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孟子全文與譯文

孟子全文與譯文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16 05:04:36

孟子全文與譯文?10.2其詳不可得聞也10.2[原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孟子全文與譯文?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孟子全文與譯文(孟子詳釋150萬章下2其詳不可得聞也)1

孟子全文與譯文

10.2其詳不可得聞也

10.2[原文]

北宮锜①問曰:“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②?”

孟子曰:“其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③。然而轲也嘗聞其略也④: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⑤。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⑥。

天子之制地方千裡,公侯皆方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凡四等⑦。不能五十裡不達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⑧。

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⑨。

大國地方百裡,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⑩。

次國地方七十裡,君十卿祿,卿祿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⑪。

小國地方五十裡,君十卿祿,卿祿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⑫。

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⑬。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⑭。”

10.2[通釋]

北宮锜問道:“周王室頒布的官爵俸祿是怎麼樣的呢?”

孟子說:“那詳情不能知道了,諸侯們嫌它妨害自己行使權力就都銷毀了這方面的文件,然而我曾聽說過這方面大緻的規定。

天子為一級,公為一級,侯為一級,伯為一級,子男為同一級,共有五個等級。

國君為一級,卿為一級,大夫為一級,上士為一級,中士為一級,下士為一級,共有六個等級。

天子統轄領地方圓千裡,公爵侯爵統轄封地方圓百裡,伯爵統轄封地方圓七十裡,子爵男爵統轄封地方圓五十裡,共四個等級。封地沒有達到方圓五十裡的不直接歸屬于天子,附屬于諸侯稱作附庸。

天朝的卿接受的封地視同侯爵,天朝的大夫接受的封地視同伯爵,天朝的士接受的封地視同子爵男爵。

大的諸侯國土地方圓百裡,國君的俸祿是十個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是四個大夫的俸祿,大夫的俸祿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祿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祿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樣俸祿,俸祿足夠抵得上他們耕種所得。

次一等的諸侯國方圓七十裡,國君的俸祿是十個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是三個大夫的俸祿,大夫的俸祿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祿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祿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樣俸祿,俸祿足夠抵得上他們耕種所得。

小的諸侯國方圓五十裡,國君的俸祿是十個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是兩個大夫的俸祿,大夫的俸祿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祿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祿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樣俸祿,俸祿足夠抵得上他們耕種所得。

耕種之人獲得的收益,一個耕作的人有百畝田地的收益。百畝田的稅賦,上等農夫享有九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僅次于上農夫的人享有八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中等農夫享有七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僅次于中等農夫的人享有六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下等農夫享有五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平民在官府服役的俸祿按這個标準區分等差。

10.2[注釋]

①北宮锜:複姓北宮,名锜,衛國人。锜,音Qí。

②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周王室頒布的官位俸祿是怎麼樣的呢。周室,周王室,周朝廷。班爵祿,頒布的官爵俸祿,規定的爵位官位待遇。班,通“頒”,頒布。

③其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那詳情不能知道了,諸侯們嫌它妨害自己行使權力就都銷毀了這方面的文件。惡,音wù,嫌棄。籍,典章,記載制度規定的文件。

④然而轲也嘗聞其略也:然而我曾聽說過這方面大緻的規定。轲,孟子自稱名。嘗,曾經。略,大緻的規定。

⑤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為一級,公為一級,侯為一級,伯為一級,子男為同一級,共有五個等級。這一組從“天下”層面說爵位的等級。一位,一個爵位或官位等級,作動詞,為一個爵位或官位等級。凡,共,共有。

⑥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君為一級,卿為一級,大夫為一級,上士為一級,中士為一級,下士為一級,共有六個等級。這一組從“天下”和諸侯國層面說官位的等級,也就是說周王室和各諸侯國都有這個制度,但王室的官位大于公室的官位。

⑦天子之制地方千裡,公侯皆方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凡四等:天子統轄領地方圓千裡,公爵侯爵統轄封地方圓百裡,伯爵統轄封地方圓七十裡,子爵男爵統轄封地方圓五十裡,共四個等級。這一組從“天下”角度說各爵位占有的土地面積。之,放在“天子”與“制地方千裡”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制,統領轄制。“地方”是兩個詞。地,領地或封地。方,方圓。“公侯”“伯”“子男”後皆省略動詞“制”。

⑧不能五十裡不達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封地沒有達到方圓五十裡的不直接歸屬于天子,附屬于諸侯稱作附庸。不能,沒有達到,封地沒有達到。達,直通,直接歸屬。

⑨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天朝的卿接受的封地視同侯爵,天朝的大夫接受的封地視同伯爵,天朝的士接受的封地視同子爵男爵。這一組說的是天子之朝的官位比照相應的爵位應得的待遇。元士,天子直管的士,天子的士異于諸侯的士。

⑩大國地方百裡,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大的諸侯國土地方圓百裡,國君的俸祿是十個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是四個大夫的俸祿,大夫的俸祿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祿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祿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樣俸祿,俸祿足夠抵得上他們耕種所得。這一組說的是公爵國侯爵國從國君到士的待遇。國,各諸侯的封地。“君十卿祿”等均為判斷句。庶人在官者,平民做官的。代,取代,抵得上。

⑪次國地方七十裡,君十卿祿,卿祿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次一等的諸侯國土地方圓七十裡,國君的俸祿是十個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是三個大夫的俸祿,大夫的俸祿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祿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祿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樣俸祿,俸祿足夠抵得上他們耕種所得。這一組說的是伯爵國從國君到士的待遇。次國,其次的諸侯國,指伯爵級的諸侯國。

