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遇到不夠明白的事情,不要反複向别人追問原因,問一次不說,那就不要再問第二次了。
一方面,别人聽到了你的詢問,但是卻沒有回答,那肯定是有所考慮或顧忌,反複追問,會顯得當事人情商很低;另一方面,過于追問原因、尋求答案,也會映襯出你深入思考不夠,洞察事物的水平比較低。
一般來說,要想真正看透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的行為内因,隻要從利弊關系和利害影響的角度,多分析研究即可,不能光看所謂的道理、感情或邏輯。
不要随便追問,要靠自己的觀察、理解、分析和判斷,而不是别人的答案。
02
不管在哪裡,過分暴露内心的真實想法和現實需求,都是一種非常不理智的行為和做法。
不管是在社會生活中,還是在職場工作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心裡有什麼就說什麼,往往是要吃虧掉坑的。因為在任何關系中,都存在一種微妙的博弈關系,姿态放得太低,需求暴露得過于明顯,都會在博弈中處于劣勢地位。
比如說,你渴望進步,經常主動向領導要活,那領導在洞悉察覺之後,就會有意識地壓榨你,因為他手中有你想要的東西,鑒于你想進步,那何不以此拿捏你。
對方摸不準你,看不透你,就會在潛意識地保持敬畏,而熟知以後那就不一樣了。
03
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過多地為自己解釋,越是解釋,就越是顯得你内心着急想澄清。
之前,我跟一個同事共同負責一項工作,同事擺起姿态和大爺,什麼也不操心,後來搞得彼此有點不愉快。我并沒有向領導吐槽,或為自己解釋,而是向領導表達了一個想法——甯肯自己一個人幹,也不跟這個同事合作。
解釋有用嗎?說實話,很多時候并沒有什麼用。領導要的是工作圓滿完成,他才不管其中的是非曲折呢,過于向領導解釋或抱怨,隻會增加領導對你的看法和意見。
所以,吃一塹長一智,與其糟心地向别人解釋,還不如直接采取規避措施比較好。
04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中年人,沒事不要嘻嘻哈哈、呼呼啦啦,即便心中确實很開心和愉悅。
看看那些身居高位的領導或大佬,他們哪個不是情緒非常穩定。不管是遇到工作上的撓頭事,還是遇到生活中的開心事,他們的情緒管控都很有尺度,表現也都非常有限,根本不會像很多基層員工一樣,開心了就笑,高興了就歡愉。
沒事總是喜歡傻了吧唧地笑,或者表現出其他較為豐富的情緒,隻會顯得這個人很漂浮,不夠成熟和穩重。試想這樣一個“善變”的人,你敢随意把重要工作交付給他嗎。
穩重的另一個代名詞就是克制,對言語的克制,對情緒克制,以及對自身行為的克制。
05
任何時候,都不要有“等”“靠”“要”等弱勢想法或思維,要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賴别人。
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拿主意,即便征求别人的意見,那也隻是一個輔助或印證;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不要妄圖别人會主動關照,别人關心是他們自己的事;自己決定自己負責,不管做出什麼決定,都要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
比如說,來了一個新領導,要主動表現,請示彙報工作,展示個人能力,赢得領導的賞識,而不是坐等領導的擡愛。你要想得到實惠,你要想得到重用,那你就要用付出來換取。
人一旦養成依賴的習慣,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任何關系都是相互的,而不是單方面索取。
06
不要追求絕對的公平、正義,凡事要講究合不合理,而不是合不合道理或邏輯。
事實上,不管在哪裡,一個人越是強大有本事,就越會受到尊重,也能夠得到較為公平的對待;而越是弱小沒能力,就越是容易被冷落和忽視,并遭受不公平的對待。社會和人性都有功利和現實的成分,絕對的公平、正義隻是一種幻想罷了。
比如說,你遇到了一個比較差勁的領導,領導不待見你,也絲毫不考慮你的情緒和感受。不要氣餒,也不要抓狂,領導之所以這樣做,大多是因為你之于他不夠有價值。
尊重和地位不是求來了,而是赢來的,當你有能力有本事能量很大的時候,啥都有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