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的童年裡有沒有一頭牛陪伴。牛兒性情溫順,吃苦耐勞,是鄉村孩子們的忠實伴侶,牧童騎黃牛的經典畫面深深烙印在每個有鄉村記憶人的腦海中,久久萦繞,揮之不去,成為回憶裡最生動寫實的場景。
在中國文人墨客眼中,牧童和牛兒也是一個極好的題材,常被寫入詩文。草地、池塘、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完美地組成了一幅清新悠閑的畫面。
牧童純樸率真、無憂無慮的恬然與現實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成了詩人們追憶快樂童年、歸隐田園、憧憬美好生活的寄托。
今天分享十首關于牧童的古詩詞,看一看詩詞中的那些沒有煩惱、無拘無束、自由活潑的牧童,哪一位化作了清風,吹散了你心靈上的霧霭,哪一位化作了春雨,洗滌了你心靈的蒙塵,又是哪一位,化作了暖陽,讓你心生溫暖。
01
村晚
雷震 〔宋代〕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是南宋詩人雷震晚年描繪的一幅牧童騎牛晚歸圖,他以詩代畫,生動地展現了夕陽西下,牧童晚歸時的悠天真的童年情趣。
在一個長滿水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調的樂曲。
詩人就是借這山色爛漫、色彩渲染的村莊晚景以及牧童橫卧牛背,信口吹笛的生活情趣,表達自己對這種悠閑、自由的鄉村生活的贊美和向往,對牧童調皮天真的生活情趣的欣賞。
02
所見
袁枚 〔清代〕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如果說雷震的《村晚》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那袁枚的這首詩就是一出歡快的情景劇。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甯。
一個盛夏,他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着牛,唱着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在這首詩裡,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小牧童唱着歡快的歌曲,以及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可愛神情被袁枚刻畫得活靈活現。看到這樣可愛的牧童,誰不會心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呢。
03
牧童
呂岩 〔唐代〕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呂岩,也叫做呂洞賓。是唐末、五代著名道士。他也是為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一。
呂洞賓本是儒生,因科場不利,轉而開始學道,曾輾轉多處尋仙問道。
這一日,他遊曆到一個小村莊,日薄西山,夕陽将餘晖灑在一片青草地上,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裡都是草地。晚風中隐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
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原野、綠草、笛聲、牧童、蓑衣、明月,這裡不就是自己苦苦尋求的仙境嗎。
去似朝雲無覓處,人間仙境原在此。心存敬,萬事不畏懼;心清淨,塵世無喧嚣。柔之以強,謙之以尊,天地萬事,從容而化之。
04
牧童詩
黃庭堅 〔宋代〕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黃庭堅生來聰穎異常,遠超同齡之人,作詩為詞,無所不能,也赢得神童美譽。
七歲那年,父親黃庶邀請幾位詩友一起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 !”
這種不命題作文其實挺難,黃庭堅歪着腦袋想了想,這個時候,遠處傳來了小牧童的吹笛聲。
牧童的無憂無慮和眼前這幫逐利争名、機關算盡的名利客與悠然自得的牧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于是他脫口為詩。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盡心機也不如一個小牧童這樣清閑自在。
05
牧童詞
李涉 〔唐代〕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唐末兵亂,李涉與弟弟李渤一同隐居在廬山香爐峰下。
生活在農村,真的是惬意的很。偶爾傳來的幾聲狗叫,幾聲雞鳴,都是悅耳動聽的旋律。
而小牧童的歌聲,更是天籁之音。
小牧童們總是在野外度過他的時光。早晨,他們的歌聲在江灣水草叢生處響起。傍晚,他們又唱着歌伴着晚風回到家裡。
在牧童的蘆笛聲中,莎草也一天天地綠起來。
對于牧童來說,他們是最接近大自然的人吧!所以大自然也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
06
牧童
劉駕 〔唐代〕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
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
劉駕常在民間行走,他的詩作中常能看到民間生活的剪影。
一個天色陰沉的春末,他走在山林裡,遠遠處走來了一個騎牛的小牧童。
牧童見到他,趕緊彎腰下拜,懷中的山果掉了出來。
他很好奇,為何白天把牛趕了回來?
