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還是2015年的時候,剛剛來到大城市,看着與自己宿命相連的這所學校,我義無反顧地将行囊扔在了這裡。衣食住行都将在這裡數以千計。離鄉的遊子總歸是有鄉愁的,直到見到蛋包飯的那一天才徹底迸發出來。
那是一個中午,像往常一樣的去幹飯,當然填飽肚子是當時的天然狀态,因為大學裡的無所事事好似是所有普通大學生都在堅持的一種狀态。而吃飯時間對有的人來說是一種釋放,而對我來說,則是時間逝去,迫近回鄉的時間節點。
那是我很少去吃的一樓餐廳,因為總是會覺得二樓幹淨,就像覺得二鋪好于一鋪那樣。我對一樓的食物知之甚少。但是今天鬼使神差的,我走進了一樓,或許是奇妙的緣分,我一眼就看到了蛋包飯的位置。也想嘗一嘗異域的蛋是否也能有别樣的風味。
老闆熱心地将蛋包飯端在我的面前,金燦燦的逼人門楣。周邊淋上香味撲鼻的咖喱,配上點綴的西藍花和玉米塊,讓人感覺心曠神怡,瞬間好像會發光一樣驅散了我心中大多數的陰霾。我開始小心翼翼地将其剖開,審視它的内在。
日式蛋包飯是一種日本洋食料理,是普通但受年輕人喜愛的食物,用蛋皮包裹上炒飯制作而成。發源地在日本,卻在韓國成為國民級的美食。它起源據說來源于法國的歐姆蛋,是在歐姆蛋的基礎加上了白飯和番茄醬形成。
将雞蛋煎成厚薄均勻的蛋皮,再包上炒好的炒飯、用番茄醬或咖喱做點綴制成。 不論是在韓國、日本、或台灣,都是相當受歡迎的。歐姆蛋不僅僅是一道家庭料理,在餐廳也是相當的有面子,甚至還有專營店專賣。
蛋包飯的具體來源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是說其源自馬來西亞:約10~15世紀,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頻繁。中國商人将炒飯帶到了那邊,馬來西亞人将炒飯改良成了适合當地人口味的 nasi pattaya。就是南洋風味的蛋包飯。
第二種說法是源自日本大阪,在昭和年間,大量旅居國外的日本人回國,西洋料理随之大量融入傳統和食。日本人将西餐改良成了适合日本人口味的和食,日式蛋包飯就是其中的産物。
不過蛋包飯的來源雖然說法多樣,但在日式文化盛行的影響下,蛋包飯起源于日本的說法逐漸占據了主流。所以這讓我對擔保非凡的好感度更加提升了。媽媽味道的蛋包飯柔和且綿軟,嫩滑的蛋皮真的有一種被媽媽撫摸的溫柔觸感。
吃在嘴裡,淡淡的雞蛋清香,濃濃的炒飯在蛋皮被剖開的瞬間噴香四溢。讓人很難在那一刻抑制住自己躁動的多巴胺。我也是在那一刻被沖淡了鄉愁,專心的赴身在這一場美食盛宴裡。
有想了解蛋包飯的可以點擊下面的了解詳情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