愛奇藝内部員工的爆料,這次優化波及面最廣、影響最大的還是老員工。“年齡較大、司齡較長” 的員工成為裁員的重災區。
看到這裡老狐整個人都不好了,難道互聯網真就容不下 35 歲的中年人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35 歲好像就成了一道過不去的坎,華為清退 35 歲員工的傳聞先不談,但考公務員都得限定在 35 歲以下,這怎麼能不焦慮。
随便在群裡一問大家的未來的規劃,得出的答案也是出奇的喪,不是什麼加薪升職,而是清一色的 “跑滴滴”、“送外賣”...
雖然大多是開玩笑,但年紀越大,越不好找工作這是千真萬确的。
就拿程序員為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35 歲以上的程序員比例隻占 7.6% ,一成都不到。
而 22-34 歲的程序員占 86%,他們才是程序員的主力,這麼一說,真就 35 歲的程序員下崗預定了?
其實真相不是 35 歲的程序員都被裁掉了,而是 35 歲的程序員就那麼多!
因為中國互聯網全面爆發也就從 2008 年開始,那時候程序員還沒那麼吃香。
我還記得當年媒體一股腦的渲染計算機畢業等于失業,計算機行業已經徹底飽和啥的,這隔一年,碰上互聯網時代,程序員直接起飛。
所以,從那時畢業入行的程序員到現在,也就剛好 35 歲,數量肯定沒後來才加入到程序員大軍的年輕人多,更不用說,還有很多改行、創業的技術大牛了!
35 歲就失業這個說法真就站不住腳,但 35 歲不做管理層就沒希望這個點,反倒可以展開說說。
因為 35 歲比起 25 歲,精力和學習能力确實是有區别的,最重要的是 35 歲的人老碼農不可能要價跟 25 歲的小夥一樣,也就是說,年齡要配得上能力。
而能力自然要數管理經驗了,懂代碼的人到處都是,但怎麼統籌好一群懂代碼的人,把項目做好,這才是個人價值所在。
所以說,35 歲确實是道坎,但這道坎并不是要把人給絆倒,而是讓人想明白自己到底有什麼能力,怎樣才能更好的在職場紮根。
其實蛋糕就這麼大,人又那麼多,雖然很殘酷,但總會有人吃不上蛋糕,如果十年如一日做着可替代性高的工作,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搬磚,那估計真的會在 35 歲被優化掉了。
然而,反過來想,這次的裁員風波對某些人來說也算是機遇,因為公司裁員肯定會是按照個人能力以及對公司的貢獻去衡量的。
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比起在沒希望的項目裡混,其實收益更大。
雖然很多人還是不理解為什麼能把裁員說成是機遇,但就中國曆史而言,每一次大的裁員潮,都不同程度的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至少經曆了 4 次大的裁員潮:上世紀 90 年代下崗潮、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2016 年 O2O 行業大面積陣亡、2020 年疫情到現在。
第一次裁員潮,下崗工人被迫走向市場,反而掀起了一輪 “全民創業造富” 的大風。
第二次,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國内大量的外貿工廠裁員,卻促使了電商的興起。
第三次,大量 O2O 企業倒下,失業人員就幹起了互聯網直播,成為了直播行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第四次,因為疫情的影響,全球掀起了裁員潮,使得在線産品得到了充分地發展。
同樣,這一次裁員背後也孕育着新的希望。新基建,新能源還有着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去為之奮鬥。
沒有永遠的鐵飯碗,也沒有永盛不衰的行業,我們能做的隻有調整好心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保持永遠學習的心态,對新鮮事物的敬畏,才不會被時代落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