⑫小國地方五十裡,君十卿祿,卿祿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小的諸侯國方圓五十裡,國君的俸祿是十個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是兩個大夫的俸祿,大夫的俸祿是上士的一倍,上士的俸祿是中士的一倍,中士的俸祿是下士的一倍,下士跟平民做官的同樣俸祿,俸祿足夠抵得上他們耕種所得。這一組說的是子爵國男爵國從國君到士的待遇。

⑬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耕種之人獲得的收益,一個耕作的人有百畝田地的收益。百畝田的稅賦,上等農夫享有九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僅次于上農夫的享有八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中等農夫享有七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僅次于中等農夫的人享有六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下等農夫享有五個耕田人繳納的稅賦。前一個“之”,放在“耕者”與“所獲”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所獲,獲得的收益。一夫,一個耕者,一個種田人。百畝,有百畝田的收益。糞,本為動詞,翻土施肥,即耕作,這裡用作名詞,耕作田地繳納的稅賦。農夫,古代田官名,《詩·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谷。”又稱田畯,《詩·豳風·七月》“田畯至喜”。唐孔穎達疏:“《釋言》雲:‘畯,農夫也。’ 孫炎曰:‘農夫,田官也。’”田官分五個等級:上農夫,次上農夫,中農夫,次中農夫,下農夫。食,音shí,拿到的俸祿。

⑭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平民在官府服役的俸祿按這個标準區分等差。是,這個标準,即上注所說的五個等級的田官。

10.2[解讀與點評]

本章談論的是天子治下等級層次關系。

先從“天下”層面說爵位的等級,再從“天下”和諸侯國層面說官位的等級。也就是說周王室和各諸侯國都有這個制度,但王室的官位大于公室的官位。

然後說天子之朝的官位比照相應的爵位應得的待遇。從大國公爵國侯爵國國君到士的待遇說起,說到了次國伯爵國從國君到士的待遇,說到了小國子爵國男爵國從國君到士的待遇。

最後,說庶人在官者的待遇,從上農夫到下農夫,連帶把耕者的收益都交待了。

“耕者”,單一的耕作者,他們是當時國家的最大群體。他們首先要接受“農夫”的管理指導。每個耕者身後都附帶着一家人,所以有“百畝之田勿奪其時”“百畝之田樹之以桑”之說。什一稅下,耕者的收益實際是百畝地所産稅賦後剩下的部分。雖然當時的畝是小畝,按什一稅,正常年景耕者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不存在問題。

“農夫”分五個等級:上農夫、次上農夫,中農夫、次中農夫,下農夫。他們是最直接的管理者,是耕作業務的内行人,是農業技術的推廣者。農夫可以是耕者,自己耕種部分田地。當然,即使是食五人的“下農夫”,生存是足以保障的。

通過掰扯上農夫、次上農夫、中農夫、次中農夫和下農夫這些概念,我還搞清楚了《詩·豳風·七月》“田畯至喜”中的田畯們的待遇是不一樣的,有的食九人,有的才食五人。

怎樣理解大、次、小國的“下士”都是“祿足以代其耕”呢?因為最後都落實到“耕者”身上。從上農夫,到次上農夫,到中農夫,到次中農夫,再到下農夫,也要從“耕者”那裡獲得作為俸祿的稅糧,“下士”俸祿視同“上農夫”的稅糧。

怎樣理解“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食”是供養的“sì”還是吃稅的“shí”?以往幾乎所有研究者都把“食”解釋成“供養”,把“農夫”與“一夫”都看作耕田的人。

如果按“食”是“供養”的意思,“上農夫”到“下農夫”與“一夫”都是耕田的人這個邏輯,在介紹士大夫卿的俸祿時為什麼要扯上上農夫到下農夫?難道一個上農夫供養九個士人或卿大夫?抑或士大夫卿都是上農夫到下農夫供養的,所有耕田的人都要分成上農夫、次上農夫、中農夫、次中農夫和下農夫這樣的等級?

“食”不是“供養”而是“吃稅”,“稅”産自田裡所以用“食”。對千千萬萬的耕者來說他們以耕作納稅供養着下農夫、次中農夫、中農夫、次上農夫、上農夫,下士、中士、上士,大夫、卿、國君;對國君、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和各層級田官農夫來說他們吃的正是耕作者的稅。站在食稅者的角度來衡量,孟子正是采用《禮記·王制》中的說法,用上農夫、次上農夫、中農夫、次中農夫和下農夫這些庶人在官者作參照系數,介紹從下士到國君貴族們的俸祿标準。

其實,理清“各層級農夫”這個概念非常有必要,由此我們知道了那個時代下士、中士、上士、大夫、卿、諸侯國君的實際俸祿标準。

俸祿規定:

子爵國男爵國的小國下士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一百四十四人,國君食一千四百四十人。

伯爵國的次國下士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國君食兩千一百六十人。

公爵國侯爵國的大國下士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國君食兩千八百八十人。

依據孟子所述,大國、次國、小國的大夫到下士食稅标準沒差别,卿和國君的食稅有差别。

看起來孟子真的沒有這個文本資料,他說的“其詳不可得聞也”是實話。今天我們看到的《禮記》記載的這項規定可能出現在孟子之後,雖然這些制度出現在孟子之前。《孟子》中多次提到的“百畝之田”在《禮記》中也有體現。

當然從《禮記》來看,周天子對中央和諸侯國的官爵數量原本也有規定:“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國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從《禮記》的這個内容我們感覺到,最初官爵隊伍的規模并不是很大。“卿”以下直接為“下大夫”,大夫就是指下大夫,它區别于卿。考慮到食稅階層存量增量及減量的因素,按這個規模和“百畝之田”考量,農民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各諸侯國國庫應該有充足的儲備的。當然,後來食稅的官僚隊伍越來越龐大,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需要交代的是,本章孟子所述周室“班爵祿”是周王朝立朝之初建立的制度,到孟子時已喪失殆盡,所以才有萬章之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