牧童告訴他,前溪正刮着大風,下着大雨。
很常見的一個生活片段,很簡單的幾句對話,細細研究之下,又覺得深有哲理。
很多時候,我們也如同劉駕一樣,行走在逆境之中。如果有人指點,實在前方道路艱險,走不通了,也要和劉駕一樣,學會轉變,在轉彎之處尋找新的出路。
07
牧童
盧肇 〔唐代〕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時複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這是古詩詞中最惬意的牧童。
一個恬靜的夜晚,微風輕輕地吹着,草地泛起了波浪,猶如一片碧綠的海洋。
一個小牧童橫卧在牛背上聽着秋蟲陣陣悅耳的歡唱入眠。
醒來後,他還在路上還時不時地吹奏一曲,根本就不擔心沒有知音來欣賞。
白天有牛與牧笛為友,晚上有清風和明月相伴,猶如世外桃源的享受,這還要什麼知己?
08
牧童詞
張籍 〔唐代〕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饑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壟頭。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
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
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已經是藩鎮割據,民不聊生。
藩鎮之間内戰頻繁,人畜都要擔負空前沉重的徭役負擔;送糧運草,長途跋涉,牛瘦人饑,再加上官家逼催緊迫,許多瘦牛都會磨得體無完膚。所以常會看到有烏鴉栖息在牛背上,啄着牛背上的爛肉。
張籍看到這一幕,為反映這一黑暗的現實狀況,巧妙地借助稚氣未盡的牧童威脅牛兒的語氣說出,作下了此詩。
牛啊牛,你眼前有的是綠油油的草,所以你隻管吃草可千萬不要争鬥,你可知道你頭上的角管家是要征收的哦!萬一鬥壞了,下場可能隻能做盤中餐了。
09
渭川田家
王維 〔唐代〕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怅然吟式微。
開元年間,王維因恩師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深感政治上失去了倚靠,而選擇隐居藍田,終日寄情于山水,與日月為伴,以書畫自娛。
春季的黃昏,雨後初晴,空氣被雨水沖洗得格外清新,王維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的大氧吧中。
他看到斜陽照射在村莊的每一個邊角處,牛羊沿着深巷紛紛回歸。
遠處,有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前,農夫們三三兩兩扛着鋤頭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親切絮語,樂而忘歸。
這裡真的是人皆有所歸,唯獨他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羨慕又惆怅。
他感慨萬千:“即此羨閑逸,怅然吟式微。”和自己擔驚受怕的官場生活相比,農夫們安然得多,自在得多,閑逸得多。
不自然的,他哼起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人皆有所歸,自己獨無所歸;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惬意,自己卻歸隐太遲。
也許對于王維來說,他一開始就注定了歸隐的結局。選擇歸隐,是他内心深處的情懷,而不是無奈的淚痕。
10
田家元日
孟浩然 〔唐代〕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随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孟浩然早年隐于鹿門,結交了大批淳樸善良的農夫野老,同時又直接參與了田事勞作。他對農村有深厚的感情,憂喜以共,苦樂同心。
公元727年,他已四十歲了,本應出仕,大有作為,但仍未曾得到一官半職。
雖然如此,他對農事還是非常重視,非常關心。
這一年的元旦剛過,他又與農父們并肩勞動,促膝休息。
他聽着農家人推測今年的自然氣候,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心裡美滋滋的。
士各有志,人各有願,年年月圓花好,歲歲人壽年豐便是最好的告慰了。
以上是分享的十首牧童詩詞,“笛中一曲升平樂,再得生來未解愁。”其實,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牧童幾乎是安逸,閑适、自由的意象化了。
牧童騎着黃牛,吹着歡快的笛子,在夕陽春風裡,引領着隐居歸退的文人們尋找精神家園。
當文人們把他們的審美目光投向那些不谙世事的牧童時,人性、純真、恬靜便被表現得淋漓盡緻。 對他們來說,眼前的牧童已不再是單純的現實再現,而是成為他們理想生活的化身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