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吸管的頭部老是被寶寶咬壞

吸管的頭部老是被寶寶咬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2 16:48:01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筷子放嘴裡就要咬一咬;冰棍吃完了,冰棒棍一定不能放過,有時候甚至嚼起來;遇到吸管就更不用說了,吸管口“橫着咬,豎着咬”咬過的都知道我形容的是什麼咬法。以前以為我是不是有嗜異物症,後來了解以後是我想多,我并不喜歡吃它,就隻喜歡咬合這個動作而已

吸管的頭部老是被寶寶咬壞(原來咬筷子咬吸管)1

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确的說法,什麼情況一定會造成愛咬吸管、筷子、勺子等行為,大多數心理學家、行為學家研究後都覺得這一行為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拿發燒來說,冷了會發燒、熱了會導緻發燒、積食會發燒,有炎症也會導緻發燒……因此與發燒一樣,要筷子、吸管、勺子等行為隻是一種結果,一種表象,原因有很多

心理學家認為,一部分人這種行為有可能和咬手同心理,他們感到緊張,焦慮、想事情的時候,會通過咬東西來緩解壓力,除了咬這些東西,口香糖也是這類人的首選之一。因為咬合能幫助人集中注意力,或者将肌肉注意力由一個方面轉移到另一個方面上來,從而緩解緊張。

一部分人則認為,咬筷子、吸管這些是因為人無聊中或尴尬中而下意識的動作,如同捋頭發、發呆一樣,是無意識的習慣。确實有這種可能,且這類人不在少數。

吸管的頭部老是被寶寶咬壞(原來咬筷子咬吸管)2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讨論的情況,是關于嬰幼兒時期口欲期發育受阻,因此常常在潛意識中喜愛咬合活動。

口欲期源于佛洛依德的心理學理論——口唇期,他認為寶寶有一個階段,這一階段裡沖動的考慮,主要是根據嘴唇的吮吸、咬合和咽下的動作來進行的。簡單地說就是,這個階段幼兒的快樂來源于嘴唇活動,比如不餓也愛含奶,咬奶嘴,沒事也拿着小手啃。

吸管的頭部老是被寶寶咬壞(原來咬筷子咬吸管)3

作為一名早教指導師,結合幼兒的生長發育來說,我個人更願意稱之為“口育期”。結合感統發育來說,這個階段的寶寶正是在利用嘴來認知這個世界,感知和學習周邊事物。

孩子出生,最發達的器官是耳朵,但主動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口,所以口對于他來說是最趁手的學習工具,那時的他可能都不一定看到知道自己有手。幼兒2個月左右就會到來口欲期,寶寶表現為吃手,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簡直可以用“胡吃海喝”來形容,但是對每件物品的新鮮感很快就過了。口這個器官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物體進入嘴裡會帶來材質、軟硬、溫度、味道等各方面刺激,從而孩子來學習這個物體的各方面屬性,并且樂在其中。

由于幼兒對入口的“食物”不挑撿,什麼都往嘴裡放,基于對幼兒的保護,家長們往往會強行把幼兒口中的物體拿出,幼兒的學習和快樂也就是需求被打斷了,就會立馬哭鬧,再次放入就會止哭。如果阻止得過多,幹預過多,幼兒的口欲期就算是受阻,有缺憾。

而後兩歲多又會再出現,可以彌補,若再次受阻,部分人則會表現為長大後愛咬筷子、吸管、勺子等東西,以彌補潛意識中對咬合動作快感的需求。因此,在我看來,口欲期算是每個人必經的一個時期,小時候得不到滿足,長大之後就一直在經曆,并尋求滿足感。就像我,這些東西不放嘴裡,我并沒有咬的欲望,一放到嘴裡,就仿佛有一道指令就告訴我,咬了就舒服了。

吸管的頭部老是被寶寶咬壞(原來咬筷子咬吸管)4

口欲期除了是孩子用嘴學習周邊事物的階段,也是孩子學說話的較早準備期。孩子用嘴“吃”物體這個動作,能刺激并鍛煉口腔内的肌肉,舌頭靈活度,開發口腔的觸覺功能,讓幼兒充分感知口腔有哪些感知部位,對于後期使用口腔來模仿大人學說話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不讓這個時期的幼兒有含東西、咬東西的行為,有很大概率會造成幼兒添加輔食時候對特殊氣味特殊口感的食材産生抗拒,也就是挑食,部分幼兒則會發音,學說話的時間稍慢與别人。

吸管的頭部老是被寶寶咬壞(原來咬筷子咬吸管)5

當然,危險的東西也不能入幼兒的嘴,平時我們可以把尖銳的過小的東西收起來,盡量讓幼兒能接觸到的環境是安全的,家長也可以主動把安全衛生的物品拿給幼兒“嘗一嘗,品一品”,幫助他安全度過口欲期。如果,一晃眼,寶寶已經拿了有隐患的物品放入嘴裡的,家長先不要太驚慌,緩慢帶着寶寶的小手把東西從嘴裡拿出,拇指用打圈的方式輕輕撫摸幼兒手背,他就會放手,同時找個替代物給他,讓他繼續工作吧。

當然,本文說的咬東西要和寶寶喜歡吃安撫奶嘴,吮吸大拇指這些行為分開而論,不是一回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